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5-11-11 09:25 字体:[ ]

  苏政办发〔2015〕104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0月26日  

  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

  乡村旅游是以“三农”资源为主要载体的特色旅游,对于推动产业融合、增加农民就业、改善乡村环境、弘扬文明乡风、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大力推动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早日把江苏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不断丰富和完善“畅游江苏”体系,推动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到2018年,培育形成10个省级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县(市、区)、20个省级乡村旅游集聚区、120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0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000个星级乡村旅游区、20个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全省乡村旅游项目年投资额达到500亿元。

  (二)发展原则。特色化发展。鼓励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形成发展特色。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品牌辐射效应。集聚化发展。加快实现由乡村观光向乡村观光与乡村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实现多业态要素的集聚发展。融合化发展。凸显“旅游+”的时代特点,着力推进乡村旅游+最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生态镇村建设、乡村旅游+村庄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旅游+现代高效农业渔业产业园建设、乡村旅游+农家乐集聚村建设、乡村旅游+水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建设等,形成多业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编制《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各市、县(市、区)要结合本地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土地利用、美丽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等规划,加强规划衔接。每年组织江苏省乡村旅游咨询指导专家为重点乡村旅游发展县、镇(村)、乡村旅游集聚区以及乡村旅游扶贫区进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咨询服务。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区域上,苏南地区突出休闲度假地打造,重点培育具有乡土文化特色和国际品质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体验产品;苏中地区要提升乡村旅游观光产品档次,积极打造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培育重点乡村旅游度假产品;苏北地区要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产品,优选培育乡村休闲度假产品。空间节点上,充分考虑现代交通对乡村旅游的牵引带动作用,打造“环城、依景、沿线(路、湖、海、河)”乡村旅游集聚区,重点打造宁杭山水田园旅游带、沿海乡村渔港风情旅游带、古运河乡村风情文化旅游带、长江江鲜美食与江岛乡野风情旅游带以及黄河故道乡村旅游扶贫带。

  (二)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广吴中太湖集团、无锡山联村、张家港永联村“公司化”运作模式,宜兴篱笆园“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合作模式,苏州旺山村、宜兴湖氵父、高淳慢城“公司+农户”模式,大丰丰收大地产业园区模式,无锡阳山田园东方大企业引入模式,以及张家港飞翔农业休闲园“土地合作社”模式等,建立以农民为主体、农民参与和受益的公平合理的运行机制,让“强富美高”理念贯穿乡村旅游发展全过程。

  (三)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1.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县(市、区)。总结推广吴中、句容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的经验和做法,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品牌内涵。推动句容市、吴中区、宜兴市、高淳区、江宁区、溧阳市、大丰区、姜堰区、盐都区、兴化市、盱眙县、铜山区、贾汪区、连云区、东海县、泗洪县、沭阳县等地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2.乡村旅游集聚区。注重推进乡村旅游与古镇、旅游度假区产业业态融合,重点推进苏州吴中、昆山花桥天福生态园、无锡阳山、宜兴湖氵父、金坛长荡湖、江宁西部、高淳慢城、句容天王、仪征枣林湾农业生态园、姜堰溱潼、盐都大纵湖、兴化千垛、如皋药用植物园、连云港云台山、徐州汉王等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

  3.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支持具备条件的镇村依托乡村旅游资源,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重点指导南京汤山、高淳桠溪、溧阳天目湖、无锡阳山、宜兴湖氵父、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常熟沙家浜、张家港凤凰、吴中金庭、洪泽老子山、淮安码头、徐州汉王、新沂窑湾、镇江世业洲、句容天王、扬州瓜州、姜堰溱潼、泰兴黄桥、东海温泉等旅游主导型乡镇发展。支持江宁锁石村、高淳蓝溪村、常熟蒋巷村、吴中旺山村、张家港永联村、大丰恒北村、江阴华西村、泰兴祁巷村、沭阳周圈村等特色旅游村发展。

  4.星级乡村旅游区。积极利用乡村生态、村落风情、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新科技农业、休闲农园、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渔家乐)旅游专业村等特色资源,培育打造一批高星级乡村旅游区,重点指导南京雨发生态园、武家嘴农业科技园、汤山汤家家温泉村、黄龙岘、六合永鸿巴布洛生态谷、无锡阳山田园东方、无锡山联村、苏州旺山、常熟蒋巷村、吴江格林乡村公园、相城灵峰牧谷农场、张家港永联村、张家港飞翔生态园、昆山花桥天福生态园、溧阳十思园、溧阳南山花园、扬州润德菲尔庄园、镇江十里长山生态园、句容岩藤农庄、盐都三官村、大丰荷兰花海、大丰恒北村、泰州河横村、泰州田园牧歌、泰兴黄桥祁巷村、如皋药用植物园、南通世外桃源、宜兴华东百畅生态园、篱笆园、乾元谷、徐州紫海蓝山薰衣草园、徐州汉王、盱眙中澳乐博园、连云港青松岭森林公园等提升发展水平。

  5.新业态载体建设。积极培育乡村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乡村研学旅行基地、健康养生地、乡村书屋、乡村咖啡屋、乡村民俗创意体验馆等新型产品业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四)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1.改善乡村旅游道路等旅游交通条件。加快完善通往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路网,做好点内小交通配套,提高游客乡村旅游的通达性。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区的道路交通,积极发挥我省落地自驾服务体系的作用,为外地游客到乡村旅游提供便利。鼓励城市公共交通利用游客集散中心开通乡村旅游公交专线、乡村旅游直通车,方便城市居民和游客到乡村旅游消费。推广南京“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经验,鼓励有条件的旅游城市与主要乡村旅游区间开通“旅游直通车”。推进乡村旅游慢行系统发展,优先在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县(市、区)、乡村旅游度假小镇、乡村旅游集聚区等规划建设。

  2.加快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提升。实施乡村旅游区厕所和停车位优化提升专项行动,2018年前完成对我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厕所和停车场的全面提升,改善乡村旅游厕所卫生环境,缓解节假日、旅游旺季自驾游停车难问题。加大乡村旅游农家乐厨房和乡村民宿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力度。加强旅游、农业、住房城乡建设、环保、卫生计生、水利等部门间合作,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加强乡村旅游区及周边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旅游、规划、住房城乡建设、林业、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间合作,推进旅游村镇街道景观化工作,指导乡村旅游区房屋外立面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

  3.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旅游交通标志标牌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强化国、省道对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县(市、区)、乡村旅游度假小镇、乡村旅游集聚区、星级乡村旅游区旅游交通标志标牌的设置,规范各地交通主干道通往星级乡村旅游区旅游指引标志标牌设置。按照智慧江苏建设总体部署,推行“互联网+”模式,加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打造乡村旅游智慧营销平台,提供乡村旅游智慧导航,培育一批智慧乡村旅游示范村。增设乡村旅游商业网点,引导连锁、品牌、老字号及地方特色商品等零售、餐饮、休闲服务企业在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乡村旅游度假小镇开设网点。鼓励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或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积极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利用创客基地平台,实现自主创业。

  (五)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1.乡村旅游特色观光产品。依托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产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园、各类采摘园、垂钓园、四季赏花地、大地田园景观等。

  2.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发展乡村咖啡屋、休闲茶吧、面包坊、啤酒屋、乡村足浴、乡村书屋、乡村剧场、郊野垂钓乐园等。

  3.乡村旅游度假产品。发展旅游度假小镇、乡村主题度假酒店、精品民宿客栈、国际驿站、乡村俱乐部、度假乡村庄园、户外运动基地等。

  4.乡村美食产品。依托乡村旅游载体培育江河湖海乡村美食,积极发掘乡土美食,重点培育地方特色美食品牌。

  5.乡村旅游民俗农事体验产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活化农村生活场景体验,强化乡土游憩功能。积极开发农耕体验、赛龙舟、拔河、采菱角、放河灯等民俗农事体验产品。

  6.乡村旅游商品。实施“乡村后备箱”行动,支持乡村旅游经营者依托当地特色乡村资源,开发具有乡村旅游特色商品。鼓励旅游商品研发、设计、生产企业走进乡村、服务乡村,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包装策划。

  7.房车露营体验产品。建设一批自驾车房车露营基地,开发房车体验、露营、车友俱乐部、汽车主题酒店、汽车特技表演等房车露营体验产品。

  8.乡村旅游研学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研学旅行结合,建设一批以乡土乡情、县情市情为主题的乡村研学旅行基地和线路。

  9.乡村养生健康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与养老业、健康服务业有机结合,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乡村休闲养生度假产品。

  10.乡土文化创意设计产品。

  (六)完善乡村旅游营销体系。

  1.推进整体营销。策划设计江苏乡村旅游形象标识,将乡村旅游营销纳入“畅游江苏、感受美好”推广体系,加大乡村旅游推介力度。编印江苏乡村旅游自驾游手册,全力开拓自驾游、落地自驾、自游行市场。编印江苏乡村旅游地图。

  2.打造节庆品牌。充分利用“江苏乡村旅游节”这一节庆品牌,整合乡村旅游节庆资源,重点培育“高淳金花节”“兴化千岛菜花节”“溱潼会船节”“无锡阳山水蜜桃节”“句容草莓(葡萄)节”“溧阳白茶节”“赣榆樱桃采摘节”“中国·沭阳花木节”等,形成全省乡村旅游节庆品牌联动效应。

  3.强化主题营销。支持各地举办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市场影响力的乡村旅游主题营销活动,大力推介江苏“百果园”系列、“四季美食”系列和“四季赏花地”“十佳乡村度假地”“十佳旅游度假小镇”“十佳乡村婚庆基地”“十佳特色休闲农庄”等。开展“跟着美食乡村游”“自驾巡游”“落地自驾感受乡村”等主题活动。鼓励旅行社参与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到乡村休闲度假消费。

  (七)实施乡村旅游标准化管理。

  完善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严格实施《江苏省乡村旅游集聚区引导规范》和《江苏省乡村旅游区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开展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和乡村旅游集聚区评定工作,全面强化质量控制。健全乡村旅游质量监管体系,形成乡村旅游质量常态检查机制。实行乡村旅游动态管理,建立复核、退出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江苏乡村旅游形象标识。

  (八)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建立省、市、县三级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省旅游局每年开办乡村旅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各市旅游部门每年开办乡村旅游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各县(市、区)旅游部门每年开办乡村旅游基层服务人员培训班。争取在2018年前,将全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经营管理人员轮训一遍。发挥旅游院校、乡村旅游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开展乡村旅游培训进村入户工作,组织专业师资上门开展个别辅导、结对帮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百对帮扶”计划。鼓励旅游院校和旅游培训基地开展乡村旅游培训项目。举行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家学者、从业者江苏行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省旅游、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住房城乡建设、环保、教育、体育、交通运输、文化、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将之纳入本部门的工作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市、县(市、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支持有条件的镇(村)成立乡村旅游工作机构。建立全省乡村旅游咨询指导专家库,搭建全省乡村旅游咨询策划、规划设计的智力支撑体系。建立乡村旅游企业联盟,充分发挥联盟在行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旅游统筹城乡发展强县(镇)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监测乡村旅游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富民增收,扩大就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二)创新管理方式。省公安、消防、工商、国土资源、环保、卫生计生、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和扶贫等部门要积极研究出台乡村旅游、农家乐经营管理规范。鼓励利用废弃矿坑、宕口、荒滩荒地缓解乡村旅游土地供应,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各地要优先将具有发展乡村旅游资源条件的镇村列入最美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计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水美乡村建设、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建设计划。对黄河故道乡村旅游扶贫带要实行政策倾斜,突出帮扶重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发展。落实乡村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制度。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从业者行为规范引导教育活动,推进乡村旅游科学发展。

  (三)加强政策支持。一是财政支持。各级财政应根据当地实际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旅游产品推广、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等方面。适当提高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乡村旅游产业的比重。二是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乡村旅游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通过江苏旅游产业再担保机制,为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和乡村旅游扶贫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加大对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发展面向乡村旅游户的小额信贷业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乡村旅游集聚地区优先布设ATM机,为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休闲点提供POS消费终端等电子化结算方式。三是土地支持。支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保障乡村旅游项目用地,支持利用民宅、存量房产发展民宿和其他乡村旅游项目。探索乡村旅游土地信托制度。四是环保支持。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应用小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积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相关专项资金安排中,对星级乡村旅游区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