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政办发〔2014〕51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会谈备忘录》和《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规划纲要(2014-2020年)》,加快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江苏“两个率先”总目标,遵循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民生交通和法治交通的理念,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服务,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提供有力支撑,当好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军”,为全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江苏交通运输发展总体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效支撑和保障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能力充分、结构合理、衔接顺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城乡居民出行更便捷、更公平,货运与现代物流业更具竞争力。信息化、智能化有效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交通运输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法治交通、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深度融合于全过程各领域。改革与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苏南地区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苏中、苏北与苏南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到2030年,江苏交通运输发展水平总体上达到当时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建成,发展的协调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显著提升。
(三)基本原则。
——适度超前,综合发展。继续贯彻“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方针,以率先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核心,着力加强交通通道和枢纽规划建设,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有力支撑和引导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功能区优化,服务城市生产要素配置与三次产业联动,引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以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先进理念、制度和技术手段融入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推动交通运输向更智慧、更绿色、更安全的方向发展,逐步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成果。
——改革驱动,创新发展。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解决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强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深入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形成有利于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增强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政府主导,示范带动。各级人民政府是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交通运输现代化放到经济社会现代化全局中统筹谋划、优先发展,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同时开展一批区域性、主题性的试点示范,为全省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提供借鉴。
二、突出重点任务
(一)推进综合交通网络现代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沿江城市群地区着力构建网络化综合运输通道,沿海城镇轴地区着力打造沿海运输大通道,沿东陇海城镇轴地区着力打造陆桥运输大通道,沿运河城镇轴地区着力强化区域对外交通联系,加快建成全省“四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优化交通网络结构,分层次推进并加快轨道交通成网,加快干线航道达标和港口功能升级,完善公路网络,强化重要港口、机场集疏运网络建设,推动运输机场升级并加快通用机场布局。加强一体化衔接,建设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旅客换乘体系、货运枢纽体系。提高交通设施维护管理水平。积极推动技术装备升级。
(二)推进公众出行服务现代化。积极发展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公交,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倡导公交引导城市集约用地布局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行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土地合理开发,强化公共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互动。大力发展高效多样的城际客运,丰富国内城际出行服务,满足多区间、多时段、多层次出行需求;推进城市群综合枢纽和换乘体系建设,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和出行同城化;努力拓展国际运输网络,不断提高与国际国内重要地区航空联系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契合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需求,构建符合江苏城乡空间特征的农村客运体系,以公交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提升农村客运均等化服务水平。大力倡导公交、自行车和步行等低碳绿色出行,增强交通参与者的现代交通意识,完善文明出行、文明服务、文明管理机制,促进城市交通系统运转顺畅,发展可持续。
(三)推进货运与物流服务现代化。提升沿海沿江港口功能和物流竞争力,从整合港口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加密近远洋航线入手,拓展港口综合物流功能,提升物流效率,打造长江国际海港区,形成以黄金水道为依托,沿海沿江港口为载体,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相衔接的综合物流体系,推动江苏从港口大省向港口物流强省转变,显著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做大做强航空物流,依托南京禄口航空枢纽,加快航空快递中心布局,积极拓展国际航线,以多样化的物流组织模式为纽带,促进航空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城际货运注重发挥公路的灵活、高效等特点,积极引导中长距离的货运向铁路转移,注重发挥管道运输的技术、经济优势,加强管道网络与其他交通运输设施的衔接协调。构建规范高效的城乡配送体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城乡配送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政策,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促进城乡配送和快递业健康发展。以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为重点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方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着力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加速运输组织的现代化进程。发挥交通运输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主体性作用,加快货运市场主体整合优化,引导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远洋运输和航空运输龙头企业,带动市场主体结构调整。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为中小型企业创造更多发展空间,促进传统货运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融合、协调发展。
(四)推进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代化。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全领域、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实现交通运输组织智能化、管理服务高效化和决策支持科学化。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引导并支持市、县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整体规划和综合应用。加快构建综合客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智能公交体系,加快实施省域公交“一卡通”,积极参与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全国主要城市公交“一卡通”,推进客车租赁和城市出租车智能服务系统发展,加快建成覆盖乡镇客运站的全省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充分应用智能化、网络化新型传感器技术,建立与需求相适应的交通基础设施、载运工具和交通运输运行环境三大监测体系。加快构建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铁水联运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应用,逐步形成多式联运信息服务一体化平台,促进交通运输与物流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应用,切实提高行业行政管理与服务效能。
(五)推进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交通运输管理方式方法向多元、民主、互动转型,注重凝聚公众的智慧,推动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实施文明交通工程,有效提升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提升交通运输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强化法治交通建设保障,深化交通运输政务公开和加强政务服务。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规划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规体系,提高交通设施、运输装备安全性能,提升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监管规范化和安全管理信息化,显著增强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工程建设生态保护和航道污染治理,推进绿色港口创建,积极打造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示范省。
三、创新体制机制
(一)推进交通运输大部门制管理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开展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示范省建设。进一步整合交通运输行业政府管理职能,按照同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理顺相关部门职责,实现机构设置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有效解决职责交叉、政出多门、权责不清的问题,提高行政效能。优化交通运输部门职能结构,健全机构组织体系,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积极争取健全铁路、航空领域的省级事权。积极探索区域、城市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鼓励和支持部分市、县推进“一市一交”的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区域、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广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深化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建立铁路建设投入长效保障机制,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进入铁路建设领域的政策。建立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资金引导机制,探索特许经营等方式,构建政府性投融资主体的良性投融资机制。明晰各级人民政府在交通发展中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公共财政对交通运输发展中公益性投入的保障能力。争取将我省港口纳入启运港退税试点范围,探索交通发展的外在收益继续用于支持普通公路、航道建设的途径和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政府性交通债务偿还的长效机制,探索支持交通建设和运输发展转型的财税政策措施。
(三)深化公路水路管养体制改革。按照建立“两个路网”体系的总体目标,优化职能配置,建立省、市、县建管养相协调、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促进公路可持续健康发展。深化水运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港口、航道管理体制,整合职能相近的机构,推进水运管理一体化。进一步整合交通运输管理中横向设置与纵向管理层级,理顺省、市、县乡事权关系,加强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的省级事权及支出责任,加强市、县、乡在农村公路、镇村公交等服务地方发展方面的事权及支出责任。
(四)深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理顺内外部关系,理清职责界限和执法边界,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探索与外部联合执法的合作机制,创新执法模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基准权制度,规范和细化执法自由裁量权。通过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基层执法站所的标准化建设和基础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和执法形象建设。加快推进制度的立、改、废,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执法框架体系。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推进机制。省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建立省部高层协调机制,指导、协调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研究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在省级大部门制改革、现代交通运输引导新型城镇化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交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公交都市建设、铁水联运和甩挂运输、智能交通、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安全发展和公路水路现代化管理养护等方面实施一批试点示范项目,争取交通运输部给予指导和政策支持。省级层面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统筹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解决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省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将交通运输现代化纳入对各市、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列入对各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市、县(市、区)要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构,主动对标现代化目标,把握阶段特征,注重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的感受,找准工作切入点,因地制宜制订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
(二)加强示范指导。充分考虑各市、县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差异性,选择部分市、县开展“一市一交”等大部门制改革、城乡公交一体化新模式、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等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示范。承担试点示范的市、县要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协调解决涉及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科学编制试点示范项目(工程)推进计划,明确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落实。省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政策支持,省交通运输厅跟踪试点示范项目(工程)的推进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三)加强监测评估。建立社会满意度评价机制,明确工作导向,体现更高要求,强调群众认可,创新公众评价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模式和第三方评估模式,注重评估工作透明度、公众参与度、评价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凝聚社会共识,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统计等部门以及相关市场主体,每年组织全省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实施评估,并及时向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报告,对各省辖市的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组织测评,适时向社会发布结果。
(四)营造良好环境。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交通运输领域的改革纳入本地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统筹考虑推进。各级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环保、统计、城乡规划等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支持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把交通运输现代化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大力宣传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提高全民的交通文明意识和绿色出行意识,广泛动员行业从业人员和全社会支持参与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为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