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省政府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下半年主要任务,动员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各方面困难和挑战更多的一年。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深入落实“六大战略”,全面实施“八项工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68.8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出口增长2.1%。工业用电量增长3%,比一季度回升2.9个百分点。综合货运总量增长9.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13.8%,同比多增365.4亿元。
二是转型升级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69万亿元,增长19.4%,其中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增长22%,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增长41.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7%,其中现代物流业、科研服务业、服务外包分别增长30%、28%和38%左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2.4%。重要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营改增”试点取得新进展,纳入“营改增”试点的企业达到19.4万户,总计减税95.54亿元。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消费量增幅比上年回落0.78个百分点,年度减排目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三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生产实现丰收,总产达到239.2亿斤,比上年增产10.5亿斤。预计秋粮种植面积4457万亩,其中水稻34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万亩。“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6.3万亩,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65万亩。农业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比重达到65.1%。城乡发展“六个一体化”步伐加快,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启动实施,完成3.7万个村庄环境整治,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是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苏北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苏中崛起态势良好,在融合发展特色发展中努力构建新的优势,整体发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沿海开发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滩涂围垦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五是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1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1%。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上调11.7%,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人均每月提高到80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最低筹资提高到35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6%和18.9%,20类重大疾病基本保障全面推开,主要险种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7.34万套,基本建成14.69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25万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
总的看,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发展的走势,与我们年初的预判基本吻合,主要指标处于预期目标区间。在困难和矛盾明显增多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立足抓早抓紧抓实,及时采取有力举措,在“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调”的力度,加快“转”的步伐,加速“质”的提升。一是贯彻三项要求,落实十项举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三项重点要求。我们把贯彻三项要求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具体细化为十项举措,由省政府领导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分工实施,全力加以推进落实。各地、各部门逐条对照研究,逐项分解细化,制定了十项举措的年度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二是创新政策措施,推进转型升级。我们利用经济增速趋缓的倒逼压力,强化科学发展导向,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导各方面把经济工作的注意力聚焦到加快转型升级上来,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以省政府1号文件下发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20条政策意见,制定一系列文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划定全省生态红线,明确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实施方案,落实培育规模骨干工业企业的意见,出台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实施意见和推进计划,推出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实施推动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意见和沿江地区转型发展推进计划,研究制定支持苏北实现全面小康的10条政策意见和6项关键工程。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把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有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六大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是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省政府党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在解决“四风”问题上下功夫。把省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为十大重点工作、109项考核指标,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节点、具体部门,形成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推进有力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门的同志们坚持从大局出发,咬定目标任务,创新工作举措,奋力攻坚克难,为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在这里,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坚定信心做好下半年重点工作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继续艰难复苏,国际需求状况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风险和变数依然较多。从国内看,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从我省看,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一是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欧盟、日本等主销市场持续低迷。受世界经济不景气、人民币升值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影响,IT、光伏、船舶等行业出口困难加大。部分出口产能继续向外转移,今年以来,加工贸易拉低出口增幅4个百分点。全省进口已累计17个月负增长。二是内需增长动力不强。上半年消费增速同比有所回落,传统消费热点陆续进入平稳期,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投资虽然仍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产业投资需求不振,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于全部投资增速。三是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企业增本减利因素仍然较多,用工成本呈刚性、持续上升态势,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产品价格下行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四是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受经济增速趋缓、部分行业效益下降、农产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增收的空间和渠道比较有限,完成年度增收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仍具备不少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中央强调既稳当前、又利长远,给了市场稳定的预期,最近又连续出台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很强。我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上半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既有外部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也是我们主动调整、加快转型的结果。经过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艰苦努力,我省结构调整的效应已经显现,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都发生了积极变化,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从产业结构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传统产业发展提质,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的力度加大。从需求结构看,上半年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0.1%和48.4%,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民间投资比重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从区域结构看,苏中、苏北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上升,三大区域各展所长、互动融合,沿海科学开发导向更加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作用与影响力持续上升,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一半以上,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此外,根据统计部门的调查,我省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总体平稳。这些都说明,我省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扎实的,条件是具备的。我们既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保持清醒头脑,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做好下半年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今年省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大动力,紧紧把握主题主线,深入落实“六大战略”,全面实施“八项工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认真落实三项要求、切实抓好十项举措,统筹推进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努力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重点把握好4条:一要坚定不移调结构。江苏经济已经到了必须依靠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只有加大力度调结构促转型,以转促进、以进促稳,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我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之内,工作主线仍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还是调整经济结构。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二要坚定信心稳增长。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某种程度上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将成为一个趋势。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一问题,既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经济规律片面追求速度,也不能任由速度持续下滑而不积极作为。必须看到,调结构的前提是稳增长,没有稳定的增长,调结构就没有基础、没有条件、没有合理的空间。根据目前的经济运行走势,下半年,我省仍然可以保持以稳为主、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心,勇于攻坚克难,努力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防止出现大的波动。三要坚持不懈促改革。无论是调结构、稳增长,还是应对当前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思想障碍,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为调结构和稳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四要坚守不渝惠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立足当前办好实事,着眼根本构建体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群众之忧,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主要抓好5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正确处理“稳”与“转”的关系,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调结构,通过稳增长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通过调结构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和动力。扎实开展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集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机制,释放创新活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抢占技术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落实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更加有效地做好稳定外需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多措并举扩大消费需求。围绕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完善和创新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文化、旅游、健身、家居服务等消费,切实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充分挖掘消费潜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大力促进信息消费,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积极拓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态,使信息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积极增加有效投入。把握投向、优化结构,注重加强经济发展和民生方面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进新一轮现代交通、水利、能源、新型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省级200个重大项目,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切实发挥投资对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作用。认真落实引导和促进民间投资实施细则,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努力稳外贸促转型。全面落实外贸稳增长促转型政策和促进贸易便利化相关措施,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继续实施“一地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努力稳定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外贸出口。加快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和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努力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出口,提升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商品进口。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做好煤电油气运调度工作,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着力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鼓励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强监测研判,积极防控和化解金融等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还要组织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
(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落实好民生10件实事,兑现对全省人民的承诺。深入实施居民收入7年倍增计划,确保完成年度增收任务。建立完善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丰富居民投资领域,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努力拓宽农业外部增收渠道,突出抓好经济薄弱地区、纯农户和低收入户增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今年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要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统筹抓好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继续做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深入推进“六大体系”建设,强化投入保障,狠抓任务落实,推动体系建设向提升质量、完善制度、全面推进转变,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抓好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支持南京办好亚青会。围绕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法治建设先导区的目标,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切实做好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规划,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污染排放标准和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准入。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加快实施能源管理建设推进计划和重点减排工程,加强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生态化改造,保障减排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进一步提高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着力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深入实施“蓝清绿”工程,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下决心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推进“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继续抓好村庄环境整治,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认真落实全省生态红线区域规划,完善生态补偿措施,加强日常执法监督,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积极创新资源环境价格、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经济政策,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和利益导向。
(四)加大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力度。“三农”工作方面,要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加强水稻等粮食作物田间管理,推进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力争秋粮取得好收成。深入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快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落实家禽业扶持政策促进恢复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充足供应。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认真落实实施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保证质量进度,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当前,我省正处于主汛期,要严格落实责任,加强汛期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区域发展方面,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新部署、新要求,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三大区域各展特色、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深入实施沿海开发5年推进计划,围绕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在港口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建设、滩涂开发和环境保护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拿出有效措施,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要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抓好政府机构改革、强县扩权改革、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国家下放审批事项对接工作,调整和下放一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继续抓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努力取得更大成效。深入开展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和政府融资平台管理办法。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积极推进部省共建国家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统筹抓好各类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所有县级公立医院今年都要实施综合改革,年底前,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发展活力。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体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各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争取尽快取得先行先试成果。
着力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利用外资要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开发区要更加注重转型提升,建设一批创新核心区和生态工业园区,进一步增强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走出去”要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大力实施企业国际化3年提升计划,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三、认真落实三项要求切实抓好十项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项要求,为江苏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省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关键之策。我们根据总书记的三项要求提出了十项举措,这是对三项要求的细化实化具体化。抓好这十项举措,就抓住了江苏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提质增效的关节点。各地、各部门要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认识更加深化,责任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措施更加扎实,切实按照三项要求,把十项举措抓好抓实抓到位,为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推进方案,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增强集聚效应。要强化自主创新。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科教协同创新,抓紧筹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重点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强化企业主体。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龙头企业集聚,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强化载体建设。注重发挥优势,优化要素配置,加快建设产业链长、资源循环利用、基础配套完善、集成创新能力强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级新兴产业集聚区。在省级以上高新区实行“一区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坚持以高素质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依托重大产业创新工程加快培育领军人才,更大力度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完善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着力构建人才高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十百千”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增速加快、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增强。十大行业发展要有新突破,进一步集聚要素、突出重点,做大做强金融、现代物流、旅游、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家庭服务等十大行业,培植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优势。重点项目要有新突破,加快推进150个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年度新增投资千亿元,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集聚发展要有新突破,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工程,进一步增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创新能力要有新突破,加快推进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品牌创新,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改革攻坚要有新突破,抓住并用好“营改增”试点扩大服务业行业范围的机遇,放大试点效应,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国家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大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
(三)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优化结构、提升品牌、增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构筑发展新优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深入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和“百项千亿”重点技改工程,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大“两化”融合力度,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建设,实施企业信息化“百千万”工程,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企业的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以自主品牌为依托,以培育百亿元级品牌企业、十亿元级品牌产品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行业。加大过剩产能化解力度,根据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总体部署,抓紧制定我省具体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划引导与整合,实行“一业一策”,分类抑制和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认真落实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抓住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个关键,从有基础、有条件的工作做起,一项一项推进落实。要加快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提高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和形态,不断提升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竞争力。加大镇村建设发展力度。加快实施重点中心镇培育计划,启动“综合规划建设示范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开展镇村布局规划优化试点,提高规划布点村庄建设水平。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抓好城乡交通运输、区域供水、污水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城乡一体的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建设品质。认真落实城乡环境整治、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城乡特色风貌塑造、绿色生态城镇创建、城市管理现代化等关键措施,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户籍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改革,落实好进城务工人员社保、子女就业等有关政策,增强城镇化发展活力。
(五)狠抓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和我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加快实施900项大气治理工程,切实减少灰霾污染,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清洁的空气。狠抓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进苏南县(市)热电联产整合,全面启动燃煤小锅炉整治,千方百计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狠抓减排设施提标改造,确保完成40台燃煤大机组的脱硝设施建设,着力推进非火电行业脱硫脱硝设施覆盖,加快实施重点行业除尘提标改造,大幅度减少烟尘排放。狠抓机动车污染治理,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推广使用机动车环保电子卡,淘汰老旧机动车8.5万辆,环保标志核发率提高到95%以上,稳妥推进机动车油品升级,新增节能环保公交客运车辆3000辆。狠抓工地道路扬尘控制,出台建筑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控制管理办法,建立城市道路积尘抽查发布机制,提高城镇保洁的机扫比率。狠抓基础能力建设,完成53个县级大气自动站改造,实现PM2.5县级监测全覆盖。
(六)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实施清水工程,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工程建设,完成乡镇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新增60个区域供水乡镇和每日150万吨自来水深度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太湖流域要咬定“两个确保”目标,加快实施重点治太工程,严格执行“河长制”,实现安全度夏和水质持续改善。长江流域要加强主要入江支流和沿岸石化企业、码头整治,深化危化品生产储运环节隐患治理。淮河流域要紧盯南水北调断面达标,继续实施一批治污工程,提高达标稳定性。进一步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开展海洋、海岸工程污染摸底排查,做好新一轮沿海化工园区和主要入海水道综合治理,继续严控排海污染物总量,切实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摸清地下水环境状况,实施一批污染拦截、防渗和修复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内河整治,为群众增加更多亲水岸线。
(七)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把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作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举措、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和“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任务,狠抓措施落实,持续改善环境面貌,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继续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扩大连片整治范围,今年,苏南要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苏北、苏中完成40%以上。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围绕“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三大重点,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薄弱区域脏乱差和设施不配套等问题,规范管理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生活的容貌秩序问题,大力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使全省城市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市容面貌逐步得到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逐步得到增强,城市管理工作体制和长效机制逐步得到健全。
(八)支持苏北全面小康建设。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苏北发展的政策意见,重点实施六项关键工程,主攻薄弱环节,强化内生动力,集中力量补短补缺补软。一是实施脱贫奔小康重点片区帮扶工程,着力扶持重点片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建设。二是实施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提高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水资源供给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沿黄河故道贯穿公路,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三是实施重点中心镇建设工程,培育特色产业,增强集聚功能,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四是实施苏北铁路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苏北快速铁路网和沿海跨江铁路通道建设,全力推进连盐铁路、连淮扬镇、徐宿淮盐等重点项目。五是实施城乡供水与污水处理工程,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六是实施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加快建立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支层次较高、结构合理、适应苏北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九)提高苏中整体发展水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政策意见,进一步提高苏中全面小康建设水平。一是深入实施促进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把产业发展、共建园区、民生改善等各项支持政策落实到位,促进经济薄弱地区发展面貌有更大改变。二是抓紧实施沿江地区转型发展推进计划,推进苏中跨江合作、江海联动,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带动,更好地与苏南融合发展。三是积极推进苏中三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促进苏中特色发展。
(十)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认真实施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和富裕文明宜居区建设,努力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乡统筹、扩大开放、民生幸福等方面增创苏南发展新优势。省有关部门和苏南五市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苏南规划及省相关文件的实施计划,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实化政策举措、推进工作落实。对我省实施意见和推进计划提出的重点项目,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力求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加快建立与国家部委紧密对接机制、省相关部门横向协同机制和省市间联动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汇聚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
四、以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大动力,咬定目标不放松,一着不让抓落实,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一,要把握大局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从推进“两个率先”、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章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努力在新的起跑线上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江苏很多方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往往比其他地区更早。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正确分析形势,善于把握大势,敏于研判走势,既要深入研究战略性、规律性问题,也要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科学统筹施策,沉着冷静应对,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在复杂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推动政府各方面工作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第二,要强化责任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本地、本部门的工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真正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凡是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主办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主动进行协调沟通,协办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县(市、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监督、有奖惩,把抓落实的过程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第三,要突出重点抓落实。最近,省政府组织对“贯彻三项要求、落实十项举措”和“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上半年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总体较好,但也有少数指标没有达到时序进度。各级、各部门要对上半年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达到序时进度的要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没有达到序时进度的要抓紧补回来。要继续围绕“贯彻三项要求、落实十项举措”,围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加大推进力度,真正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要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攻坚克难,针对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思路,拿出办法,一个一个加以解决,一件一件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向前推进。
第四,要改进作风抓落实。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四查四治”,切实解决“四风”问题,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强化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要结合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多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多到困难较多的企业去,掌握实情,鼓劲提气,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要大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带头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情。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统筹起来,切实把活动成效体现到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上。
做好下半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