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主要目标任务工作分工和年度目标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2-05-04 09:31 字体:[ ]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
万企升级行动计划主要目标任务工作分工
和年度目标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2〕83号  2012年5月4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主要目标任务工作分工》和《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年度目标考核评价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主要目标任务工作分工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苏政发〔2011〕162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省企业升级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推进机制,对推动企业由一般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加快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确保《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现按照职责分工将《行动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机制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明确牵头单位和主要参加单位(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为主要参加单位),牵头单位对所承担的目标任务完成负总责,参加单位积极主动配合,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各相关部门要将贯彻落实《行动计划》与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措施,加强督促考核,确保落实到位。
  一、主要目标及分工
  到2015年,全省现有4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阶段性转型升级目标;万家科技型、高成长型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一批综合实力强、现代化水平高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脱颖而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发展改革委)
  (一)创新能力升级。力争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新增800家以上,总数达到3000家以上。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企业专利授权量达到240件,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45万件。(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知识产权局)
  (二)质量品牌升级。培育20家左右江苏省质量奖企业;制(修)订一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产品采标率达到90%以上。培育300件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3000件省著名商标和2500个江苏省名牌产品。(省质监局、工商局、经济和信息化委)
  (三)两化融合升级。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试点企业1000家、推广应用企业1万家;成套设备和传统产业整机产品信息化率超过40%;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60%;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四)技术装备升级。每年实施300项对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大影响的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改造投入实现倍增,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认定200个以上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重点产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五)经营管理升级。培育、创建500家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和示范企业;培育信用管理贯标企业1万家,创建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100家;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每年新增上市企业50家,总数达到450家左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资委,江苏证监局)
  (六)人才队伍升级。培养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企业人才队伍,企业研发人员占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的比重提高到8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9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90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160万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七)规模效益升级。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3%、14%;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以上;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集团)达到120家以上。(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八)绿色制造升级。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5%左右。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的下降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建成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环保厅、水利厅)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实施企业高端人才计划。积极引导省内外高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集聚,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和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合作集成。培养、引进一批海内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团队),重点支持从事高新技术研发、拥有科技成果的高端人才落户江苏实施产品产业化。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实施高技能人才工程,以培养企业首席技师和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重点,培育一支能开展技术攻关、在关键岗位解决疑难问题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关系我省产业高端发展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攻关,每年组织关键技术社会招标,着力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技术瓶颈。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每年组织开发千项省重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35%左右。(省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3.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或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打造吸引集聚行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端技术开发团队的重要平台,全省培育100家带动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
  4.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启动中小企业创新工程,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和创新成果转化三大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壮大规模、加快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每年培育100家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100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100个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和10个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技术信息咨询等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加强分类指导,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壮大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中小企业局)
  (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1.实施企业信息化提升“百千万”工程。以“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为重点,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协同应用和集成创新,加快推进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五化联动”,打造一批“智慧企业”。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实施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物联网关键传感器件、装备、系统和服务,支持企业开发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系统设备、应用终端。在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工艺优化、产品设备监控管理、环保监测及能源管理、工业安全生产管理等领域,应用推广物联网技术,建设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示范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
  3.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载体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南京“中国软件名城”、5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22个省级软件园,引导软件园区走特色发展道路。增强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集成服务能力,打造一批具备整体方案解决能力的骨干企业。培育行业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具有较大影响的行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发展。(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
  4.实施两化融合产业服务示范园建设工程。聚焦重点领域、核心环节,支持产业集群凝聚力较强、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发育较好的产业聚集区或产业开发区创建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建设30个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培育300家生产性信息服务骨干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三)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1.实施产品质量攻关计划。选择一批重点名牌产品和拟创建省以上品牌产品,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高附加值、高创汇、高效益的产品,每年实施100项质量攻关项目,切实解决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质监局)
  2.推动企业创建品牌。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全面提高商标注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从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信用管理等方面着手,丰富商标内涵,大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加强对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向知名品牌企业集聚。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企业创造条件争创国家级质量奖、中国工业大奖。(省工商局、质监局、经济和信息化委)
  3.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推进企业建立规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管理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开展商标防御性注册,提高企业商标自我保护能力,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商标专用权行为。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每年促进一批专利成果产业化。引导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一批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省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经济和信息化委)
  (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1.积极开拓项目源。围绕重点产业链、产业集聚区、产业带和经济增长点,建立万企升级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库,储备千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强、投资力度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完善项目建设条件,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2.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切实加强担保体系建设,鼓励银行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洽谈活动,每年向金融机构推荐2000项以上融资项目。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发行债券、利用外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形成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金融办、财政厅)
  3.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工程。围绕产业链延伸、高端制造、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沿海开发、产业转移等重点,每年实施“百项千亿”重点技术改造工程,通过高起点、持续的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质量整体水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五)拓展新品名品市场
  1.引导企业拓展市场。举办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每年组织名牌产品、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新产品参加国内外品牌会展。继续开展“江苏名牌产品万里行”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江苏产品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务厅)
  2.实施新兴产业产品推广应用计划。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和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新产品,每年制定推广应用计划,组织开展产品应用示范、试点活动,促进新产品推广应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3.落实新产品拓展市场的政策措施。推动建立企业创新产品市场应用保险机制。对本省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装备和新产品,特别是市场认同有过程、初期效益不明显、扩大产量有风险的新兴产业创新产品,落实政府首台首购首用、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突破产品进入市场初始阶段的瓶颈制约,为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环境与条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六)促进集约集聚发展
  1.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意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鼓励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120家以上,其中,超千亿元4家、超500亿元12家,工业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5%以上,对先进制造业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资委)
  2.培育重要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企业。支持重要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企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项目,引导配套企业与骨干企业的衔接和集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做强我省有比较优势的16条重要产业链和11个重点产业领域,巩固提升200家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培育壮大400家骨干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3.培育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每年推动2000家科技型、高成长型小微企业尽快达到规模以上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增强盈利能力,成为规模骨干企业的后备力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4.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用地集约、生态环保的特色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建成80家超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按照集约程度高、主导产业突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要求,引导集聚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100个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七)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1.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提升工程。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建立健全节能管理体系,强化能源计量、统计工作,建立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评价和报告制度。扩大“能效之星”试点范围,组织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落实节能措施,促进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2.推动节能技术改造。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主要耗能行业,大力组织实施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力争节能1200万吨标准煤。继续组织能效电厂建设,5年建成100万千瓦能效电厂。(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3.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推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和产业生态链接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化工、酿造、造纸、电镀、纺织、印染、建材、钢铁等行业为重点,培育创建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为重点,依法关停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结合我省实际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提高淘汰标准,主动和提前淘汰相对落后产能及低端产品制造能力。(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各类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促进投资主体及股权设置的多元化。全省重点企业全面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国资委)
  2.培育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树立一批管理创新标杆企业,造就一批善于管理的优秀企业家,大力推广企业现代管理创新成果。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支持企业开展管理认证、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培养职业经理人1万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
  3.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完善现代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建设80家重点物流基地(园区)和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引导企业重视设计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培育100家业务规模大、设计能力强的工业设计示范企业,建成30家辐射力强、服务体系完善的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充分发挥信息服务、金融及融资担保、科技与咨询服务、节能服务、现代会展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4.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以价值创造为追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企业联盟为载体、以应变速度为关键、以信息网络为支撑,推动企业对经营各环节进行细化和重构,大力发展新型连锁经营、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网络营销等新型商业模式。引导企业依托网络平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新的营销盈利模式。在不同行业培育30家商业模式创新示范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务厅)
  5.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原料供应基地、境外加工生产基地、海外研发基地和维修、服务等网点。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境外认证。鼓励外资企业在江苏设立研发集团总部、区域总部及研发、营销、采购中心等。(省商务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工商局)
  6.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组织实施信用管理“百企示范、万企贯标”工程,重点引导和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管理机构、完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构建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提高防范经营风险能力。推动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社会责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三、推进机制及分工
  (一)建立工作体系。省人民政府成立推进万企升级行动计划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分管秘书长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参加,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日常工作。各地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企业升级计划与保障措施。(省推进万企升级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加强目标管理。认真分解落实目标任务。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在今后5年滚动实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每年年初将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下达各市,由各市具体落实到事项和企业。加强督促检查与考核。建立万企升级行动计划专项报表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工作落实情况和实际成效,在此基础上加以认真考核评价,其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工作开展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彰。(省推进万企升级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办公室)
  (三)实施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施分类指导。新兴产业企业突出规模化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制高点;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企业突出高端化、品牌化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市场竞争新优势;生产性服务业突出现代化升级,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形成双轮驱动力。大中型企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主导产品、拥有自主品牌,小微企业着力提升规模水平、走“专精特新”之路。对各类试点示范企业,要先行制定标准规范,探索路子,总结经验,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形成整体效应。(省推进万企升级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办公室)
  (四)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减免关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国产设备首购首用等优惠政策,配套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17号),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优化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苏经信综合〔2011〕795号、苏财工贸〔2011〕112号)和《江苏省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外经贸转型升级实施细则》(苏财规〔2010〕40号),优化整合省级相关专项引导资金,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优先支持列入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省推进万企升级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办公室)

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年度目标考核评价办法


  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苏政发〔2011〕162号)要求,为推动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考评该计划进展情况和年度工作成效,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对象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
  二、考评内容
  各省辖市推进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及年度工作成效,主要内容分为量化指标和定性目标两个部分。量化内容包括:创新能力、质量品牌、两化融合、技术装备、经营管理、规模效益和绿色制造等7大类27项指标。定性内容包括:总体计划制定、年度目标分解、重点措施落实、组织体系建立、工作推进情况等若干非量化指标工作事项。
  三、目标分解
  万企升级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由省推进万企升级行动计划联席会议(以下简称省联席会议)办公室会省相关部门于每年年初负责分解,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达给各省辖市。对有些无法分解到各省辖市的量化指标,如新增江苏省质量奖企业数、中国驰名商标数、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数、新增上市企业数、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集团)数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等,各省辖市任务完成绩效突出的作为评选先进单位的重要因素予以考量。
  四、考评方法
  量化指标考评,建立报表制度,由各省辖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统计等有关部门于次年2月底前联合填报至省联席会议办公室,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别对相关指标审核后提出考评意见,并对单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名。
  定性目标考评,建立报告制度,各省辖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和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时报送推动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的先进经验及创新成果,于年底前对全年实施情况和实际成效进行自查,形成专题总结报送省联席会议办公室。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按有关要求推荐本地区推动实施万企升级成效明显、贡献突出的先进部门、区(县)、企业和个人;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推荐本单位先进个人。
  省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3月将上年度全省推动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和实际成效综合上报省委、省政府。
  五、表彰
  省联席会议办公室依据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提出的考评意见、单项指标完成排名情况和各省辖市工作总结、推荐的先进单位、企业和个人候选名单,报省联席会议审定后,对单项指标完成排名予以通报,对推动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成效明显、贡献突出的省市先进部门、区(县)、企业及个人在相应年度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
  六、组织领导
  考评工作在省联席会议统一领导下,由省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省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13个省辖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指定1名处室负责人为考评工作联络员。

附件1:                

                                                           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2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全省目标

各     市     目     标     任     务

审核

单位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合计

1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

1.24

各省辖市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同比提高0.09个百分点,全省平均达到1.24%。

省科技厅

2

新增省级以上企业

研发机构(家)

160

20

30

5

15

30

10

5

5

10

15

5

5

5

160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

革委、科技厅

3

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企业专利授权量(件)

198

各省辖市2012年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企业专利授权量增幅均不低于6.8%,全省平均达到

198件/百亿元。

省知识产权局

4

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6300

各省辖市2012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均不低于32%,全省合计达到6300件。

5

江苏名牌(个)

2100

200

230

120

190

450

190

50

70

80

120

160

120

20

2100

省质监局

6

省著名商标(件)

2700

291

402

104

240

501

206

90

102

135

207

183

166

73

2700

省工商局

7

新增两化融合试点

企业数(家)

400

52

47

20

47

47

32

20

14

14

27

40

27

13

400

省经济和

信息化委

8

两化融合推广应用

企业数(家)

10000

1000

1000

1000

600

1000

800

1000

600

800

400

800

1000

200

10200

9

工业投资年增长(%)

18

16

16

21

17

16

19

21

21

21

19

17

19

21

10

技术改造投资年增长(%)

19

17

17

22

18

17

20

22

22

22

20

18

20

22

11

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和

示范企业(家)

180

17

17

10

17

18

15

10

11

15

15

15

11

11

182

省经济和

信息化委

序号

指标名称

全省目标

各     市     目     标     任     务

审核

单位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合计

12

信用管理贯标企业(家)

2500

145

306

156

204

590

296

71

74

149

152

119

148

90

2500

13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

2000

210

200

100

200

300

200

100

150

150

100

140

140

100

2090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统计局

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

业务收入年均增长(%)

13

14

14

20

14

14

15

20

20

20

15

14

15

20

--

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

总额年均增长(%)

14

15

15

13

15

15

14

13

13

13

14

15

14

13

--

16

工业企业全员

劳动生产率增长(%)

>11

12

12

10

12

12

11

10

10

10

11

12

11

10

>11

17

单位工业(不含火电)

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5.6

省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18

工业固体废弃物

综合利用率(%)

≥ 95

≥ 95

≥ 95

≥95

≥ 95

≥ 95

≥ 95

≥ 95

≥ 95

≥ 95

≥95

≥ 95

≥ 95

≥ 95

≥ 95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保厅

   

   

  注:《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苏政发〔2011〕162号)明确的新增江苏省质量奖企业数、中国驰名商标数、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数、每年认定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数、新增上市企业数、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集团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等指标,以及省有关部门建议增加的主要产品采标率、标准创新型企业和良好行为企业数等指标直接分解到各市,由审核单位根据各市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附件2

   

   

                                                                        江苏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2年度目标考核评价表

   

类别

目 标 要 求

实际

完成

情况

省有关

部门考

评意见

审核单位

创新

能力

1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24%

省科技厅

2

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60家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3

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企业专利授权量达198件

省知识产权局

4

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6300件

质量

品牌

5

新增江苏省质量奖企业5个

省质监局

6

主要产品采标率达到90%以上

7

标准创新型企业和良好行为企业达250家

8

江苏名牌2100个

9

中国驰名商标290件

省工商局

10

省著名商标2700件

两化

融合

11

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数24家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12

新增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数400家

13

两化融合推广应用企业数1万家

技术

装备

14

工业投资增长18%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15

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9%

16

认定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40个

经营

管理

17

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和示范企业180家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18

市级以上信用管理示范企业250家

19

新增上市企业在全国的占比不低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占比

江苏证监局

规模

效益

20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家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统计局

2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

2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增长14%

23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不低于11%

24

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集团)120家

绿色

制造

25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统计局

26

单位工业(不含火电)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6%

省水利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27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5%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保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