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罗志军省长在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0-11-23 10:48 字体:[ ]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罗志军省长在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9月11日)

  这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会议和领导干部学习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全省服务业发展情况,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出新的部署,动员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完成服务业提速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努力开创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2005年全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规划引领,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推进力度,狠抓政策落实,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贡献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全省服务业逆势而上、快速增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9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741亿元,增长13.5%,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实现税收1927亿元,占全省税收总收入的38%;新增就业占全社会的81.3%。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工作中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坚持政策引导、要素聚焦,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制定落实优惠政策,优先推进项目审批,优先安排引导资金,优先保障土地供应,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过去五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高于同期GDP增速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服务业增速2.3个百分点。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9.9%,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是东部沿海地区占比提高最快的省份。二是坚持优化结构、集约发展,产业水平明显提升。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去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1.7%,成为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软件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三,离岸外包协议金额、执行金额均居全国第一。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2.5%,旅游总收入保持全国第一。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升服务业集约发展水平。去年,88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2081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元服务企业达33家,30家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苏宁电器入选“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强”。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强化特色,发展布局逐步优化。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发展定位,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南京金融和科技服务、苏州现代物流和风险投资、无锡工业设计、常州文化创意、扬州旅游、连云港和南通港口物流都已形成鲜明特色,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苏南、苏中、苏北服务业均保持了快速发展,苏州、泰州、宿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比2005年提高8.1、4.1和4.3个百分点。南京服务业占比达到51.3%,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化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改革,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领域。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去年服务业实际到账外资66.4亿美元,占引进外资比重达到26.2%,比2005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4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2%,居全国第二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还不相适应,与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新任务还不相适应。一是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过去五年,虽然服务业增速快于全国、快于周边,但年均增速仍低于工业0.3个百分点。目前服务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在东部沿海省份中仅高于山东。二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商贸、零售等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既影响了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苏南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5.3%,苏北仅占全省的19.1%。三是企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意识、品牌意识、现代经营意识不够强,总体上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全省前100强企业中,服务企业仅有27家。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中,江苏入围企业数仅居全国第五。四是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较低,制造业企业大量服务资源还未真正向社会开放,行业垄断和进入门槛过高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这些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本的还是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认识不足、思路不宽、措施不力,服务业领域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服务业的更大发展。

  服务业是当今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焦点,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央明确要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导向更加鲜明,宏观环境更加有利。国家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既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的任务,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难得的机遇。

  第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服务业发展加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高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今年我省人均GDP预计将超过7000美元,已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目前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制造业总量超过1.5万亿元,比重达到45%;农业虽然比重较小,但总量仍达到2200亿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既对服务业提出了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也为服务业创造了多领域的发展空间。作为经济生活中最为活跃、最富价值的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各类产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主动顺应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制造业带动向依靠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转变,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加快向各类产业渗透,不断催生大批新兴服务领域,使现代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成为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第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新任务,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城市是人口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地。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化的过程就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服务业的规模和结构取决于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现代化城市具有的主要功能,大都属于服务业范畴。我省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虽然近五年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工业化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10个百分点左右,发展的空间很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极大地增加对服务业的消费力,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金融保险、商务服务这样的生产服务业,还是商贸、餐饮这样的生活服务业,或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这样的公共服务业,都将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并进,也有利于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农村服务消费需求,为农业物流配送、农业科技推广、农村金融服务等农村服务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第三,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新需求,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服务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密切相关。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的消费正在逐步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从关注消费量的扩张向关注消费质的提高转变,从“物质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去年我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39.2%,较五年前有了明显下降,其中农村下降了5.2个百分点,用于服务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当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业需求旺盛,旅游休闲、健身娱乐等生活服务业日新月异,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家庭服务业蓬勃兴起,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新兴服务业层出不穷。可以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服务业的发展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充分发挥我省人力资源优势,不断满足新江苏人的就业需求。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大力开发满足人民群众急需行业的供给能力,必将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推动服务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在更高层次上谋划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为抓手,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加快推动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逐步实现由制造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树立“江苏服务”的崭新形象。

  根据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到2012年,全省服务业发展要实现“四个明显”的阶段性目标:一是速度明显加快。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年均增长15%左右;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增长26%以上;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000亿元左右。二是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确保达到43%,力争4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45%左右。三是结构明显优化。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规模明显扩大,苏中、苏北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40%。四是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规模企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2家、超500亿元的5家、超百亿元的40家;争创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务品牌,形成驰名商标5件、著名商标50件;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占GDP比重提高到48%以上,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历史性跨越。

  围绕服务业提速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必须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推动服务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生产服务业要重在集聚发展。充分利用我省产业、开放、人才、区位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配套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格局。生活服务业要重在提升水平。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提升生活服务水平,采取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扩大生活服务规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基础服务业要重在完善功能。着力构建以大枢纽、大通道、大网络为目标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加快建设大容量、高密度、广覆盖的信息传输网络,构筑信息高速公路综合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业要重在扩大供给。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把非基本服务的部分交给社会和市场,通过企业化运行、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服务业领域宽、范围广、发展快,当前要在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的同时,突出抓好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十个重点产业: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现代服务业的“第一板块”。要围绕建设金融强省的目标,按照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高端化的要求,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到江苏发展,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企业,鼓励发展各类创业和股权投资企业。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开发针对“三农”、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发展券商直投、离岸金融、信托租赁、汽车金融等新兴业务领域,使金融业成为江苏重要的支柱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金融高地。

  ——现代物流业正向供应链管理全面转型,呈现出运作全球化、技术电子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现代化的趋势。要依托空港、海港和铁路、高速公路枢纽,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培育壮大一批技术手段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本土现代物流企业。推进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拓展,大力开展离岸结算、转口贸易、跨境物流仓储等业务。积极开发和应用物流先进技术,推进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建设,构建一体化、综合性、全功能的物流平台,实现物流资源共享,加快建设沟通国际、服务全国、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产业高地。

  ——科技服务业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按照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积极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技术交易及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科技服务,加快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转化中心、科技创业中心及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形成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保持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要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为重点,在巩固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软件服务化与软件网络化发展,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产业化。将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开拓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电视、网络教育、网络游戏等新兴市场,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系统集成供应商、网络增值运营商、解决方案服务商,不断提高增值服务能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国内信息化水平最高、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美誉度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强省。

  ——服务外包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新兴业态。要积极引导企业由承接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外包业务向供应链管理、金融分析、软件开发、医药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业务转移,特别要争取对接包企业的总集成、总承包业务,抢占产业制高点。大力培育和开拓外包新市场,建立和完善接发包服务平台,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将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和部分流程性业务发包给专业的服务供应商,促进境内服务外包发展,建成全国服务外包高地和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地。

  ——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活力。要大力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广告会展、租赁等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中介企业,推动有实力的商务企业向综合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商务服务最好、商务成本最低、商务环境最优的省份。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全球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是国际服务贸易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要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我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创业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产业,努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动漫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商贸流通业对于提升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作用重大。要紧紧抓住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机遇,积极促进内外贸融合,大力发展现货与电子交易、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大型超市、仓储式超市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一批面向全国乃至国际的具有物流集散、批发交易、信息发布、价格发现、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等综合功能的新型市场集群。

  ——旅游业涵盖众多行业和门类,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要充分发挥我省人文历史悠久、交通便捷通畅、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独具江苏魅力的文化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商务旅游、美食旅游,积极开发体育健身旅游、主题公园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新产品,不断推出旅游精品路线,促进旅游业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强特色。注重旅游装备和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培育集旅游饭店、景区、交通、旅行社于一体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家庭服务业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要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需求为目标,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医疗服务,积极拓展家庭用品配送、实物租赁、家庭救助、教育培训等服务新产品和新市场,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采取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连锁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家庭服务业资源整合和规模扩张,在全国率先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的服务体系。

  三、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完成服务业提速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扭住工作重点,突破薄弱环节,强化措施落实,通过“两融合、两分离”等有效手段,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以延伸产业链为突破口,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正广泛参与并渗透到制造业发展全过程,其“黏合剂”和“推进器”的作用日益明显,既有利于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又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一要推动产业链升级。当前,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生产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链竞争。我省工业发展从当初大量的代工贴牌到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主要得益于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生产服务业的不断跟进。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坚决摒弃传统的重生产、轻服务的观念,大力引进和发展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生产服务环节,推动产业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系统集成等上下游延伸和专业化协作,实现制造业在服务中收益、在服务中增值、在服务中创新,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二要推动制造业内部服务专业化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是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推进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既有利于做强做大主营业务,也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浙江到去年底已实现1900多家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促进了服务业占比的快速提升。要顺应社会分工细化的大趋势,充分发挥我省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将内部的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服务环节剥离出来,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加快提高服务业比重。三要推动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金融是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和“催化剂”。要加快推动金融业从传统信贷功能向资金融通、资源整合和价值增值等多重功能转变,促进金融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建立基金等手段强化资本运作,通过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资金贴息等方式放大财富效应,通过发展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投资银行等金融产品和专营机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通过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信贷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为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推动资源、资产、知识产权、未来价值的资本化,实现产业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以建设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服务业集约发展。准确把握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推进力度,努力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在同行业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群,提升服务业集约发展水平。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围绕全省“四沿”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布局,进一步优化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服务集聚带,提升沿江基础产业服务集聚带,构建沿海经济服务集聚带,拓展沿东陇海线加工业服务集聚带,提高生产服务业的集聚度和核心竞争力。大力促进中心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合理布局商务、商贸、金融等服务功能区,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能够产生品牌示范作用的功能性重大项目,进一步放大集聚效应。到2012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达到2家,超500亿元的达到4家,超100亿元的达到20家。二是突出产业特色。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苏南地区要注重发挥竞争优势,苏中苏北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根据各自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选准市场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培育若干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形成特色鲜明、错位竞争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三是提升发展层次。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积极抢占现代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核心环节,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集群。特别是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必须找准切入点,既要注重争取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前来落户,也要积极吸引国内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大企业大集团到江苏发展,加快服务业升级步伐。四是强化服务配套。完善的商务环境是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加快建立配套产业体系,有效降低商务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形成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优势。进一步完善集聚区综合配套功能,改善通讯、交通、人居等环境,增强对服务企业的集聚能力和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建立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三)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构筑服务业发展优势。当前,服务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市场主体在品牌影响、规模实力、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竞争。要针对目前我省服务企业层次低、规模小、品牌少的发展状况,着力在三个环节上下更大功夫。一是打造知名品牌。品牌是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服务业企业从发展之初就要注重形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努力构筑自己的品牌特色和竞争优势。要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联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产品,实施一批优势突出、关联度高、品牌示范作用明显的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服务业品牌。一流的品牌有赖于一流的管理。要积极推进企业管理创新,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组织形式和营销手段,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品牌效应得到最大发挥。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服务标准的制订与推广,提高市场话语权。二是创新商业模式。新兴的商业模式有利于细分市场、创造需求,实现增值服务。要适应经营环境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深刻变化,通过服务信息化、产业链一体化联动、品牌连锁经营、资产证券化等先进商业模式的运用与扩展,使产业核心竞争力与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相匹配。坚持开拓无形市场与做强做优有形市场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借助网络、信息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网络经营和电子商务,实现各类资源要素的充分利用。三是做强做大企业。大企业大集团是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代表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实力和竞争力。要把培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大企业大集团作为重要战略,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并购重组,集中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在同行业位居前列的重量级服务业企业集团。

  (四)以基础设施和功能建设为抓手,提升服务业发展带动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性作用,对支撑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至关重要。当前,重点要完善“一个体系”,即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继续抓好一批投资规模大、关联度高、支撑能力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建设航空港、江海港、信息港和公路、铁路、光路,加快实施“两港两场”等重点工程,大力推进三网通信设施共建共享,为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供支撑。强化“三个功能”:物流枢纽功能。我省交通的吞吐能力较强,但枢纽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适应大型航运和物流企业需要的配套服务功能不足。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整合利用好港口、物流等交通运输资源,着力强化功能建设,加快培育和引进以江苏为基地的航空、航运龙头企业,大力提升我省口岸在全国的地位。信息服务功能。江苏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但信息服务功能不强,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很大。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强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改造提升,建设数字城市,实现网络互融、系统互联和应用互享。大力发展现代产品交易市场,强化网络营销、电子结算等商务功能,加快形成主要产品的现代展示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标准制定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实践证明,凡是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比较健全的、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探索服务业公共平台的建设方式和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投融资、科技信息、商务服务、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满足服务业企业发展需求。

  (五)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当前,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是束缚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阻力。要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充分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一要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商贸流通、社会事业等服务领域,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扶持政策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二要完善服务业投融资机制。投融资服务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快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服务业企业的上市规模和债券发行规模,推进服务业上市公司再融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拓宽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充分发挥省信用再担保公司的作用,加快建立以服务业企业为主要对象的融资担保网络,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三要加大社会化服务领域改革力度。认真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正确处理好“基本”和非“基本”的关系,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深入推进城市供水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改革,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营利性服务与公共服务分离。加快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扩大有效供给。由政府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也要深化改革、提高绩效。四要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是我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机遇。要按照统一部署,在落实国家试点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省级试点工作。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注重整体系统设计和综合性制度创新,鼓励试点城市、试点区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尽快突破阻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管制、法制、税制等制度性约束,把试点区域培育成主导产业突出、服务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服务业中心,为加快形成服务主导型经济结构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六)以扩大开放为引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扩大服务业开放,既可以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又能够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做到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走向世界。一要积极推进服务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大力引导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投向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注重引进国际先进服务理念、管理技术和知名服务品牌,吸引战略性、导向性的优质企业和高端项目,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领域和规模,优化服务业外商投资结构。海峡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苏台在金融、研发、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发展方面的交流合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要积极推进苏台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资本合作、品牌共享、技术交流、管理创新和网络互通,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苏港签署合作备忘录为契机,促进互利合作,合力开拓服务业国际市场。二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服务贸易,可以为货物贸易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多的利润增长点。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我省服务贸易发展还很不充分。要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和推动力度,指导企业制订进军国际服务市场的目标和规划,促进软件、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鼓励服务企业参与境外的金融、分销、零售等高端服务产业,尽快提高服务贸易比重。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服务贸易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南京、苏州、无锡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苏南服务外包产业带建设,积极培育服务外包领域的领军企业,打造国际一流的服务外包集聚区,使江苏成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到2012年,力争全省服务外包签约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突破250亿美元和180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金额6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三要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国际投资和跨国并购。加快建立服务业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大力支持销售、建筑、运输等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拓展国际市场份额。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跨国并购研发中心、营销网络甚至知名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市场、新资源,形成本土跨国公司,提升全球范围内的资本运作和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七)以落实政策为着力点,强化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鲜明导向。服务业对发展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极其敏感。2005年,省政府出台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意见,对全省服务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次我们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制定了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30条政策。政策的导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支持重点行业发展。依据现代服务业产业指导目录,对服务业重点行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鼓励引进银行和保险机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全国100强企业总部或其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对国际服务外包公共平台建设、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建设以及社会资本投资医院、养老服务设施给予支持。二是加大扶持企业力度。鼓励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对新办的服务外包、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企业给予支持,对新获得驰名商标的服务企业给予奖励。全面执行现代服务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与工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并轨政策,降低服务企业运营成本。鼓励企业主辅分离,对分离后新设立的服务企业,在土地、税负、纳税人资格认定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机制作用,实施营业税奖励、财政专项经费奖励,调动地方发展积极性。增加省级现代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政策聚焦,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重要载体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放大专项资金使用效应。放宽市场准入,坚持非禁即入,除国家特殊规定外,各类资本均可进入所有投资领域。支持科技金融体系建设,鼓励利用存量土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引进服务业领军人才给予重点奖励等等。这些政策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的产业导向,又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较强的针对性。政策制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根据政策落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充实完善细化,增强政策的实效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和咨询,及时向社会公布,让社会监督,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政策衔接和配套,推动政策创新和整合,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激励效应。在最近开展的政策督查中发现,省政府2005年出台的政策意见,有些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抓紧进行回头看,逐条对照梳理,确保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八)以完善协调推进机制为保障,形成服务业发展强大合力。各级政府对服务业加快发展负有重要职责。要切实改变发展工业是硬任务、发展服务业是软任务的传统观念,把服务业真正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要加强组织领导。发展服务业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大家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领导服务业发展的职能作用,实行政府领导统分结合、分工负责,加强组织协调,合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真正承担起规划、指导和管理的重任。要加强规划引领。把规划作为促进发展的第一资源,按照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编制“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发展特色,优化发展布局,创新发展举措,以更具前瞻性、导向性、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引领服务业更大发展。要加强政府服务。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整治各项不合理隐性收费,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把市场诚信作为政府对服务业管理的重点,加快完善信用体系,营造讲诚信的社会环境。要加强智力支撑。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形势,深入学习和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加快知识更新,创新发展思路,提高领导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把培养和引进服务业人才纳入全省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加快服务业专门人才和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有计划地选派政府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到服务业发达国家学习培训,下决心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服务业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加强目标考核。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加强部门间服务信息和统计数据交流,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现有信息和数据。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将服务业增速、投资增速、占GDP比重、从业人员比重等重要指标列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把“四个明显”的阶段性目标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确保各项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事关“两个率先”大局,事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局,事关改善民生大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