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互利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在日本江苏沿海开发合作说明会上的主旨演讲
发布日期:2009-07-07 10:19 字体:[ ]
增进互利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在日本江苏沿海开发合作说明会上的主旨演讲
 
江苏省省长 罗志军
 
(2009年6月12日)
 
 
尊敬的日本经济产业副大臣吉川贵盛先生、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笠井跃雄先生
 
尊敬的中国驻日本大使崔天凯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日本东京,举行江苏沿海开发合作说明会,双方政府官员、企业家、工商界人士汇聚一堂,共商合作发展大计,感到十分的高兴。首先,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江苏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以来,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阻断了世界经济稳步发展的步伐,全球经济低迷徘徊目前远未结束,国际市场紧缩调整还在持续。在座的各位与我们一样,正在经历着世界性经济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正在为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而不懈努力。这次我们到日本来,主要是向各位介绍江苏沿海开发这个充满机遇的发展平台,希望双方以此为新的契机,深化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对中国江苏,相信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都不陌生。这不仅因为江苏具有与日本隔海相望、与东京直线距离很近的特殊条件,而且因为江苏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浓缩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一是经济实力强。江苏以占全国1%的面积,集聚了近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1992年以来,江苏经济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8年增长12?郾5%。二是开放度高。江苏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去年外商直接投资251亿美元,超过全国的1/4,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外贸进出口3923亿美元,其中出口2380亿美元。三是人才资源丰富。江苏是科教发达、人文荟萃的省份,全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8%,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现有高校120所,在校大学生167?郾7万人,职校生146?郾5万人,均居全国第一。四是投资环境富有竞争力。江苏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的亲商理念和优质服务,将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特别是江苏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今年3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我省南通家纺市场列为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

 

  江苏沿海地区处于中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面积3?郾25万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954公里,总人口1964万人。

 

  沿海地区凭借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网络,承接发达的苏南,贯通快速发展的苏中和苏北,呼应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在江苏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开展了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在此基础上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编制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国家作出加快江苏沿海开发的重大决策,使我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对外发布了这项决定。

 

  今天,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江苏沿海开发的有关情况。

 

  一、江苏沿海地区加快开发的有利条件

 

  江苏沿海开发之所以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之所以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主要基于这样几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江苏沿海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环渤海经济圈,拥有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是陇海兰新地区最为便捷的出海门户;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二是资源禀赋优越。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约占全国1/4的滩涂湿地。建港条件比较好,特别是连云港港口形成30万吨级航道,建设大型深水泊位。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是我国海洋资源富集区域之一。环境容量相对较大,旅游资源比较独特。

 

  三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业基础雄厚,是我省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工业化正处于加速阶段,纺织、机械、汽车、化工等已成为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配套能力。建筑业较为发达,旅游业特色鲜明,海洋产业发展较快。

 

  四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随着苏通大桥建成通车,沿海大通道全线贯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800公里。连云港港、南通港已成为全国的重要港口。南通、连云港和盐城机场初具规模。电力、通信、水利等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长期制约沿海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基本解决。

 

  二、江苏沿海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未来一个时期,沿海地区将依托长江三角洲,面向东北亚,沟通中西部,围绕建设大港口、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的总体要求,推进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开发,加快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具体来讲:

 

  ——建设长三角北翼区域航运枢纽。主要是以连云港港为核心,联合南通港、盐城港共同建设沿海港口群,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枢纽,大力发展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成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逐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建设我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主要是依托深水港口资源,优先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纺织、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优势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

 

  ——建设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主要是发挥江苏沿海地区海洋、湿地、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地处旅游消费能力较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科学规划和整合开发旅游产品,培育形成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建成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建设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主要是立足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拓展长江三角洲发展空间。

 

  ——建设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充分利用滨海临江、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加快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沿海宜居地区。

 

  三、江苏沿海地区合作开发的美好前景

 

  江苏与日本的文化交流、经贸往来源远流长。唐代著名僧人鉴真从江苏东渡日本,开创了中日友好的先河。日本许多游客喜欢到苏州的寒山寺撞响新年的钟声,《枫桥夜泊》的诗句在日本家喻户晓。太湖之旅更是吸引了无数的日本友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与日本的友好交流和合作。双方建立友好城市34对,是中日友城中最多的。两地企业协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转移和经贸互动,促进了企业与民间的广泛参与。通过举办“中国商务良机交易会”、“OEM采购洽谈会”和“项目推荐说明会”,为中日双方企业建立了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平台。在旅游、环保、人才培训和青少年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形成了以投资和经贸为主体的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新格局。目前,日本在江苏累计投资项目6789个,协议投资256亿美元,实际投资151亿美元。去年江苏与日本外贸进出口480?郾4亿美元,其中进口268亿美元,占了全国总量的20%。

 

  近年来,日本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投资也呈明显加快趋势,一批重大合作项目陆续建成,日资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江苏将进一步优化沿海地区的投资政策,降低商务成本,改善投资环境,使沿海地区成为新的国际资本集聚区。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将继续加强。近年来,中日关系呈现出积极发展势头,高层互访和会晤增多,各领域合作日益密切。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取得了圆满成功,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和积极成果,为我们携手克服当前困难、深化双方交流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政府及时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了一揽子计划。今年以来的情况表明,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已经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昨天,我们访问了东京的一些企业,也感受到日本经济同样有回升的迹象,日经指数重上1万点,我们也表示祝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蕴藏着巨大需求和增长潜力,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可以预计,危机之后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快速发展的中国将会给各国投资者带来无限商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江苏是中国经济发展快、开放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地区之一。江苏作为开放型经济大省,对外开放的方针不会动摇,扩大开放的步伐不会放慢。这次,我们带来200多个重点招商项目,还带来一批对日采购计划,目的就是要提供一个平台,促进双方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现在,我省苏南地区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国际竞争力,苏中苏北和沿海地区开始进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规模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企业家在继续扩大对苏南地区投资的同时,把目光投到江苏沿海这块宝地上来,把资源投到江苏沿海这块热土上来。我们愿意与日本的朋友一道,积极应对挑战,全面加强合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