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江苏省民航“十一五”
至2020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8〕40号 2008年6月1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和省交通厅制定的《江苏省民航“十一五”至2020年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民航“十一五”至2020年发展规划
(省发展改革委 省交通厅 二〇〇八年五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航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民航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航空公司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航空运输业务量增长迅速。民航事业的发展,完善了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改善了投资环境,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通向世界的“空中桥梁”,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服务。但是,相对于我省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与周边兄弟省市的民航业发展相比,我省民航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经济大省的地位还很不相称,存在航空运输量偏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基地航空公司规模不大、民航资源紧缺、机场竞争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十一五”尤为关键。我省经济社会已迈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互动并进的新阶段,必将对民航运输产生巨大的需求。因此,编制我省民航发展规划,合理规划我省机场布局,加强机场建设,完善机场体系,整合民航资源,对促进我省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优化和完善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适应我省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规划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为编制依据,充分吸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研究》、《中国长三角地区民航基础设施发展研究》等相关成果,并与《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民航华东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发展纲要》、《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进行了衔接。
本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准年,2010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重点明确我省机场发展目标、布局、功能定位以及建设任务,是我省民航“十一五”至2020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江苏省民航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就
1. 民航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十五”期间,通过实施无锡硕放机场改扩建,对其他机场进行相应的改造,以及提高空管系统保障能力,在民航市场需求快速扩展的情况下,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民航运输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07年,江苏省共有7个民航机场,其中3个为民用机场,4个为军民合用机场。
表1 江苏省民航机场基本情况
机场名称 |
机场 性质 |
飞行区 等 级 |
跑道尺寸 (米) |
航站楼面积 (平方米) |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
民用 |
4E |
3600*45 |
132000 |
徐州观音机场 |
4D |
3400*45 |
22761 | |
南通兴东机场 |
4C |
2400*45 |
5631 | |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 |
军民 合用 |
4D |
2500*50 |
5500 |
常州奔牛机场 |
4D |
2800*50 |
5800 | |
盐城南洋机场 |
4C |
2200*45 |
5627 | |
无锡硕放机场 |
4D |
3200*50 |
52000 |
2. 民航运输业务量增长迅速。“十五”期间,江苏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起降架次年均分别增长18.3%、19.8%和11.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江苏省民航实现旅客吞吐量107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1.1万吨,起降架次11.3万架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0.3%、21.0%和28.9%。
表2 2000年—2007年江苏省民航运输业务量增长情况
2000年 |
2005年 |
“十五”期 年均增长 |
2007年 |
“十一五”前 两年年均增长 | |
旅客吞吐量 (万人次) |
291.2 |
676.1 |
18.3% |
1076 |
26.2% |
货邮吞吐量 (万吨) |
6.4 |
15.8 |
19.8% |
21.1 |
15.6% |
起降架次 (架次) |
42797 |
73037 |
11.3% |
112798 |
24.3% |
3. 运输能力有所提高。“十五”期间江苏省民航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其中旅客周转量的份额由1.9%上升到2.2%。江苏省民航货运发展更加迅速,“十五”期间全省民航货邮运输量增速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2007年民航旅客周转量为44.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5%,占全省旅客周转量的2.8%;民航货邮周转量为0.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3%。到2007年末,江苏省内有东航江苏公司、深航无锡公司、中国邮政航空公司三家基地航空公司,拥有37架运输飞机。7个机场共开通航线191条,每周飞行2200多个航班,航线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表3 2000年—2007年江苏省旅客周转量结构及增长情况
2000年 |
2005年 |
“十五” 年均增长 |
2007年 |
“十一五”前 两年均增长 | |
铁路 |
21.3% |
19.4% |
8.1% |
19.4% |
11.2% |
公路 |
76.4% |
78.4% |
10.8% |
77.8% |
10.7% |
水路 |
0.4% |
— |
— |
— |
— |
民航 |
1.9% |
2.2% |
14.3% |
2.8% |
25.6% |
4. 民航机场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十五”期间,根据国家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精神,江苏省完成了机场属地化改革工作,机场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机场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后,调动了各地政府建设机场、发展航空运输的积极性。各地政府开始将机场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为机场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此外,江苏省“十五”期间没有发生重大运输飞行和通用航空飞行事故,保持了平稳的安全运输形势。
(二)存在问题
1. 民航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江苏省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2007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10强,而民航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只占全国的2.8%、2.5%,在华东地区也仅占9.2%、5.5%。民航业规模居华东地区第5位,仅列江西、安徽省之前。民航业的发展状况与我省经济强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2. 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区域布局不合理,经济最发达的苏锡常地区缺少大型机场提供航空服务,苏中和苏北地区存在机场布局的空白点;二是运力结构不合理,基地航空公司运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支线和货运飞机投入不足;三是航线网络结构不合理,通航点数量和航班密度远远不能适应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航线尤为突出;四是通用航空发展缓慢。
3. 民航资源紧缺。一是省内军民航机场密集,飞行活动频繁,造成民航空域资源紧缺;二是军民合用机场发展空间有限,难以适应民航长远发展需求;三是与机场配套的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四是民航人才资源紧缺。
二、面临的形势和航空业务量预测
(一)面临的形势
1. “两个率先”战略目标
经济总量大幅提高。按照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要求,到2015年,按照年均增长10%以上测算,2010年全省GDP将达到30000亿元,人均GDP约5000美元;2020年全省GDP约72000亿元,人均GDP超过11500美元。
消费结构升级。人均GDP的快速增长使客运需求对质和量的要求同步显著提升。根据民航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年人均航空出行0.4次左右。当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时,年人均航空出行为0.7次左右。
旅游和外贸持续增长。江苏省的旅游和外贸发展水平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并在未来10年内将继续保持国内的领先地位。江苏省将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着力构建“一圈三沿一轴”的旅游空间布局,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品牌体系,预计2010年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2010亿元;江苏省还将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现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的转变。旅游和外贸的持续增长必将对航空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
2. 区域协调发展。按照“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分类指导方针,进一步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将致力于产业、人口、资源环境三大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和均衡发展,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有序推进农村流动人口向城镇转移,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综合功能和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现代化,城市化率超过60%,每年有百万计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已进入高度城市化阶段。
3. 产业优化升级。“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将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调高第三产业比重,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专业化和深加工,不断提高增加值率,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工业化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占有相当比重,成为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航空运输业务量预测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两种趋势不断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为世界航空运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社会政治环境稳定,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城镇化步伐加快,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民航市场准入进一步放松,航空运输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运输业将增长14%以上,2011年—2020年的增长速度也不低于10%。其中,长三角地区将是我国民航运输发展最快的地区,到2020年该地区民航旅客吞吐总量将超过2.9亿人次。
预计至2010年,江苏省民航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超过2,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增速将高于全国和华东地区平均水平;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约1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约50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约23%、25%,到2020年将分别超过1亿人次和360万吨,2010年至2020年期间将年均增长17.9%和21.8%。
表4 江苏省民航运输业务量需求预测表
机 场 |
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
货邮吞吐量(万吨) | ||||
2010年 |
2015年 |
2020年 |
2010年 |
2015年 |
2020年 | |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
1370 |
2400 |
4100 |
30 |
80 |
120 |
苏南(硕放)机场 |
300 |
1100 |
2500 |
8 |
48 |
130 |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 |
40 |
300 |
1000 |
4 |
18 |
27 |
常州奔牛机场 |
75 |
200 |
520 |
2 |
10 |
20 |
徐州观音机场 |
70 |
200 |
530 |
2 |
5 |
15 |
南通兴东机场 |
30 |
150 |
380 |
2 |
10 |
25 |
盐城南洋机场 |
15 |
120 |
320 |
1 |
3 |
5 |
淮安机场 |
— |
150 |
350 |
— |
5 |
14 |
苏中机场 |
— |
80 |
300 |
— |
1 |
4 |
合 计 |
1900 |
4700 |
10000 |
50 |
180 |
360 |
三、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适度超前加快发展,坚持区域统筹和谐发展,以确保航空安全为前提,以充分满足航空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加快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为突破,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促进江苏民航又好又快发展,形成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相适应的航空运输体系,发挥航空运输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建设民航大省、民航强省,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二)规划目标
围绕国家机场布局规划和航线网络规划,增强与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主要国际城市的交通联系。机场覆盖省内所有县级城市及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地面交通100公里和1小时车程内可以享受到航空服务,在全国率先普及航空运输服务,实现省内城市间及与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小时交通圈”联系。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航线通达、绿色环保”的机场体系。
——业务量比重大幅提高。到2010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约1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约50万吨,在长三角两省一市中的份额提高到15%以上。客运周转量在全省综合交通体系中比重超过10%。到2020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60万吨,占长三角地区总量的1/3。客运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体系中所占比重继续提高。
——运输服务质量较大改善。到2010年,确保不发生重大航空运输安全事故,航班正常率超过85%,航班平均延误时间减少15分钟以上,延误处理机制比较完善。正班客座率和载运率上升3-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民航管理趋于完善。机场和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机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成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民航发展相适应的江苏省民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布局规划和功能定位
(一)总体规模
在国家机场布局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在原有7个通航机场的基础上,至2010年,新增2个民用机场布点。预计2020年江苏省9个机场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60万吨。
(二)布局原则
1.加快发展。抓住机遇期,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全面提升江苏省民用航空整体竞争实力,尽快建成与全省经济相适应的民航运输体系。
2.统筹发展。以全国民航机场布局规划为指导,以长三角和全省航空资源整合导向下的机场合理分工与协作为前提,统筹兼顾,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远期与近期的关系。在实现长三角地区和全省整体发展目标的同时,兼顾不同地区的局部利益和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把握好合理的发展节奏和发展时序。
3.协调发展。发挥航空运输的优势,与其它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按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要求,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细分需求,建立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
4.可持续发展。在既有机场布局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共同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采用重点机场扩容和适当新增小型机场布点的总体布局方案,满足在资源和环境可承受条件下的区域航空运输服务的需求。
(三)机场布局和功能定位
1. 机场空间布局
立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结合江苏省经济区位分布、城镇空间发展布局和区域共同发展要求,按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分析考虑机场空间布局。
苏南地区包含省会南京以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4个省辖市。目前运营的机场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无锡硕放机场和常州奔牛机场。苏南地区现有机场主要辐射服务范围除苏南五市外,还通过发达的地面交通系统拓展到苏中(扬州、泰州)及安徽东部和南部地区。从空间布局上无新增机场布点的要求,但扩大既有服务设施规模,提升功能水平的要求却是紧迫的。
苏中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和南通3个省辖市,目前运营的机场只有南通兴东机场。扬、泰地区人口比较密集,支线航空运输需求较高,在该地区新增机场布点,是构建省内机场空间合理布局的基本要求。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省辖市,目前运营的机场有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和盐城南洋机场,苏北腹地机场布局尚属空白。为提升江苏省航空服务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必要在该区域新增机场布点。综合地理区位、现有城市发展规模、潜力及交通枢纽节点等因素,新机场布点于淮安。徐州市和连云港市是国家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随着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定位的提升,依托特殊的区位优势,在各项政策支持下,连云港市有望发展成为介于长三角和环渤海湾间,我国沿海中部地区的大型港口城市。从长远看,连云港机场将发展成为该地区的大型机场。
综合上述机场空间布局的论证分析,结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评判,依照国家机场布局规划原则,确定全省共布局机场9个,其中既有布点7个(苏南地区3个,苏中地区1个,苏北地区3个),新增布点2个(苏中地区1个,苏北地区1个)。
2. 机场布局结构体系
根据国家民用机场分类标准,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共划分为枢纽、大型、中型和小型机场。其中:
枢纽机场:所在城市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在全国航空运输网络中居中枢地位,国际和国内航空客货运业务集中,年旅客吞吐量大于2000万人次。
大型机场:所在城市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大,在全国航空运输网络中居重要地位,国内航空客货业务集中,有一定的国际业务量,年旅客吞吐量在800-2000万人次。
中型机场:所在城市为中等城市和旅游城市,在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较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区域航线网络的重要节点,航空运量相对较大,年旅客吞吐量在100-800万人次。
小型机场:所在城市一般为中小城市,年旅客吞吐量低于100万人次。
依据机场客货吞吐量规模、机场所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前景、机场在航空运输网络中的地位,规划形成与长三角地区枢纽机场相耦合的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干支协调的“两枢纽、一大、六中”的空间布局体系。
两个枢纽机场。包括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苏南(硕放)机场。两个枢纽机场应连接国内的省会和重要地区,服务全省及周边地区,航线网络密集,地面集疏运系统发达,具备较强的客货中转功能,有一定的国际航线并具备口岸功能,有利于带动临近区域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加工产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临空产业园区。目前,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苏南(硕放)机场已进入大型、中型机场之列,2020年发展成为枢纽机场。
一个大型机场。以未来可能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连云港为依托建设发展连云港机场,2020年发展成为大型机场,在全国航空运输网络中据重要地位,国内航空客货业务集中,有一定国际航线,并具备口岸功能。
六个中型机场。包括徐州观音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常州奔牛机场、盐城南洋机场和新建的淮安机场、苏中机场。它们位于我省沿东陇海、沿江、沿沪宁线、沿海产业带以及苏北、苏中腹地中心城市,是地区航线网络的重要节点。机场业务量主要来自于城市辖区产生的直接航空客货需求和对临近航空市场腹地的聚集和辐射。从现状和发展潜力看,都有充足的航空客货需求保障,是区域航线网络结构优化的重要平台。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航空运输需要,有发展潜力的中型机场可适时上升为大型机场。
3. 功能定位
(1)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南京市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3275亿元,常住人口741.3万,进出口总额362亿美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489万人次(入境旅游者1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14.9亿元。“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将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成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和东部城市绿化中心。产业布局方面,南京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现代商贸、旅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房地产、信息服务等优势产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城市规划按照“多中心、开敞式、轴向发展”的组团布局方向,由中心城向广阔都市发展区拓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通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构建枢纽型、网络化高效运转的综合运输体系。
南京市在全省的经济区位十分重要,航空客货运输需求旺盛。为此,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定位为枢纽机场,航空货运与快件集散中心,上海机场备降场。主要辐射本省及皖东南地区,航线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和重要地区城市,发展一定数量的国际(地区)航线,建设规模合理的空港经济园区,具备一类口岸功能。“十一五”末实现旅客吞吐量1370万人次,至2020年成为枢纽机场。远期飞行区指标按4F规划,机场终端目标为4条跑道、60万平米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220万吨。
(2)苏南(硕放)机场
苏南(硕放)机场主要为无锡和苏州地区提供民航服务。2007年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858亿元,常住人口599.21万,进出口贸易总额511.57亿美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426.91万人次(海外入境旅游者76.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45.76亿元。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航空旅客运输重要的市场基础。“十一五”期间,无锡市将围绕建成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的要求,实现“六个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巩固提升综合竞争力,在省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建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教发达、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和谐宜人新无锡。全面建设“五个中心”、全力打造“五个名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齐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高效农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城市规划上坚持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三港”、“三网”、“三线”建设为重点,构筑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综合功能和服务水平,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苏州市与无锡市同为苏南(硕放)机场最直接的辐射城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5700.85亿元,常住人口882.12万,进出口总额2117.86亿美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850万人次(海外入境旅游者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00亿元。到2010年,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产业布局方面,将完善“四沿”生产力布局,构建“两轴三带”产业发展新格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占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发展新兴服务业,繁荣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软件及研发、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服务、旅游会展、文化、房地产、商贸和社区服务等服务业,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并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完善综合运输网络,优化运输结构,形成便捷、通畅、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无锡、苏州市经济总量大,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城市,产业结构特点对航空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更加便捷和完善的航空运输服务。因此,将苏南(硕放)机场定位为枢纽机场、上海大型复合枢纽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苏南地区航空客货需求,以国际货运为主,客货兼顾,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十一五”末实现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2020年发展成为枢纽机场。机场终端目标为2条跑道,30万平米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150万吨。
(3)连云港白塔埠机场
连云港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615.23亿元,常住人口446.98万人,进出口总额32.53亿美元。“十一五”期间,连云港市将保持经济总量扩张和经济结构优化同步提升,城市外在面貌变化和市民内在素质提高同步提升,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同步提升,富民和强市同步提升,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改善同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优化同步提升,进一步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全面融入“两个率先”大局。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0元。产业布局方面,坚持工业第一方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提升优势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沿海港口开发带动产业园区发展,重点建设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各类产业园区,构筑T型产业布局框架,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制造业基地和临港产业基地。有效整合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海、陆、空、河等各类交通设施统筹协调的交通网络,围绕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和物流业发展,加快航空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机统一的广域交通体系。
连云港市是我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亚欧大陆桥的起点。国家已将连云港市的发展提升到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从长远发展看,通过沿陇海线的轴向开发带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将是必然。因此,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的倾斜惠顾,产业转移承载的际遇,连云港市跨越式发展可期。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现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航空服务的小型机场,随着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至鲁南地区。远期看,连云港市有望建设区域性的大型机场。目前,应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货运中心的目标,做好国际航空港建设前期规划工作,“十一五”末实现旅客吞吐量40万人次,2020年跻身大型机场之列。机场终端目标为1条跑道,10万平米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30万吨。
(4)徐州观音机场
徐州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1679.56亿元,常住人口871.12万人,进出口总额24.97亿美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3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1.94亿元。“十一五”期间,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3.5%,到2010年达到228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800元,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就业相对充分,富民强市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布局方面将按照“一区、一带、两轴”的生产力布局框架,优化提升以市区为核心的中心集聚区,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培育沿徐丰(沛)、徐睢产业发展轴,促进空间形态由中心集聚向轴带延伸和区域集群演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优化布局、配套成网、提升功能、适度超前”的原则,不断强化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徐州都市圈航空运输需求将大幅增加,依托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位和国家大型交通枢纽的优势,徐州观音机场发展加快,直接服务苏北,并辐射皖东北、豫东和鲁西南地区,为徐州都市圈及周边地区提供航空运输服务。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范围广,潜力巨大,努力实现航空口岸开放,成为地区重点发展的机场。“十一五”末实现旅客吞吐量70万人次,“十二五”期间跻身中型机场之列。机场终端目标为1条跑道,8万平米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800万人次、货运吞吐能力15万吨。
(5)南通兴东机场
南通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111.88亿元,常住人口717.95万人,进出口总额127.76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南通市将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坚持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新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下个十年内基本实现现代化。产业布局方面,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通过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带动,形成一批融入国内外产业链的知名产品群和一批产业规模、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产业向“三沿”地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和重点工业集中区集聚。基础设施建设以面向长三角、开放式、网络化为总体目标,通过苏通大桥、沪通铁路大桥、崇启大桥和崇海大桥等过江通道的建设,密切与周边核心城市的联系,形成与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随着苏通大桥的通车,南通市的航空运输需求将大幅增长,南通兴东机场在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航空服务的同时,利用临近上海的条件,以货运为主,逐步向上海第三机场发展,成为上海航空市场的组成部分。“十一五”末实现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2015年前跻身中型机场之列。机场终端目标为1条跑道,8万平米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8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25万吨。
(6)常州奔牛机场
常州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1880亿元,常住人口435.23万人,进出口总额132.26亿美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772.8万人次(入境旅游者2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9.3亿元。“十一五”期间,常州市将着眼于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城乡发展一体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基本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产业布局方面,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促进产业协调联动发展,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高效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格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形成高等级公路、轨道交通、航空、水运、城市道路互相衔接的大交通网络。
镇江市也是常州奔牛机场服务的重要地区,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1213亿元,常住人口301.93万人,进出口总额63.05亿美元。到2010年,镇江地区生产总值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城市形象和社会和谐“四个提升”,基本实现现代化。产业布局方面,镇江市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基本形成现代物流产业的框架体系,成为长三角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常州、镇江市及周边临近地区已迈上了航空运输加快发展的新台阶。在服务和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常州奔牛机场可以充分利用现时有利的航空运输资源条件,发挥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重要机场的区位优势,抓住民航市场准入开放带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吸引低成本航空公司错位经营,提供多样化航空运输服务。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积极探索与苏南(硕放)机场实施“一场两站”的运作模式,形成苏南(硕放)机场为主、常州机场补充的格局,达成资源整合,实现规模效益。“十一五”末实现旅客吞吐量75万人次,“十二五”期间跻身中型机场。机场终端目标为1条跑道,8万平米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8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20万吨。
(7)淮安机场
淮安机场为规划新建机场,主要服务苏北腹地的淮安和宿迁市。2007年,淮安市地区生产总值765.23亿元,常住人口485.72万人,进出口总额14.48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淮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将年均递增14.9%,实现总量翻番,人均GDP突破20000元,建成特大城市。产业布局方面,将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转移,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纽带,建成苏北台资集聚区和IT产业集群。加快改善公路、水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条件,形成联运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
宿迁市是新建机场服务的另一重要地区,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542亿元,常住人口481.03万,进出口总额3.09亿美元。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800亿元,年均递增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4000元。产业布局方面,宿迁市将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建设成为东陇海线中部的产业集聚区、江苏北部新兴的外商投资密集区和淮海经济区南翼新兴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航空运输需求在这两个地区已经开始增长,机场的建设将有效地改善投资环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淮安机场应加快建设,以构建完整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苏北地区后发优势,推动淮安及其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跨越式发展。淮安机场定位2015年前后跻身中型机场之列。机场终端目标为1条跑道,8万平米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8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15万吨。
(8)苏中机场
规划新建的苏中机场主要服务于扬州和泰州地区。
2007年扬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311.05亿元,常住人口445.97万,进出口总额44.6亿美元,接待境内外游客1559.9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37.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5.46亿元。“十一五”期间,扬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从2500美元迈向5000美元,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期、城市化快速推进期和经济国际化发展提升期,这一时期也是航空运输快速增长期。产业布局将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支撑的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同时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文化博览与创意产业等。
2007年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202.2亿元,常住人口458.02万人,进出口总额39.56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泰州市将建成以规模经济和自主创新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沟通江苏南北、服务长江流域的区域物流中心,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快速崛起的苏中重要板块,环境友好、生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区域。产业布局方面,以发展大物流、大市场、大商贸和大旅游为重点,建成“两中心一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长三角新兴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扬、泰地区已经步入快速增长期,对航空运输的需求愈发强烈,苏中机场的建设将完善苏中城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直接为扬、泰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航空服务,成为区域大型枢纽机场航线网络的支撑节点。机场定位2020年前进入中型机场之列。机场终端目标为1条跑道,3万平米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300万人次,货物吞吐能力6万吨。
(9)盐城南洋机场
2007年盐城市地区生产总值1371.26亿元,常住人口757.92万人,进出口总额22.98亿美元。“十一五”期间,盐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在苏北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产业布局方面,将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
盐城南洋机场主要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航空运输服务。2004年2月,国家批准盐城南洋机场口岸临时开放,开通至韩国首尔国际包机航班;2007年7月,国家同意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十一五”期间,将发展成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十一五”末实现旅客吞吐量15万人次,2020年进入中型机场之列。机场终端目标为1条跑道,5万平米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万吨。
(四)航线网络规划
在巩固现有的国内国际航线的基础上,帮助和引导航空公司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国内干线和地区支线网络。枢纽机场除继续强化与国内各枢纽机场、省会机场、重要旅游机场的航线网络联系外,着力开辟地区航线和通往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地区国际航线,特别是国际客运航线。加强区域内枢纽机场与中小型机场间的枢纽航线网络建设,提升航空运输的综合竞争实力,逐步增加省内机场间的航线。“十一五”末新开航线80条以上,其中开通国际(地区)航线35条以上。
五、发展重点和实施安排
(一)发展重点
迅速做大做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在发展壮大无锡硕放机场的基础上建设苏南(硕放)机场,优化完善机场布局体系,培育苏北地区民航发展增长极,提升全省民用航空竞争实力,是建设江苏民航强省的战略重点。
“十一五”期间,江苏民航发展重点是充实完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枢纽功能,加密国际国内航线网络;完成苏南(硕放)机场战略发展规划并着手实施,实现口岸开放功能;建设淮安、苏中机场。
2020年前,完成“两枢纽、一大、六中”的机场布局体系。重点进行机场基础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满足功能定位要求。
(二)实施安排
1. 近期(2006年-2010年)实施安排
——进一步提升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功能。使机场具备较为完善的中转功能,辐射本省和周边地区,确立地区邮政快件集散中心的地位,通达60个国内通航城市,国际通航城市达到20个,“十一五”末旅客吞吐量达到1370万人,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
——加快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在完成无锡硕放机场一期改扩建工程,实施二期改扩建工程的基础上,尽快启动苏南(硕放)机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完成机场总体规划,深入分析论证并确定机场长远发展的战略路径,进一步落实具体实施计划。“十一五”末实现旅客吞吐量300万人,货邮吞吐量达到8万吨,步入国家中型机场行列;
——建设淮安机场和苏中机场;
——完善徐州、常州、南通、连云港、盐城机场的基础服务设施和配套保障功能,开展连云港机场发展战略研究。
2. 中远期(2010年-2020年)建设安排
——新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第二条跑道、第二航站楼,进一步强化其在区域机场体系中的枢纽地位;
——提升苏南(硕放)机场的枢纽功能,初步形成与枢纽机场功能相适配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提升连云港机场功能;
——加快南通、徐州、常州、盐城、淮安、苏中机场的发展,建成淮安、苏中机场。利用临近上海的地缘优势,努力将南通机场发展成为上海的第三机场。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航空运输需要,对徐州、连云港、盐城等机场进行相关航空服务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
3. 总投资规模
初步匡算,“十一五”期间,机场建设投资总规模50亿元,2011年-2020年机场建设投资总规模400亿元。
六、政策和措施
(一)加强对民航发展的组织领导
民航业发展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加强领导,大力推进。为加快构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应进一步加强省市政府对民航业的领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制定加快民航发展的政策措施,从项目建设、航线培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民航发展。
(二)加大对民航基础设施投入
“十一五”期间,民航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较大,投入不足是制约民航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机场既是基础性设施又是公益性设施,政府应集中资金加大对机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各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机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机场发展的更大支持;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和外资参与投资,调动社会资本投资机场的积极性。
(三)加大与军方的沟通协调力度
随着全省民航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军民合用机场的航空业务量在“十一五”期间将有较大的突破,将会出现200万人次以上的军民合用机场。根据国内民航运营经验,当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200万人次,军民航飞行冲突加剧,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与军队的协调,军队和地方相互支持,统筹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争取军方在空域资源使用、航线航班增加、机场新建扩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四)加强国际国内航线网络建设
学习借鉴天津、深圳等地的做法,加大航线开辟的扶持力度,研究制定全省新开航线、航班专项资金补贴政策,重点培育国际、地区定期航线及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内重点航线。
积极吸引运力投入。一是积极支持东航江苏公司发展,迅速扩大机队规模,成为自主编制运力购置计划和申报航线的航空运输企业,增加在苏中、苏北地区的运力投放,更好地满足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二是加强与国航、南航、深航或有实力的国外航空公司的沟通协调,争取引进2-3家基地航空公司;三是积极鼓励各种资本在本省设立航空公司,加快民航业发展。
(五)加快机场集疏运体系建设
国内外成功的机场非常重视机场与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关系,具有较完善的集疏运交通网络体系。加强机场集疏运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积极推进运用大容量的地面交通方式与机场衔接,提升机场综合竞争力。
(六)加强与相关规划协调衔接
加强机场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集疏运系统规划等规划的协调和衔接,严格限制机场周边地区非空港建设用地,为机场的长远发展留足、留好空间。对列入规划的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的用地,省、市国土部门应积极支持,根据各机场总体规划予以安排。
(七)提高口岸服务效率和水平
根据快速发展的国际客货发展形式,对国际机场的海关、边检政策和程序按照国际管理运作口岸机场的模式进行改革,促使主要机场逐步与国际大型枢纽机场监管服务标准接轨。在长三角主要机场间实施“大通关”监管模式,为更多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促进江苏省航空运输事业的发展。
(八)积极发展临空产业
依托机场(特别是枢纽、大型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完善直接为机场设施、航空公司和驻场机构提供服务的配套和后勤产业,加强航空运输和物流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具有明显航空运输指向性的航空物流辅助加工制造业、航空工具和用品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国际商务服务业、会展业等,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附件1: 江苏省机场布局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民航机场地域布局格局应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地面交通1小时车程(100公里)为机场服务距离指标,江苏省现有机场体系只能覆盖全省县级行政单元的82.08%、国土面积的80.15%、人口的85.56%和GDP的89.81%。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相应指标是国土面积的67%,人口的70%,GDP的94%,而2020年全国机场体系规划东部地区相应平均水平要分别达到国土面积的83%、人口的80%和GDP的99.8%以上。江苏作为东部地区领先发达地区,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应有更高的机场布局服务指标要求。因此,应适当考虑新增两个机场布点,实现规划机场布局要求,以地面交通1小时车程(100公里)为机场服务半径指标,机场将覆盖省区内所有县级行政单元、全部国土面积和人口,并服务全部经济活动,实现在全国率先普及航空运输服务的目标,实现省区内城市间及与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小时交通圈”联系。
附件2: 江苏省机场布局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评价表
覆盖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单元 |
覆盖全省 国土面积 |
覆盖全 省人口 |
覆盖全省 GDP | |
现有机场布局体系 (2007年数据) |
82.08% |
80.15% |
85.56% |
89.81% |
规划机场布局体系 |
100% |
100% |
100% |
100% |
全国机场布局体系 东部地区规划 (2020年)指标 |
83% |
80% |
99.8% |
注:只是本省的辐射范围,不包括南京、徐州等辐射其他省区。
附件3: 江苏省现有机场布局未覆盖地域一览表
(2007年数据)
行政区 |
县级行 政单位 |
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 |
人口(万人) |
GDP(亿元) |
淮安市区 |
4 |
3171 |
232.22 |
476.56 |
洪泽县 |
1 |
1394 |
38.6 |
57.78 |
盱眙县 |
1 |
2493 |
75.12 |
88.46 |
金湖县 |
1 |
1344 |
36.3 |
54.33 |
扬州市区 |
3 |
980 |
104.47 |
581.15 |
高邮市 |
1 |
1962 |
82.72 |
149.49 |
江都市 |
1 |
1330 |
106.85 |
280.00 |
泰州市区 |
2 |
420 |
22.7 |
319.51 |
姜堰市 |
1 |
1065 |
89.48 |
202.20 |
宿迁市区 |
2 |
2108 |
109.75 |
199.6 |
泗阳县 |
1 |
1418 |
97.27 |
100.10 |
泗洪县 |
1 |
2731 |
100.42 |
96.20 |
合 计 |
19 |
20416 |
1095.9 |
2605.38 |
附件4:2005年、2007年江苏省现有机场运输量增长情况
机 场 |
2005年 |
2007年 | ||||
旅客吞吐量 (万人次) |
货邮吞吐量(万吨) |
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
同比 增幅 |
货邮吞吐量(万吨) |
同比 增幅 | |
南京禄口 国际机场 |
538.6 |
13.90 |
803.1 |
28.1% |
18.01 |
18.4% |
无锡硕放 机场 |
61.9 |
1.20 |
136.0 |
47.0% |
1.97 |
42.1% |
常州奔牛 机场 |
31.6 |
0.36 |
51.0 |
16.3% |
0.55 |
26.9% |
徐州观音 机场 |
21.7 |
0.13 |
41.5 |
38.4% |
0.27 |
43.2% |
连云港白 塔埠机场 |
9.6 |
0.05 |
20.0 |
28.9% |
0.08 |
45.7% |
南通兴东 机场 |
8.9 |
0.13 |
16.6 |
46.3% |
0.20 |
25.8% |
盐城南洋 机场 |
3.8 |
0.02 |
7.4 |
45.8% |
0.06 |
58.3% |
合 计 |
676.1 |
15.8 |
1076 |
30.3% |
21.1 |
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