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2008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8-05-19 09:56 字体:[ ]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

                                                                          2008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8〕35号  2008年5月19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江苏省2008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2008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

                                                                                 (省发展改革委  二〇〇八年五月)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全省改革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改革财税分配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健全民生保障机制,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又好又快地推进“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一、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1.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政府机构改革、议事协调机构改革的具体方案。

  2.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两集中”和“两到位”的做法,积极推动省级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及审批、管理的事项逐步实行“大厅式”或“窗口式”集中办理。依法对行政审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努力在规范审批行为、创新审批方式、完善配套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认真做好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切实加强后续监管。积极开展省级机关推广电子监察系统试点。

  3. 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要求,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类管理改革方案。继续加快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撤并重组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行政管理类和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

  4. 加快行业协会改革,出台《促进我省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积极有序地推进政会分开,探索建立政府与行业协会委托和购买服务制度,着力培育发展新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5. 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优势企业和企业的主营业务集聚。促进国有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市场竞争力强、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行业排头兵。推进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优进劣退。

  6.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著名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和民营优强企业的合资合作。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建设,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建立健全监事会制度和经营管理者市场化选聘机制。促进企业内部深化改革,加快形成适应竞争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推进有条件的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上市。

  7.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支持效益型、科技型、外向型、成长型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平准入,改善创业环境和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平等保护物权,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

  三、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8.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巩固和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县乡政府财权事权,逐步缓解乡镇财政困难,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试点。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逐步完善农民负担监测、检查监督、专项审计等制度。

  9. 探索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新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制定激励政策,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争取年内新增有一定规模、运作比较规范的农地股份合作社100家。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扩大仲裁试点覆盖面,新增10家试点单位。

  10. 继续推进“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活动,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深化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强化目标考核,建立优胜劣汰机制。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切实按照组织章程规范运作,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的多种实现形式,力争年内新增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200家。组织开展《江苏省农民合作社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数力争新增10个百分点。

  四、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现代市场体系

  11. 推动企业境内外上市,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0家。推动华泰证券上市,支持农村商业银行上市,完成紫金财产保险公司组建并开业经营,加快利安人寿保险公司申报工作。努力扩大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推动创业投资、产业发展基金的发展。

  12. 深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严格落实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努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全面实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依法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出让和转让。

  13.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提升我省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加快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劳动者公平就业,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14.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非骨干国有粮食企业以改组联合、股份合作、资产重组、授权经营、民营或公开出售转让等方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促进农村粮食流通市场繁荣。

  15. 在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建立监测点报告、市场巡查、评估分析、舆情搜集等价格异动警情发现机制。慎重决策涉及民生的价格,深入推进资源型生产要素价格改革,调整排污费征收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16. 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商业欺诈、打击传销、非法职业中介等专项整治行动,营造平等竞争、诚实守信、文明法治的市场环境。防范和打击异常资金跨境违规流动,逐步建立起公安机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合作机制,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加快建设全社会信用体系,开展城市信用建设试点,参与构建长三角区域信用合作平台。

  五、强化财政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7.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部门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省对市县分税制财政体制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继续做好国库集中收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各项改革工作。

  18. 推进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跨区域经营,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江苏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和支持苏南农村商业银行投资入股苏中、苏北农村信用社。推动基层联社加快经营机制转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企业、苏北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加强对居民消费的金融服务。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规范发展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组建小额贷款公司15家,完成2家村镇银行组建。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试点运行机制,积极稳妥地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覆盖面,逐步增加保险品种。

  19. 抓紧修订《江苏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江苏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规范完善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工作。适时调整核准目录,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出台相关工作。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执行环保、规划、用地、节能等规定,建立新开工项目公告制度。在总结代建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面。

  20. 制订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建立协调服务监管机制。完善全省外经贸信息管理系统,为我省企业提供全球商务信息、投资贸易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积极支持出口加工区功能叠加和保税区区港联动,推动开发区完善精简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外资审批管理体制,扩大网上审核异地出证范围。探索建立江苏海外事业服务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全省驻外代表和办事机构,加强与我驻外使领馆的沟通与联系,协调处理我省海外发展各项事务。推进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大通关、信息共享、行政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

  六、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2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推进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加快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着力建设技术服务、成果转让和交易、融资服务及社会化人才四大平台,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试点。

  22. 完善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强化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考试评价制度建设。深化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扩大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

  23. 修订完善社区卫生发展建设规划,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医疗保险报销办法,鼓励和引导居民在社区首诊,建立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加快省、市、县三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完成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省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与各市的联网。继续强化卫生监督管理。修订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新农合人口参合率达到95%。积极构建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投资、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4. 抓紧落实《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重点做好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所属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工作,积极推进文艺院团改革、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和报刊发行体制改革。总结省演艺集团改革经验,深化演出团体改革。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整合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积极构建统一、公正、诚信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大文化投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支持和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兴办演艺业、娱乐业、文化培训咨询等政策许可的文化领域,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设施建设和经营。

  25. 坚持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依法建立促进就业的工作体系和基本制度。制定贯彻《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进一步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力度,建立就业援助机制。制定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创业手续,积极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服务。

  26.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乡不同群体的全覆盖。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办法》,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索完善参保缴费办法,扩大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面,切实保障其权益。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有效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抓紧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年底参保率达到90%以上。推进城乡统筹,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征地、补偿、保障三同步,做到被征地农民应保尽保。

  27. 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为载体,抓好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加快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依法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加强劳动争议调解预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劳动争议处理效能。

  28. 切实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认真编制《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核心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要以满足基本需求为目标,以完善各项住房政策、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为重点,不断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规范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大力推进危旧房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省低收入家庭和其它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形成工作网络完整健全、资金来源稳定可靠、政策制度相对完善、各项管理规范协调的住房保障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