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国资委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一五”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7-10-24 09:40 字体:[ ]

各市国资委、各省属企业:
  《江苏省“十一五”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加快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江苏省“十一五”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规划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党的十六大指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江苏是国有资产总量较大的省份。《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继续加快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提高国有资本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的集中度。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更高的起点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是“十一五”时期我省加快推进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基本状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省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明显成效,但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
  (一)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1.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转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省国有企业从1994年的15639户,减少到2004年的4479户,减少71%。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中,国有、集体、民营、外资所占比重分别为22.3%、23%、32.3%和22.4%,国有经济比重比1994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2.国有资产总量持续增长,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994年到2004年,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3578亿元增加到6672亿元,所有者权益从1332亿元增加到1998亿元,分别增长86%和50%;企业户均资产增长5.5倍,大型企业资产总额所占比重达到48%。
  3.国有资本加快进入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继续发挥支撑作用。国有资本收缩战线,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中。到2004年末,全省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城市公用事业中的国有资产所占比重达55%。
  4.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市县属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省属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在加快推进。通过改革,企业转换了机制,增强了活力,营业收入和实现利润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虽然户数仅占全省工业企业的4.2%,但实现利润占21%,上交税金占35.3%。
  5.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步形成,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组建到位。新机构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进行规范,建立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实现了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
  (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国有经济行业分布不够优化。全省国有资本在一般生产加工行业和传统商贸服务业中仍占有较大比重,相当一批国有企业还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2.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不太合理。全省国有企业中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同时还有部分劣势企业尚未退出市场。2004年末,全省国有企业中资不抵债的企业占19.2%。
  3.国有经济运行质量不够理想。全省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整体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2004年,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均居全国第6位,但净资产收益率居第15位。
  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方向和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江苏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实现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全省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既存在较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就机遇而言:一是“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可望又快又好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资本市场化步伐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面临较好的宏观环境。二是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资本加速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为我省利用外资促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三是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得到落实,为社会资本更加积极地参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就挑战来说:一是我省多数国有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加快发展面临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二是国有企业机制转换还不到位,深化改革面临人多、债多等诸多障碍。三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趋势更加明显,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我省国有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着眼于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努力走出一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行质量较好、效益水平较高的国有经济发展新路子,使国有经济在富民强省、“两个率先”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要服从和服务于发展,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资本既应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集聚,形成规模;也应在具有优势的竞争性行业增加投入,扩大优势。
  ——坚持有进有退、优进劣退。国有经济既要实施战略性转移,从不具有明显优势和盈利能力的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也要实施战略性拓展,着力在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
  ——坚持市场化导向与出资人推动相结合。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企业间的联合、内部资源的配置、产权结构的调整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强化出资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坚持立足实际、分类指导。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涉及到的行业领域广泛,企业数量众多,要从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根据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更加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规范实施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做到成熟一家,推进一家。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共赢。
  (三)调整方向
  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放大优势,放活一般,做到“三个集聚”、“三个提高”。
  ——三个集聚。推动国有资本加快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向具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集聚,向企业的主营业务集聚。
  ——三个提高。提高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引导能力,提高国有资本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盈利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主要目标
  提前2—4年实现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到2006年底,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08年底,基本完成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到“十一五”末,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总量持续增长。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0000亿元左右,年增长7%左右;国有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8%左右。
  ——结构明显优化。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中,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所占比重提高到80%左右,混合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提高到75%左右,大型企业所占比重提高到70%左右。
  ——竞争力不断增强。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国有企业达到30户左右;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明显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积极成效,国有资本年保值增值率保持在105%左右。
  三、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
  (一)着力优化国有经济的行业分布
  在准确把握国有资本功能、充分考虑行业特点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定位,分类实施,进一步调整国有资本在行业间的分布。
  1.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行业。在这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应发挥主导作用。按照政府确定的建设规划,以国有资本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快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铁路、港口、机场、过江通道、城际轨道、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国有资本对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基础产业的投资,在境内外建立一批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公交、供热、供水、供气等公用行业,国有资本保持适当的控制地位,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这些行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国有资本应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高端环节集聚,着力发挥对自主创新的扶持作用和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电子信息产业,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国有资本进入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软件等研究开发领域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的高端环节。生物医药产业,围绕解决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新药产业化滞后等问题,推动国有资本投入新药研发生产和生物医药产业化。装备制造(含汽车、船舶)业,发挥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的载体作用,引入战略投资,整合产业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增强配套能力,做优做强骨干企业。石油化工业,引导国有资本重点发展大宗石化产品、合成材料和新型农药。
  3.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有资本重点进入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特征的生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地方商业银行的发展,同时以国有及国有控股非银行金融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证券、信托、担保、保险经纪等业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盈利能力。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进入现代物流、创业投资、软件外包、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会展等重点行业。传统服务业中的国有资本主要向拥有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集聚。
  对于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的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应通过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和关闭破产等方式,实现部分或全部退出。
  (二)着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国有经济区域布局
  着眼于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集中,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有经济发展格局。
  1.苏南地区。国有资本围绕加速提升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水平,重点向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以及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产业化基地和推广应用基地集聚,加速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南京市推动国有资本向汽车、钢铁、电子、医药、装备制造、现代轻纺等优势产业,以及能够带动产业链或产业集成的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集中。苏州市国有资本重点进入市政公用等公益性行业、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无锡市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到制造业高端板块、现代服务业高增值板块、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板块、政府项目投融资平台板块。常州市国有资本重点向大型机电设备和特种车辆制造、高档服装面料生产及市政重点工程建设领域集聚。镇江市国有资本重点进入化工、醋业、港口三大产业集群。
  2.苏中地区。国有资本围绕加快沿江基础产业带建设,加快向区域内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把江海港口开发、过江通道建设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现代物流业发展作为重点,发挥国有资本在推动苏中快速崛起中的作用。南通市国有资本重点向具有临海工业特点的石化、电力、冶金、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以及纺织、精细化工、机械船舶、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五大行业集中。扬州市国有资本重点向电子信息、农药化工、电工电缆、生物医药、汽车船舶及零部件制造等支柱产业集聚。泰州市将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到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优势的竞争性行业。
  3.苏北地区。国有资本围绕加快推进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产业带建设,以改善投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力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徐州市国有资本着力在重型装备制造、资源加工和能源电力等支柱产业中打造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连云港市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到港口等基础设施和医药等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盐城市国有资本重点培育汽车、电力、纺织、化工等支柱产业。淮安市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基础设施和具有产业优势与地方特色的骨干企业集聚。宿迁市的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地方骨干企业。
  (三)着力发挥省属国有资本的支撑带动作用
  发挥资产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优势,推动国有资本进入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领域,同时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行业、骨干企业集聚,形成七大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平台。
  1.交通投资经营平台。围绕形成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重点,整合公路、铁路、航空和港口领域的国有资本,促进全省交通投资和建设。
  2.能源投资经营平台。围绕实现能源供求平衡,进一步加强国有资本在煤炭、电力等能源基地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使省属企业在保障全省能源供应中发挥支撑作用。
  3.高科技投资经营平台。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增强高科技领域中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快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4.流通服务投资经营平台。围绕落实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以大型流通企业的改革重组和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发挥国有资本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引导示范作用。
  5.资源开发投资经营平台。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契机,发挥国有资本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以省属盐业企业为龙头,加快全省盐业流通体系建设和盐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6.金融证券投资经营平台。围绕做强省属金融证券企业,在合理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以资产为纽带,对地方金融证券资产进行整合,进一步增强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7.海外投资经营平台。围绕提高省属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培育壮大境外骨干企业,扩大境内外投资。
  (四)着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着眼于放大资本集聚效应,增强骨干带动作用,选择一批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企业加以培育,使之成为国有资本的重要载体和行业发展的排头兵。
  1.制订战略规划。组织骨干企业认真制订中长期发展战略与规划,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主营业务和发展方向,选择同行业领先企业对比找差距,立足科学发展,落实赶超措施,做优做强做大。
  2.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建立以技术开发中心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的技术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鼓励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支持骨干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积极申报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实施品牌战略,争创自主品牌和驰名商标。
  3.实施资产重组与资本运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资本流动,实现低成本扩张。引导骨干企业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大力吸引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跨国公司、知名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进一步加强省属企业与中央企业、市属企业之间的重组与联合。鼓励骨干企业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为目标,整合行业资源。采取无偿划转、协议转让等方式,推进国有企业之间及骨干企业内部的产权流转。
  4.加大项目投入。支持骨干企业在明确主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抓好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加快形成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进一步推动银企合作,争取信贷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骨干企业在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同时,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资源,做好再融资工作,拓宽项目建设筹资渠道。
  5.加强企业管理。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母子公司体制与法人治理结构,减少管理层次,提高运作效率,增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源配置和资金监控能力。加强骨干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完善科学决策机制与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防范、化解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开展节约型企业创建活动,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集约经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着力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逐步形成以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态为主的基本格局。
  1.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把股份制改革与资产重组、结构优化结合起来,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结合起来。除极少数必须保持国有独资的企业外,其他国有企业都要通过规范上市、相互参股和引入民资外资等形式,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把实施增量改革作为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重要形式,特别是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要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完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探索实行期权激励等办法,增强企业加快改革发展的动力。
  2.深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致力于盘活有效资产,妥善安置职工,增强经营活力,采取改组、联合、兼并、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省属中小企业改革。做好市、县属中小企业改革的后续完善工作。继续推动市、县政府机关与所办企业彻底脱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通过破产、解散等多种途径,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步伐,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积极实施依法破产。采取债务重组等手段,大力盘活劣势企业中的有效资产,探索“空壳”企业退出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努力,使目前占国有企业总数近五分之一的劣势企业、困难企业和“空壳”企业基本退出市场。
  3.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改革政策和配套措施,做好战略投资者选择、资产处置和产权转让等工作,解决好员工持股和职工安置费保全等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解决好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职工群众合法权益。
  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是一项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任务,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
  (一)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按照《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探索县级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明确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主体。抓紧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地方法规,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借鉴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监管和营运国有资本。
  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国有资本金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健全国有资产统计评价体系,做好对国有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加强国有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管理和对产权交易的监管。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体系。
  (二)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建设,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健全董事会工作机构,完善董事会工作规则,提高董事会治理绩效。完善监事会制度,整合监督资源,发挥监督作用。创新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扩大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的范围,逐步把对经理人员的选拔任用权交给董事会。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职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
  (三)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和国务院国资委部署,加快建立我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有条件的省辖市可率先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十一五”期间,国有资本收益和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全部用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四)切实加大人才和队伍建设力度
  贯彻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和经理人才市场建设。实施高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造就一支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鼓励企业引进一批海内外专门人才。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国资监管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建“五好”班子活动,提高企业领导人员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国资监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能力,促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有经济发展壮大。
  (五)加强对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省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把布局结构调整作为一项中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把握工作重点,落实工作措施。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在投融资、产业政策、技术创新等方面为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努力形成企业主动、市场拉动和出资人推动相结合的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新局面。
  注:本规划中的国有企业,是指列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统计范围的全省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