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关于编制2006年地方财政预算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7-10-24 09:20 字体:[ ]

各市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6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5〕3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编制2006年地方预算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制2006年地方预算的指导思想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总体有利,我省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全省财力也将持续增强。但明年财政工作仍面临不少新情况:一方面减收的因素增多,房地产开发增长放缓、企业盈利空间受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的挤压以及有些方面税收政策的调整,都会使全省税收增长减缓。另一方面增支压力加大,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专项上交中央支出将相应增加,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杂费,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社会事业投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都需要财政继续增加安排支出。因此,做好明年的财政工作,必须认真落实各项增收节支措施,加强非税收入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努力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根据对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编制2006年全省财政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预算安排继续遵循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方针;积极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集中财力,重点支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扶贫帮困和公共安全等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继续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不断提高理财水平。
  二、2006年财政收入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财政收入的增幅略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
  (二)做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实施工作。
  (三)巩固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成果,按照完善后的出口退税负担办法,安排好出口退税预算,保证及时足额支付。
  (四)按照国家税制改革的要求,做好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资源税调整完善的有关准备工作。
  (五)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六)认真清理已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擅自出台减免税收和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政策,不得越权减免税收。
  三、2006年财政支出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加大“三农”投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措施,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探索建立农民种粮收益综合补贴制度,继续落实和完善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支持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二)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实实在在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落实和完善各项财税政策,支持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增加财政投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管,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努力解决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逐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支持发展义务教育,在全省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医疗保险问题。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基层文化发展。推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支持实施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财政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重点加强农村乡镇敬老院建设。安排专项经费,支持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加大对食品、药品、饮食卫生监督和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
  (三)大力支持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支持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支持、激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合理安排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坚持环保优先,增加财政投入,努力改善环境质量,突出加强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促进生态省建设。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制定并实施新一轮省对下财政体制,着力完善财政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乡财政实力。继续增加转移支付,加强省财政对县、乡、村三级政府基本支出保障力度。在转移支付县全面开展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规范财政收支,实现“控人”与“控债”相结合,保障基层政权运转。
  (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财政风险。制订和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健全管理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债务规模。积极建立偿债基金,防范债务风险。
  (六)大力支持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深化投资、金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体制改革和创新。
  (七)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支持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相关工作。改革现行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执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津贴补贴发放。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要求,适时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八)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在保证重点支出的同时,大力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出国考察培训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兴建楼堂馆所,严格禁止各种形式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四、进一步做好预算的编报工作
  地方财政预算编制工作要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重点加强对项目预算的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县级财政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各级财政加快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各市人民政府要将省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及补助收入编入本地区政府预算,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本级预决算的监督。在编制本地区政府预算时,“两税”返还按照上年返还数加当年上划“两税”增长的预计返还数编列;所得税返还、体制性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固定结算补助、固定专项补助按上年执行数编列。
  各市应按照要求抓紧组织编制本地区2006年预算(草案),并将经市人民政府审核的预算(草案)及时报省财政厅审核汇总;于2006年2月底前将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预算报省财政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