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025年镇江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启动仪式在南山北广场举行。活动由江苏省林业局、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指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标志着镇江在推动长江生态保护、守护“水中大熊猫”方面迈入新阶段。
文化融合:古诗IP共绘守护画卷
现场发布了镇江江豚IP形象“和小畅”及首套微信表情包。该形象以长江江豚为原型,性别设定为女性,栖息于长江镇江段和畅洲水域。其外貌憨态可掬,腹部的宝华玉兰图案尤为醒目——这朵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珍稀花卉,与“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相映成趣,既彰显了镇江独特的生态文化底蕴,又为形象赋予了鲜明的城市印记。
“和小畅”其名寓意“和谐共生、畅游长江”,象征着在镇江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江豚得以自由栖息、繁衍生息的美好愿景。她的座右铭“请关注我、保护我,留住江中那一抹微笑”,以亲切的口吻唤起公众的保护意识。现场同步推出的首套微信表情包,让江豚保护以更轻松、时尚的方式融入公众日常生活。
同时,长江航运公安局镇江分局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订了“生态警务”共建协议,构建“日常管理+执法护卫”的双重保护机制,为江豚栖息地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科技护豚:“水下顺风耳”精准监测
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水下声学实时监测系统正式启用。
这套被称为“水下顺风耳”的系统,能够不受光线、天气的限制,全天候捕捉江豚的声音信号,精准判定种群数量与活动轨迹,让人们清晰“听见”这些生命的对话,真正走进江豚的水下生活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能实时监测水下噪声,在船舶航行或工程施工时及时发出预警,为江豚打造一片不受噪声干扰的“静谧港湾”。这一设备的启用,弥补了保护区实时监测的水下缺口,标志着镇江江豚保护工作由“基础保护”迈入“精准施策”的新阶段。
根据近一个月的系统试运行监测数据,保护区内3个实时监测点的长江江豚日均出现声信号达2935次,日均捕食声信号达44次。
合力守护:“四轮驱动”续写生态新篇
过去一年,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每一项努力都实实在在护佑着江豚的生存,长江镇江段已成为江豚繁衍栖息的温馨家园。总高12米的江豚观测平台建设完工,集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生态体验于一体,为科研监测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公众近距离观测江豚、鸟类等珍稀物种打造了沉浸式的“自然之窗”。
10多年来,保护区江豚种群数量增长30%,青头潜鸭连续两年在此越冬,粗梗水蕨重新扎根生长,当长江生态持续向好,生命的奇迹便会不断涌现。从“避风馆上见江豚”的偶然邂逅,到如今“吹浪江豚向晚多”的常态景观,这份生态答卷凝聚着所有人的奉献与坚守。
从古籍中的灵动画卷,到长江里的真实欢歌,江豚的归来,是长江生态复苏的最美注脚。随着主题月的启动,镇江正以科技、文化、法治与公众参与“四轮驱动”,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