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方动态
苏州纳博会上看“原子级制造”“机器人进化”……
一把“纳米钥匙”开启产业未来
时间:2025-10-23 06:59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当制造技术迈向操纵原子的“终极形态”,当具身机器人能够更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一场关乎未来产业的变革正在微观世界中悄然孕育。10月22日—24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在苏州举办,中外创新企业携相关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

本届纳博会聚焦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纳米大健康等热门领域,通过2.5万平方米展区、450余个展位、605场前沿报告,带来一场“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引领未来”的专业展会。

聚焦“终极制造” 前沿课题成了热议话题

原子级制造是以能量作用于原子或原子级基元,从而制造出全新材料、器件与系统的先进制造技术,被誉为制造技术的“终极形态”。与之相关的研讨会议和展览,也成为本届纳博会上的亮点之一。

“为原子级制造提供极限环境保障、构建系统研究能力、拓展产业应用前景”“革新从原子开始,产业向未来进发”……展会现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在展位打出鲜明的宣传语。位于该所的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全球首个集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于一体的大科学装置,可通过超真空环境实现样品全程无污染处理,探索材料本征性质并加速工艺开发。

“真空互联技术是原子级制造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研究员张珽介绍,实验站可以提供“地球上最洁净的环境”,能够很好地支撑苏州纳米应用、量子科技等产业发展,目前已吸引近300家各级用户在该装置上进行研发。

在纳博会上,“原子级制造”“类器官技术研发”“活体测量与精准医学”等行业前沿课题,成了与会嘉宾口中的热议话题。以纳米科技催生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胜科纳米等科研机构或科技企业的目标与追求。

开幕式上还发布了2025年度纳米新材料国家标准成果。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葛广路说,当前,越来越多的苏州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深入参与了纳米新材料的国家级标准制定,为解决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赋能未来产业 纳米技术驱动智能革命

“‘小纳米’能写出‘大文章’,原因之一是纳米技术对未来产业的支撑力度非常大。”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瞿卫新举例,纳米技术作为一种关键的赋能技术,未来有望从多个方面提升具身机器人的性能。比如通过纳米材料制造出更灵敏的微型传感器,增强机器人的感知能力;通过微纳机器人实现微观层面的精密操控;通过纳米材料制造出更强、更轻的结构部件等。

展会现场,瞿卫新指着身旁的机器人介绍:机器人“大脑”的云端数据处理,需要依赖底层芯片制程等纳米级工艺的持续发展;机器人“小脑”涉及平衡与力控系统,未来可以通过集成纳米传感器来获得更精准的环境数据。因此,纳米技术是推动机器人进化的潜在动力之一。

“纳米科技作为前沿交叉领域的战略基石,其创新突破与融合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推动着材料、信息、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众多产业的颠覆性变革。”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会长靳晓明认为,纳米科技的复杂性、前沿性与应用广泛性,尤其需要科学界、产业界携手并进,汇聚各方资源,共享成果共克难题。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主任郝跃看来,连续举办10多年的纳博会就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自2010年首次举办以来,纳博会已吸引7900多家企业、超15万名嘉宾参与,逐步成长为纳米产业领域极具权威性、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展会,为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架起坚实桥梁。郝跃还特别提到,本届纳博会创新性地融合了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方向,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强化供需对接 一个展区看全一条产业链

纳博会上,绕着展区走一圈,就能初步了解一条产业链。以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产业链为例,纳博会上汇集了歌尔、汉威、敏芯等MEMS器件设计企业,MEMSRIGHT、纳米所加工平台、晶方半导体等量产/代工企业,胜科纳米、米格实验室、中国机械总院等测试分析企业,南智光电、松山湖实验室、化合积电等上游原材料企业,以及KLA、ULVAC、卡尔蔡司等国内外设备企业。

“围绕产业链招展是本次纳博会的一大特点,目的就是以展促商。”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梅介绍。一直以来,纳博会既注重前沿技术与产品的直观呈现,也致力打造产业链供需平台。今年,大会创新推出需求方“出题”、供给方“答题”的互动机制,促进技术转化,激活产业动能。

苏州是全国最早布局纳米产业的城市之一,从2006年起就开启了对“一粒米”的不懈追求。近20年来,苏州打造了纳米城这一产业载体,出台了纳米科技领军人才计划等支持政策,建成了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实现了纳米产业发展“服务不出园区”“半径百公里完成配套”。

目前,苏州已成为国内纳米产业和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纳米新材料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苏州工业园区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苏州全市集聚相关企业超1500家,去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975.1亿元。未来,苏州将深化“产学研用金”对接融合,做大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赋能千行百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