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2024年,泰州市突出问题导向,对标先进样板,通“堵点”、解“难点”、消“痛点”,全面完成62项优化营商环境任务。
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提档升级“一企来办·泰企通”平台,汇聚各类惠企政策5000余条,归集申报事项161条、免申即享事项75条,覆盖市、区两级124个部门,累计注册经营主体达12000多家;发布“政策早餐”144期,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排污权交易、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等主题“政策直通车”6期,依托“泰小通”政策推荐官智能推送短信4.45万次、精准触达企业7000余家;涉企资金内部拨付时间由平均4个工作日压缩至1.7个工作日,减少近60%。
规范涉企中介服务。推动行业主管部门落实相关行业监管细则18项、中介服务规范(标准)42项,新制定完善市级层面监管制度29项,各市(区)出台制度文件59个;上线泰州市“网上中介服务超市”2.0版和手机端,打造“区域评估”“多测合一”“政府采购服务项目”“一企来办·苏税援”等6个特色模块,推动3076家中介机构和1485家项目业主入驻;涉企中介服务机构专项整治覆盖中介机构841家,涉企培训收费专项检查覆盖涉企培训机构23家、行业协会商会46家,引导全市38家行业协会商会减免收费,帮助375家企业减轻负担332.2万元。
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持续推行柔性执法,试点“开卷检查、分段诊疗”执法监管,全年助企排除违法违规风险点100余个,实施免罚轻罚案件1274件,减免处罚金额12571.243万元;开展涉企联合执法检查,建成“互联网+监管”平台,归集数据236类200余万条,录入8家市级执法部门及6个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检查计划1482个,联合检查企业5971家,涉企检查频次同比降低26.67%;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收集17家市级部门问题205条、各市(区)问题91条,整改完成率100%,形成各领域制度机制20余项。
推进严格公正司法。推动诉裁分流机制落地落实,建成“诉、仲、调”综合服务点8个、仲裁工作站6个,聘请人民调解员36名,依法受理诉裁分流案件199件;推动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案件179件,公安机关建立覆盖58家企业的易受知识产权侵害名录、设立保护专员20名,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74件198人、审结61件116人;完善涉案财物管理处置工作,排查案件7584起,清理处置扣押财物5448件、扣押款5633万余元,清退保证金827.3万元,解封财产45处,解冻账户51个。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推进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完成土地批而未供1.2万亩,闲置土地净减少率17%;提升可转移能源消费量整合力度,完成2个关停项目的审核认定,分别形成可转移能源消费量8831.13吨标准煤、62742.61吨标准煤(等价值);开展“泰爱才”校园引才活动,发布企业人才需求近6万个,开辟赴外引才线路31条,举办“泰州日”“泰爱才”等校园招聘活动83场;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用工引才需求超前对接落实机制,走访对接近三年已竣工和2024年在建重大产业项目237个,征集发布就业岗位4.45万个,帮助企业引进劳动者和技术人才4.25万人。
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支持指导企业设立生物安全实验室,首次备案12家,延续备案14家;推进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新建企业联创中心14家;出台离岸创新中心建设、运营、人才、研发和绩效评价等奖补实施细则5个,建成离岸创新中心28家;引入知识产权战略服务机构7家、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2家,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20多项;持续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组织律师走访企业5274家,收集意见建议2993条,发现问题1674条,推动落实1484条,参与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571件;建成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共享检验室”16家,覆盖小微食品生产企业101家,为企业降低检验成本逾1500万元。
健全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建成“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全球泰商之家”场馆;召开政企圆桌协商会议12期,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专题协商议事活动等43场次,实地走访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530余家次,联系走访异地泰州民营经济代表人士150余人;深化营商环境“亲又清”观察员、“泰好办∙民企服务热线”等政企沟通渠道,收集解决诉求建议301件(次);举办商会会长培训班、“菁英领航”企业家研修班、“青蓝接力传承”“泰商讲堂”等活动40余场次,覆盖1320余人次。
建立营商环境问题闭环解决机制。涉企诉求反馈解决周期从3-5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工作日;依托“一企来办·泰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受理处置企业诉求7540件;相关反映渠道收集梳理各类疑难事项50件,已闭环解决38件。
营造尊商亲商安商浓厚氛围。高规格召开企业家大会,发放优秀企业家尊礼电子卡172张;精办大型融媒体访谈节目《企业家说》,生动展现泰州企业家故事10余期;播出全媒体问政节目《12345·政风热线》237期,解决营商环境问题2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