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市入选民政部“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全国改革试点城市,实现了自然启动1.0、视频巡查2.0到联动共治3.0三大跨越,当年的“铁脚板”“千里眼”升级为“全时空”模式。
早在2021年,扬州在全国率先实施“自然启动”机制,以六类气象灾害预警作为触发条件,构建街面巡查“自然启动”机制,确保恶劣天气街面巡查及时启动,牢牢兜住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底线。
扬州市构建了“省内首创、全国第二”的街面救助“视频巡查”平台,实现了流浪乞讨人员易露宿区域远程、可视、线上、实时的监控,推进了街面巡查全天候、广覆盖,解决救助管理工作中传统巡查手段低效、主动发现主体单一、部门联动合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部门联动和科技赋能,构建一站式救助体系,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第一时间被发现、被救助。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格局加快形成,救助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救助数量大幅度下降、病残人员比例不断上升、专业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街面临时遇困人员诉求增多,救助管理机构发展不均衡、服务质量差异大等问题日益凸显,探索创新救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势在必行。
扬州市探索出一条以“1+2+3+N”为核心的街面救助“扬州模式”新路径。“1”是打造一个街面救助应急指挥中心;“2”是以街面救助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与公安、城管、社会组织、救助志愿者等现场巡查力量配合,形成“扁平管理、直通直联”街面救助二级网络;“3”是街面巡查“自然启动”机制、街面主动发现“立体监测”机制、现场处置“快速反应”机制三项机制;“N”是N方联动。
作为“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全国改革试点城市,扬州市将以市救助站为依托建设区域中心支点,落实完善“1+2+3+N”的街面救助应急体系,实现救助网络更加紧密、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服务保障更加高效,弱有所扶更温馨、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