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从盐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扣“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重要定位,坚持在产业、创新、转型等多层面攻坚发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良性互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焕新升级为方向,聚焦机械、纺织等五大传统产业,用好八条焕新政策措施,强化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牵引,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链群融合为关键,围绕“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十链百场千企”供需对接活动,协同推进项目落地、产业集聚,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产业转化为路径,加快实施第三代半导体、算力发展及应用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举办珠三角数字经济专题招商推介会、长三角人工智能算力发展座谈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爆发力支撑。
聚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承担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分中心,推动现有科创平台提升功能,帮助企业设备更新、工艺革新、产品创新,推进技术迭代、产品制造、市场开拓、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加快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制造工匠、高技能人才。
聚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出台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市级层面重抓能耗前30企业的69个节能降碳项目,指导县级层面推进127家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节能改造,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效。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分行业、分地区打造示范标杆,每年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0家,省级以上智能工厂、5G工厂等100家以上,全力突破灯塔工厂。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持续开展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和“三项清理”,聚焦“3+1”领域发展再制造和梯次利用,助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聚力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引导“链主”企业、星级企业苦练内功,锻造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千方百计抓存量、挖增量、提质量,年内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以上。持续推进“四上”企业培育,用好三级企业服务体系,发挥助企员线下送服务、“盐企通”平台线上云服务“1+1>2”作用,年内新增“四上”企业2600家,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45家。
聚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坚持运行调度,发挥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行业带动作用,强化工业百强企业支撑,推动高增长地区多作贡献,确保工业经济“双过半”,努力为全省“勇挑大梁”多作贡献。强化增量支撑,围绕201项新增长点,加强要素保障和政策落实,将符合条件的今年新竣工项目纳入培育计划,全力推动项目早投产、快达效。加快项目推进力度,出台工业领域推动设备更新工作方案,加快686项重点新建技改项目建设,按照“退一进二”原则开展年中调整,推动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