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杨颖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新出地方文献管理呈缴制度的建议收悉,结合省地方志办公室的职能,对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地方志等地方文献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地方志及地方文献,作为地域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省地方志办公室肩负着编纂地方志、整理地情资料以及提供地情信息咨询服务的重任。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不仅负责组织编纂综合志书、综合年鉴及地情书,还积极指导协调当地其他机构的地情书编纂等工作。据统计,2022年,全省地方志机构共编纂了400余种地方文献(包含未公开出版的),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增长至600余种。
为了确保这些宝贵资料能够有效保存,并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并正式施行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应当在出版后3个月内报送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2009年印发的《江苏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及出版办法》规定:“志书(包括电子版)出版后,应当在2个月内,报送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和江苏省方志馆保存。每种志书分别报送20套(本)。” 省人大常委会2018年9月21日发布、12月1日正式施行的《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方志馆,或者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公共场馆内开辟专门区域,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情展示和地方志的收藏研究、开发利用。鼓励建设数字方志馆。”“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地方志全文数据库和地方志资源共享平台。”每年年底,省地方志办公室会对当年编纂的文献进行全面统计,并要求及时上报至省方志馆进行存档。
同时,为了丰富省方志馆馆藏,省地方志办公室还根据《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积极联系省内的文史爱好者,鼓励他们进行捐赠,并对捐赠者进行相应的奖励和认可。这一举措得到了积极响应,据统计,仅2023年,省方志馆就收到了来自个人和单位的图书捐赠共计113种、289册。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不仅确保了地方志等地方文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为后续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省内方志馆场馆建设、数字化建设、宣传推广情况
江苏省方志馆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乡邦文献中心”,始终秉承“方志为主、侧重地情、纸质和数字并重”的原则。目前,该馆已拥有馆藏图书5万余册。其中,包括江苏两轮修志成果和部分外省志鉴成果在内的志书14000册、年鉴4400册;以江苏最大旧志整理工程《江苏历代方志全书》为代表的省、市、县(市、区)级地方文献整理丛书3000余册,如《金陵全书》《无锡文库》《泰州文献》《常熟文库》《扬州文库》《镇江文库》《滨湖文库》等;此外,还收藏了6000余册关于江苏地情的专著。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在省方志馆开放时间内,均向读者免费开放查阅。除了省级方志馆外,南京、苏州、南通、泰州等设区市也建立了各自的方志馆,提供地方文献的查阅服务。同时,徐州、连云港、宿迁、扬州等城市正在积极推进方志馆的建设,并预计在今年或明年对外开放。此外,部分县(市、区)如宜兴、常熟、仪征、灌南等也已设立方志馆,专注于地方文献的保存和地情展示,初步形成了地方文献收藏、查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的江苏文化数字化工程项目——江苏省智慧方志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它充分利用地方志数据资源的独特优势,建成了全省地方志数据资源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全文智能检索服务中心、版本资源管理中心,以及可拓展可裂变“智慧方志馆”门户,基本实现全省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所藏省内地方志书籍汇聚、检索、对外交换、共享、版本保存和全文智能查询检索服务功能。江苏省智慧方志馆馆藏省内各类地方志书、年鉴、地情书、地方史、期刊以及旧志等各类文献2600余种,内容总量高达29亿字,为社会公众提供线上阅读和使用地方志的便捷服务,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宣传推广方面,建设以省方志馆为中心的史志馆联盟矩阵,通过形式多样的讲座、展览、活动吸引群众走进方志馆,了解地方文化,助力文化强省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43个史志馆联盟、817个成员场馆。“江苏省史志馆联盟”小程序上线成员场馆700余家。南京推介发布“南京史志馆联盟”场馆资源地图暨南京市方志馆“智慧云游”系统发布;张家港组建“盟以养正”史志馆联盟,建成全省第一家青少年史志教育馆;昆山形成历史文化、红色研学、高质量发展三大主题线路;淮安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场馆加盟为史志文化传播新阵地。省方志馆来馆人数逐年递增,2023年6000余人次,2024年1—4月已达5000余人次。南通市以市方志馆为依托创建地情文献中心,主动对接公共文化服务,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供窗口和平台。方志馆和史志馆联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地方志工作机构与公共文化场所的协同合作
地方志工作机构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虽在行政管理上各自独立,但由于业务上的相近性,双方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在设区市一级尤为突出,例如南通市方志馆与南通市图书馆同处一建筑内,为市民提供了极大的查阅便利。即将开放的连云港市方志馆也是与连云港市图书馆携手共建,实现了资源共享。
省地方志办公室还积极与省内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已在多所高校图书馆设立江苏省方志馆分馆,如扬州大学、三江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等。省地方志办公室无偿向各分管提供书籍支持,协助相关场馆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2021年《江苏历代方志全书》影印出版后,省地方志办公室向省内市、县(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和数十家高校图书馆进行捐赠,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省地方志办公室还与省委党校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等进行合作,深入开展地方文献资源研究利用项目,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生积极参与地方志的编修和地方文献的研究,通过社科课题、乡情调研、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共同推动地方文献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方志馆建设,进一步完善落实地方志相关文献资料的定期呈缴报送工作,进一步强化地方文献的管理、采集、征集等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各级政府、文化主管单位对地方文献管理、征集的工作要求,加强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衷心感谢杨颖代表对江苏地方文献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诚挚邀请您到省地方志办公室、省方志馆指导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