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政法机关合力护航企业发展
时间:2024-04-04 07:43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集聚更多企业。2023年,连云港市新增经营主体13.2万户、增长34.1%,其中新登记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增长29.1%、36%,净增“四上”企业119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上市企业2家,产值过百亿企业达11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新春第一会”,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便聚焦营商环境和作风建设,明确提出要突出法治化,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保护企业权益、提振市场信心。3月15日,连云港召开全市政法系统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会,以“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目标追求,切实增强政法机关护航企业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顶层设计发力,建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听了海州区检察院同志宣讲,才知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面临这么多法律风险。感谢检察干警帮助企业合规建设,我们一定要强化内部管理,守法合规经营,好好把企业发展做强做大。”江苏天明机械集团董事长卢明立说。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连云港市政法机关从顶层设计发力,陆续出台依法治市“一规划两方案”、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三年实施方案等系列规范性文件,部署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突破提升年”行动、法治政府建设“十大行动”“百项任务”,各县区各政法单位先后成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把服务企业工作作为党委(组)重点项目、“一把手”工程予以部署推进,聚力打造制度完善、公平透明、服务便捷、保障到位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蓝图绘就,各项务实举措纷纷落地。

连云港市中院立足司法审判职能,积极为《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制定出台提供司法意见,并结合县域经济、海洋经济、循环经济、直播经济等产业发展要求,鼓励基层法院因时因地出台工作意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灌云县委政法委联合县工商联、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出台《关于建立“同心益企 法护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430”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构建“放管服”便企、“打防保”护企、“高效能”安企、“金管家”惠企4项工作机制,通过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优化“一件事”改革、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打造“枫桥式”警企联络站、加强涉企纠纷诉源治理等30条具体举措,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连云港深入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年”行动,深化党委政法委案件评查,重点解决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久拖不决等问题,让执法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既有强制性又有引导性、既有震慑力又有公信力。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政法机关以更大力度推进更高水平平安连云港建设,依法严厉打击侵犯企业权益的刑事犯罪、破坏市场秩序的经济犯罪、涉及企业内部的职务犯罪,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多设路标铲除路障,贴心服务助发展

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归根结底要落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上。

“以前申请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备案要跑好几个部门递交材料,现在通过一个窗口就能办理,公安机关还主动上门实地查看、审批,给我们企业带来了极大便利。”徐圩新区某石化企业安环部主管王文政对徐圩警企联动中心的公安“一号窗口”服务赞不绝口。

去年以来,连云港公安聚焦便民利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区同权”办理39个公安高频服务事项,105个派出所“一窗通办”,构建市县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及派出所“综窗”、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警务站“五级”线下服务格局。“我们以群众、企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评判标准,建立‘一窗办’‘就近办’‘一网办’等服务机制,推出‘预约办’‘自助办’‘上门办’等个性化服务,用心用情做优‘连捷办’公安政务服务品牌。”连云港市公安局政务服务支队副支队长胡卫国说。

坚持多设“路标”、不设“路障”,连云港市政法系统协同发力,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基地”“进园区”“进企业”;围绕合同履行、风险防范、破产处置等方面,建立健全产权司法保护、侵权惩罚赔偿、惠企案件执行等长效机制;开通“企案专办”绿色通道,打造破产企业资产综合处置平台;对9部规章和298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中涉及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实体经济加快恢复、稳岗促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全面细致梳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连云港特色“山河湖海”主题法治文化,让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跑出“加速度”。

“执法人员说我们的行为是轻微违法,符合免罚轻罚适用情形,责令我们限期整改,这让我们民营企业切实感受到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温暖。”连云港市某企业负责人表示。去年8月,连云港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走进该企业,现场对生产环境、生产加工等进行行政执法检查,发现存在车间扬尘较大、喷淋装置未用等情况,但未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要求限期整改。

聚焦经营主体需求,连云港市政法系统进一步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模式,为经营主体营造宽松和谐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目前已制定“涉企免罚轻罚清单”1954项。

护航高质量开放,扶稳企业“走出去”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和“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强支点城市,开放是连云港的鲜明底色。据连云港海关统计,2023年连云港市外贸进出口达到1360.9亿元人民币,再创新高,同比增长27.2%,增速列全省第一位。企业“走出去”,面对的是愈加复杂的国际贸易纠纷和法律合规问题。连云港市政法系统不断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跨境水晶交易是东海县的特色产业。中国东海水晶城商户杨某通过线下购物及网络直播等方式将东海水晶及制品销往世界各地。在一次交易中,杨某与某国客户达成了水晶制品买卖意向,并由某物流公司承运3箱水晶制品。杨某在办理跨境交易时未向物流公司保价,后因物流公司以虚假的价格委托通关,导致商品被当地海关销毁,产生纠纷。法院依法审理认为,杨某在办理寄件过程中未告知案涉商品的实际价值,物流公司作为承运人,未完全履行查验义务,以虚假的价格委托通关,最终导致案涉商品被销毁,双方对此均有过错,并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判决相应的责任。该案作为《连云港法院护航“一带一路”建设十大典型案例》之一在去年7月发布,提示企业既要积极“走出去”,更要依法合规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和贸易规则,开展公平有序竞争。

目前,连云港已陆续成立“一带一路”非诉讼法律服务分中心、涉外商事海事多元解纷中心以及哈萨克斯坦、巴西2家海外法律服务中心。连云港市中院紧扣共建“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及临港企业司法需求,与省贸促会、市贸促会开展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战略合作,高效化解涉外商事及知识产权纠纷。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法治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接下来,我们要加大对各类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行为的监督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一律依规依法严肃处理。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严禁干预司法活动、介入涉企纠纷、插手涉企案件,严肃查办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等违法犯罪案件。要建立政法部门挂钩企业机制,心底无私地为企业‘排雷’,心清如水地为企业‘站台’。”连云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振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