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一号管三天”、开通药学门诊、120上车即入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省两会精神,解决群众日常看病就医时遇到的烦心事,我省多地卫健系统纷纷出台新举措,简化就医流程,优化服务内涵,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助力群众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一号管三天”,让群众的健康更有“医”靠
去医院看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午排队挂号就诊,医生开的检查如果当天无法出结果,次日拿到检查报告后,还得再次排队、挂号等,繁琐、烦恼还费钱费时。原因是医院现在都实行信息化管理,患者挂当天的号只能当日就诊,第二天电脑上就没有患者的基本信息了。只有重新挂号了电脑上才显示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最基本信息。
为改变这一长期饱受诟病的现象,近日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出台《常州市门诊复诊免诊疗费实施方案》,从3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推出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门诊“一次挂号三日内免费复诊”(又称“一号管三天”)措施,让因检查检验结果出具较晚,当日不能完成全流程诊疗服务的患者,一次挂号三天内可完成全流程诊疗。
这一新举措受到了患者的欢迎。“没想到现在挂一个号三天内都有效,省钱省时,还不用担心复诊时挂不上号,真是太便民了。”近日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市民王先生对这个就医新举措赞不绝口。他因为面部肌肉痉挛做的磁共振检查,结果当天出不来,只好第二天再次来医院就诊,他原以为还得重新花钱排队挂号,导医护士告诉他有“一号管三天”新措施,于是在导诊人员的指引下很快就拿到了复诊号。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刘华联解释,“一号管三天”就诊模式,是指患者同一疾病同一病程,一次门诊挂号就诊后,部分检查检验不能当日预约或者结果不能当日提供,需要再次复诊的,此种情况下,患者在三日内携带检查或检验结果复诊,可以享受免诊疗费(挂号费)的待遇。刘华联说,“三日”包括就诊当日、就诊第二天、就诊第三天。比如,患者3月11日就诊,预约CT检查是3月12日,那么患者可以在3月12日检查结果出来后享受免费就诊,也可以3月13日去免费复诊。3月14日开始,患者再次就诊需要重新挂号。
“一号管三天”必须找原来的医生看病吗?不一定,具体情况视科室排班而定。新政策指出,患者初次就诊后,因检查检验结果未能及时出具,三日内再次携带检查或检验结果复诊时,可能是原来的初诊医生接诊,也可能是同一科室的其他医生进行后续诊治。免费复诊范围覆盖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同一专家或同一科室普通门诊复诊),不包括急诊、多学科诊疗门诊、特需门诊、夜门诊等。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相关人士表示,“一号管三天”便民新举措,患者既不用为重新挂号多花冤枉钱,也不再为重复排队耽误时间,解决了许多患者经常遇到的烦恼,有助患者提升就医的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这种以人为本的制度优化与创新,让人们更好地触摸到医疗服务的暖意与温度。
开通药学门诊,专解患者烦心“药”事
“请问这么多种药混搭,我该如何正确服用?”“今早忘记吃药了,有没有补救办法?”……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门诊近日正式开诊,由专业药师“一对一”解答患者的用药疑问,帮助病人减少用药误区。
“医生,我可以吃这个药预防流感么?”上周四一大早,患者李女士手拿头孢、红霉素、感冒类等药物来药学门诊咨询。“感冒药、消炎药、抗生素等药物不能乱吃,更没有预防流感的药物,乱吃药有时还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药学门诊副主任中药师何丹丹向她耐心地解释,“曾有患者本来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却因为服用大量抗生素和布洛芬缓释胶囊,引发急性肾功能损伤,差点危及生命。”李女士听后终于认识到乱用药的危害,连忙感谢药师的专业解答。
有用药说明书,医生也会交代用药事项,为什么还要专门开设药学门诊?药学部主任曾白林解释,药品既可治病,也可致病。药品进入人体后,代谢机理十分复杂,非专业的医生未必全懂。而且,有时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几种病,不同科室的医生开的药偶尔会重复、叠加等,甚至有配伍禁忌,此时有专业的药师来把关就显得极为重要。
“药师从‘幕后’走向‘台前’,体现的是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曾白林说,开设专科药学门诊,由药学部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药师及高级职称药师坐诊,“一对一”为患者提供药效评估、用药咨询、安全教育、优化药物治疗、用药随访管理等系列专业的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门诊医生的工作量,给患者提供更加周到贴心的服务。
上车即入院,120急救实现无缝衔接
在院外突然发生晕倒、溺水、心脏骤停、车祸外伤等危急情况时,就地对伤者实施院前急救就显得极为重要。有数据显示,九成以上的晕倒、猝死等危重事件发生在院外。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优化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近日泰州市卫健系统打造“呼叫即定位、呼入即救治、上车即入院”无缝高效衔接院前医疗急救新模式,以进一步提高院前急诊成功率。
泰州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常伟解释:“在紧急情况下,许多病员不能准确地表述出自己所处的位置,过去要联系公安110系统才能准备定位,延误宝贵救治时间。而现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患者拨打120时,急救中心能更加精准获取报警人位置,缩短地址采集时间,提高救治及时性,实现了呼叫即定位。”
“患者男性,50岁,初步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目前昏迷,需紧急进行PCI治疗!请做好准备……”3月4日凌晨1点多,泰州市急救一体化平台接报警,该市高港区一居民突发心脏病,亟待救援。泰州市急救中心紧急调派120救护车前往,在将患者转往泰州市人民医院途中,患者的基本生命指征等信息,就已经同步传到泰州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接到急救信息后,医院急诊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提前调度院内抢救力量,做到“医生等患者”。1点40分左右,患者被直接送入医院导管室,经PCI手术治疗后患者转危为安。3月8日患者康复出院。中间一点也没耽误,实现完美闭环。
“呼入即救治,抢救生命必须分秒必争,着力破解医疗救治‘空窗期’的问题。”泰州市120急救中心主任夏伟说,患者拨打120电话时,调度员完成摘机受理派车后,即通过音频或5G双向视频,对患者进行自救互救指导,将院前救治链前移,争取黄金抢救时间。
不仅如此,泰州卫健系统还正在打造“上车即入院”,破解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脱节问题。夏伟说,目前市区的120救护车上都配备了完善的生命体征实时传输系统、医院预告知系统,救护车一旦接到病员,车载设备就自动采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同步传输给后方医院,患者上车即完成分诊、挂号等程序,院前院内信息实现同步共享。
医院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远程指导,并提前激活院内救治各项准备。患者抵达医院时直接展开救治,大大缩短院前院内交接时间。救治结束,医院向急救中心反馈院内救治转归信息,形成连续、实时、多方协作的闭环救治模式。
泰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全冬明说,实现危重病人“上车即入院”无缝衔接的泰州救治模式,是2024年泰州市卫健民生实事主推工程,目前正在全力扩大“呼叫即定位、呼入即救治、上车即入院”大急诊大急救一体化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急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