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项目建设
吴江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成常态
时间:2024-01-19 07:37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来到吴江东太湖度假区核加微电子半导体芯片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处处皆是一派火热景象。“去年5月底,项目完成土地竞价后,由于发展需要,我们希望能够在6月底前开工建设。”项目负责人说,之后,专班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了容缺办理、预审事项等服务,项目最终在去年6月19日获得土地证后2个工作日内“五证齐发”,实现“拿地即开工”。

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苏州共有235个“拿地即开工”项目,其中吴江有49个,数量领跑苏州全市。这49个项目涵盖吴江所有省市区重点项目,占据全区新建项目总数的1/3。

新签约迈为泛半导体、易昇光学、迪信通等185个产业项目,243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71.8亿元……2023年,吴江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一大批优质项目先后落户,而这对当地审批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吴江早已做好准备,多年来持续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逐步精简审批环节和事项、减少审批阶段、压减审批时间、加强辅导服务,全力推动审批提速。

面对2023年新项目的多元特点和需求,吴江鼓足干劲、积极行动,印发《苏州市吴江区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的实施意见》,为审批服务水平设立更高标准和层级,提升审批质效。

聚焦重点项目,吴江不断加强区镇板块、涉审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整合骨干力量成立区“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编制“拿地即开工”报建指南,在土地竞价前介入,联合区资规局、住建局等成员单位举行联审会,帮助梳理报建材料、解读政策,集中解决“疑难杂症”,提前规避问题风险,“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制审批流程、报建计划。

位于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的弘远电气自动化控制苏州总部基地项目在签订土地合同后,吴江用“有求必应”的贴心服务,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一步步推进,保证项目在领取土地证当天拿到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

与之类似的还有去年6月,吴江赴葡萄牙签约ACI中国总部项目——苏州爱烯新能源绝缘材料项目。10月7日项目完成土地竞价,仅过去10个工作日,便拿到了施工许可证,展现了吴江的周到服务。

项目审批提速,更要创新模式。吴江打破以往工程建设项目“先土地、后工程”的分阶段审批方式,依托容缺办理、预审事项、帮办代办等方法,推行投资管理、建设主线、供地管理、建设辅线等事项审批多线并行办理,对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与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进行“预审”,并实施“桩基先行”分段许可、分段施工以及1000万元及以上的装饰装修、幕墙工程可单独发包办理施工许可证等配套新政策,让一个部门审批结束再交给另一个部门的“接力跑”,变成部门并联审批的“并肩跑”,大幅缩减项目落地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其间吴江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加快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3.0,完成工改平台与各部门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建设用地红线图、工程设计方案图、施工图和竣工测绘图一网归集、传输和存储,持续放大审批管理系统信息汇聚、全流程在线审批优势,做到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就能完成多项审批。

群进智能数控总部、新吴光电智能3A显示玻璃盖板建设、高求美达汽车减震器、东领半导体产业基地……资源整合、流程创新之下,吴江“拿地即开工”项目数量持续增加。

不仅如此,吴江还针对市政类项目,主动将审批服务向前延伸至项目前期策划生成阶段,向后拓展至项目开工前全链条各环节,弥补其招标环节的时间。去年5月,冬梅街(体育路—规七路)道路工程和冬梅街(规七路—笠泽西路)道路工程均在一天内完成“五证连发”。

“拿地即开工”成为吴江项目报建的常态,不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也给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铺设了一条“快车道”。

去年9月5日,地跨沪苏浙两省一市的方厅水院江苏馆项目取得土地证;9月6日,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标志着全省首个跨域委托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该项目地跨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三地,对于审批和监管来说,无疑是全新的挑战和突破。

为了提高审批效率,吴江在前期容缺土地相关材料的情况下,先行开展项目方案模拟审查,同时三地明确土地证、方案审查、人防行政许可、工程规划许可证由吴江审批办理,施工许可证委托青浦区建管委发放,随后两地审批部门积极对接、提前预审,待取得土地划拨批复后,很快拿到“五证”。

优化审批模式,完善制度机制不是终点,着眼未来,吴江正聚合服务之力,以拿地即开工、预验即试产、竣工即领证、投产即上市为目标,营造更加优质服务体系,助力项目建设发展,加速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攒更多底气和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