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推动内外循环双向互促、供给需求协同发力,近日,《苏州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发布,从经营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服务体系优化完善三方面提出14项任务,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内外贸监管措施、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等衔接更加有效。
文件中明确,到2025年,苏州力争培育5个内外贸一体化产业集群、15家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行动重点联系企业、50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建成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5家,知识产权工作站(商标品牌指导站)不少于50个,信用保险三年支持企业国内贸易规模累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本次出台的文件中着重提到,推动经营主体量质齐升,提升内外贸一体化。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支持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开展数字化改造,推动数字技术跨境贸易发展。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动数字产品出海。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等服务贸易载体,提升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能级。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在《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框架下探索与新加坡数字贸易合作新机制。
通过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降低企业市场转换的制度成本。任务清单中明确,要实施同线同标同质,鼓励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或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扩大“三同”适用范围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
营造有序市场环境和金融服务保障也被列入任务清单。实施方案提出,要梳理并修订妨碍内外贸一体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及提升金融服务保障,鼓励金融机构依托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加大内外贸信贷支持力度等。
此外,在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跨境电商成为焦点。实施方案中的第六项任务提出要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促进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发展,支持跨境电商新零售展示中心建设,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实体新零售”模式,创新探索“保税进口+零售加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