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民盟江苏省委:
您提出的关于“我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工作部署,持续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四链”融合),有效促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跨入万亿级产业“俱乐部”。2022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0.8%,对全省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0%,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相关部门,主要在四个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一是加强产业发展谋划布局和分工协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统筹部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攻关任务,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把先进制造业培育作为制造强省建设的总抓手。徐州市和常州市智能制造装备、苏州市生物医药等3个产业集群列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总数达到10个,占全国总数的22.5%。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常州新能源、无锡集成电路等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日益明显。二是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实现突破。2022年,苏州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布局江苏,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落地南京,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获批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是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全省85%以上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的科技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在企业,66%的发明专利由企业创造。截止2022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4万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占比超过90%。累计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86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2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1万件,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和转化。四是推动四链纵深融合不断优化生态。充分发挥全省科教优势和开放优势,聚焦人才、资本等关键环节强化改革探索,努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江苏省实验室科技人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多种方式集聚高层次人才。截止2022年末,全省主要银行机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7700亿元;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63家,占全年全省新增上市企业总量的90%。全省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18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63家,80%以上的科技孵化器设立了天使投资基金(资金)。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力度有效加大,产业创新活力得到持续激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作出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探索“十四五”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有效路径,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相关部门认真吸纳民盟江苏省委提出的意见建议,紧紧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和产业化为重要抓手,着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竞争力,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全力打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51010”体系。
一是强化政策落地落实,推动重点产业领域有序发展。组织做好2023年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项目评审工作和计划下达;创新和探索资金支持方式,对今年纳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示范试点的苏州市先进材料等5个集群,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连续三年每年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加强项目招引储备、前瞻谋划和绩效评估,全力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工作。
二是聚焦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大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有序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并开展各类试验,全面启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工作,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是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着力提升集群发展能级。巩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围绕高端芯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协同组织技术攻关,加快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建立关键技术清单和攻关方向遴选动态调整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积极开展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认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引导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产业聚集。
四是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深入推动科技人才评价、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大力支持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着力构建重点产业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引育体系,积极探索精准引进海外人才政策措施。加快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二期基金,积极推广“苏科贷”“科技人才创业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支持硬核科技企业、高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等,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深化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试验田”改革并加强推广,加快建设更加包容的创新环境。
衷心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3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