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沈卫民等5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我省以医保为龙头,出生畸形保险为辅助,在全国率先构建全民个体终身健康系统”的提案收悉,经商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现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决策部署。你们的提案聚焦全民健康体系建设和全生命周期保障,提出了很多具体建议,也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近年来,省医保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部署,先后制定《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四五”医疗保障发展规划》《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等基础性文件法规,为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各级医保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推进医保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医保,覆盖未成年学生儿童、大学生、成年居民、老年居民,职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退休人员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全民医保制度日臻完善。至2022年末,全省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8119.5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8.5%左右。
二、关于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
一是持续完善以慢性病综合防控为重点的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体系。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做好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全省在管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别为822万和266万,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69%左右。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全省居民重大慢性病早死率和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等指标持续向好。
二是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程,免费为全省常住人口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提供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对于贫困家庭出生缺陷儿童提供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结构畸形和功能性出生缺陷疾病救助项目,促进出生缺陷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2022年,全省共完成孕妇产前筛查42.4万人、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及先天性心脏病筛查43.3万人,实现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愿筛尽筛”全覆盖。经筛查确诊异常孕产妇1996人、新生儿6739人,均给予规范的转介和干预服务,阳性病例干预率达到100%。
三是积极开发出生畸形商业保险,2022年全省共有6家商业保险机构推出6款产品,承保人数3303人,赔付223件,赔付金额近60万元。关于为新生儿购买出生畸形保险或救助,重庆、河北等地已有探索,据了解均不是由医保部门实施,也不是通过医保基金解决的,我们将进一步协同相关部门对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
三、关于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一是巩固三重制度综合保障。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和待遇保障水平。2022年,全省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50元和640元,分别比2015年提高200元和260元。稳妥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提高参保群众门诊保障水平。专门出台统一全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保障政策的意见,建立“N+X”门特病种政策框架,将恶性肿瘤门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精神障碍、血友病20个病种以及3个专属儿童的儿童1型糖尿病、儿童孤独症、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病种纳入全省统一的门诊特殊病病种范围,门特待遇标准按照不低于住院标准执行。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将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最低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不设封顶线,对困难人员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10个百分点。大病保险受益人数和基金支出从2016年的31.51万人和14.88亿元,分别增长到2022年的59.8万人和57亿元。出台《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稳步拓展医疗救助范围,分层分类自主参保,提高救助水平。对特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100%救助,对其他全额资助参保救助对象不设起付标准、救助比例由不低于70%提高到不低于80%,对定额资助参保对象救助比例不低于70%。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结报后,救助对象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10%以内。2018年以来,累计资助困难人员1659万人次,资助金额55亿元;直接救助6539万人次,救助金额132亿元,为大重病患者和困难群众兜牢救助底线。
二是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出台《关于促进补充医疗保险发展 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政府指导、市场主导、个人自愿参保”的原则和“公益和保本微利”的导向,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2021年,推出首个面向全省、打破既往病史投保限制,与基本医疗保险紧密衔接的省级惠民保产品—“江苏医惠保1号”。对参保人员经基本医疗保障后保障不足的部分、没有保障的部分和重特大疾病高额费用予以补充保障。2022年,“江苏医惠保1号”投保人数321.5万人,截至今年5月底,享受到“江苏医惠保1号”赔付的受益人群达7.7万人、39.5万人次,赔付总金额超过9亿元,人均赔付1.2万元,最高赔付128.6万元,取得普惠性强、减负效果好、理赔效率高的惠民利民成效。2023年投保总人数达508万人,比2022年增长58%。
四、关于深化从儿童保健医疗、基层医疗机构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不断加强儿童保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每个设区市建设一所妇幼保健院和一所儿童专科医院,50万人口以上县(市、涉农区)建设一所妇幼保健院,目前,全省已建有12家三级妇幼保健院、27家二级妇幼保健院和6家三级儿童医院。
二是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推动社区医院设置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床位,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医养结合服务。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35116张,组建1.5万个家庭医生团队,编制老年人个性化签约服务项目6类85项,优先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1024.8万,开设家庭病床累计超过2.1万张,建成1921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获得慢病随访、用药咨询等综合服务。推进社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加快融合,80%以上的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具备医疗卫生服务功能。
三是推进医联体建设,全省建有各类医联体767个,实现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全省居民县域内就诊率达93.9%,较2017年提高7.6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在乡村解决的目标。
五、关于加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打造全生命周期智慧健康服务体系
一是不断夯实卫生健康数字化发展基础,统筹建设卫生健康服务“一朵云”,整合全省各级卫生健康机构的计算、存储资源,当前已建成全省人口信息库、居民健康档案库、电子病例库以及基础资源库,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400万份并对签约居民开放。
二是将全民健身行动相关指标列入《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江苏建设2021-202年考核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体卫融合,配合省体育局制定完善体卫融合政策标准,联合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运动促进健康机构建设。大力倡导科学健身,大力普及卫生健康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动“运动是良医”“体卫融合”理念深入人心。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好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医疗医保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感谢您一如既往对医疗保障工作的支持!您的相关具体意见建议,我们会在政策研究制定过程中充分借鉴采纳。
江苏省医疗保障局
2023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