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近日,南京市主要领导专题调研城市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并召开文化传承工作座谈会。南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做好城市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文章。
自1982年成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南京一直把推动城市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华门外的西街越城遗址,是近年来南京城市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层累叠压的遗迹,大量的出土文物,是城市数千年历史的浓缩和见证。正在开展的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和这一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有可能将南京建城史前推至少600年。明故宫遗址正在论证新一轮保护修缮和展示方案,让市民游客更好地触摸厚重历史、感受沧桑巨变。九条巷8号是建于光绪年间的历史建筑,距今已有百余年,现在是南京市钟英中学的校区。有关方面在精心修缮保护的同时规范利用,成为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场所。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文谟武烈——永乐的世界遗产》特展正在展出,精心收集的珍品文物和数字技术手段,重现了明代中国的恢弘气象。在秦淮区钞库街的市非遗体验中心,茶艺、昆曲、花灯、古琴、牙雕、剪纸等技艺,在非遗传承人的辛勤忙碌中,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走进大众。
在10日召开的南京城市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说,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瑰宝和中国精神的象征,南京书法名家辈出,文物遗存丰富,要用好资源,面向大众,更好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和源远流长的汉字发展史,让书法之美浸润群众心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薇指出,在朝代更替、建置演变、南北交汇、文化交融的进程中,南京担当了赓续和传承华夏文明的历史重任,发展了统一性和多样性共生的灿烂文化,要用物质载体建立南京的历史谱系,用智慧手段表达南京的文化传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的关键节点,南京文化构建的底层逻辑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南京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谋划一批抓手性项目,交出不负时代的文化传承发展答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敏表示,南京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议打造一批研究、展示、交流、宣传、服务的平台载体,为更多艺术家的文学书写、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源泉。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她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做好城市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文章。要做好城市文化的研究阐释,用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观照南京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好彰显南京在中华文明时空坐标中的独特价值、突出贡献和时代意义;要做好城市文化的发掘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文物古迹,大力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城市文化根脉;要做好城市文化的创新创造,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化文脉与城市生活和谐相融、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要做好城市文化的展示传播,向世界讲好发生在南京的中国故事,打造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