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版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方动态

苏州用国际化标准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

时间:2023-05-23 10:56 来源:苏州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前,苏州正依托优良的湿地资源禀赋和江南水乡特色奋力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而提升生物多样性正是国际湿地城市的核心目标之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用国际化的先进理念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让湿地保护融入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成为苏州不断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共赢的更优路径。

苏州湿地资源丰富,作为享誉全国的江南水乡,苏州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经过十余年的统筹发展,湿地保护“苏州路径”不断推进,截至目前,苏州市建成湿地公园21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8个,划定湿地保护小区87个。在湿地城市建设中,苏州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开展不同的生态修复措施和科研监测模式试验,减少人工干预,开展生态修复。在长江、太湖、阳澄湖重要湿地以及湿地公园等推行不同的生态修复措施。

2012年,苏州在全国率先启动湿地自然学校创建工作。目前,依托21个湿地公园,苏州市已建成11所湿地自然学校,出台相关地方标准,并规范制度体系,加强湿地自然教育“阵地+队伍+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提升湿地公园硬件设施,完善人才队伍发展体系;另一方面创新科普课程,为群众提供更多样、更优质的自然科普产品。湿地自然学校每年开展活动300余次,受益群众约6万人次。

2014年,苏州在全国首创设立“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的考评体系,率先将鸟类多样性作为反映湿地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全市布设100个鸟类监测区,连续8年发布《苏州市湿地保护年报》公布鸟类调查数据,为湿地健康状况评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数据。目前,苏州已有12块湿地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全市野生鸟类种数达400余种,比10年前增加了100多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群鸟翩跹的美丽画卷,是大自然对苏州市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最好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