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通市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求,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助力经济加快恢复、整体好转、量质齐升。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持续优化服务举措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42条”,南通市协同制定《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促进制造业倍增和服务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市50条”),并印发《南通市财政局保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实施意见》,以近年出台并仍在实施的政策为依据,梳理形成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等13个方面政策举措。
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拓宽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享受对象,对重点群体第一次贷款据实全额贴息。实施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落实情况月报制度,开展面向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项目执行情况公开,督促采购人落实中小企业政策。召开财政金融支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及“专精特新”企业座谈会。继续开展“千人千户千企”大走访活动,帮助解决企业、群众困难问题。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南通市多措并举筹集资金,累计完成投资超48亿元,重点支持保障北沿江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发挥政府专项债券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作用,落实“发展改革部门把投向、筛项目,财政部门定额度、防风险”的工作机制,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常态化储备入库机制。今年全市已获上级部门审核通过专项债券额度78.56亿元(市区56.53亿元),全市已发行首批新增专项债券约49.36亿元(市区31.11亿元)。
紧扣“工业兴市”“制造强市”目标定位,2023年安排市级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1亿元,重点围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产业集群,大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繁荣、知识产权创新、稳定外资外贸等。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8亿元,支持高端人才招引、培育,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激发创新动力,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依托惠企通政策平台,持续优化政策审核流程,推行免申即享、简申快享,压缩兑现周期,今年已兑现涉企专项资金1.7亿元,近期还将兑现资金1.03亿元。
发挥基金引导作用 放大金融工具效应
南通市深入落实“基金发展16条”,加快推动南通创新区和市北高新区两大基金集聚区建设,鼓励股权投资机构设在南通、投在南通。打响“万事好通·南通好投”名片,举办“创新发展基金园区行启动仪式暨首场生物医药产业链专场活动”,搭建园区、机构和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以投带引”“投招联动”助力园区项目投资和招引。推动南通市政府投资基金各合作基金加大本地项目投资力度,一季度投资南通本地项目7个、投资金额3.69亿元。做大“小微贷”“苏科贷”“江海贷”等专项财政金融产品信贷业务规模,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一季度末,省、市财政金融产品在贷余额143.4亿元,服务7600户小微企业,财政放大倍数超20倍。
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突出正向引导激励、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等18条具体举措,建立前有补贴、后有补偿、激励引导的融资担保政策体系。截至一季度末,南通市19家融资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额75.7亿元,担保责任余额336.3亿元,同比增长27.11%,服务16807户中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