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近年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强化基础支撑,不断做强“创新链”,做大“产业链”,赋能数字交通产业发展,制定印发《2023年江苏数字交通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按照“建成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排出重点项目清单并建立月调度机制,发布了“数字交通企业10强”企业名单,召开了数字交通产学研对接会,认定了南通、苏州相城数字交通产业园,发布了高速公路缴费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路网云控平台,智慧公路里程数超过500公里;启用全国首个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交通强国试点高分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验收。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运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与传统交通融合发展更加深入,产业数字化融合不断加强,数字化运输新业态蓬勃发展。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是打造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和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支点。交通运输部《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运输服务品质,让数字交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在江苏大地,交通基础设施正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以数字技术赋能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江苏特色且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沪宁高速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日均交通量超过15万辆,推动高速公路智慧扩容成为必然选择。
“依托分车道情报板,构建分车道精准管控方法,车道信息由原来的‘断面级’细化到‘车道级’,路段指令由原来的‘互通级’细化到‘公里级’;同时建设高速公路匝道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对匝道汇入车流的智能预警和信号灯调控,做到间歇性、拉链式交替通行,有效减少无序交织;再以保通保畅为导向开放应急车道,制定管理办法明确了超大流量、长时间占道施工等适用情形,和公安交警在同一调度大厅办公及时发出控制指令。逐步形成了‘动态应急车道、动态可变限速、分车型管控’等车道管控策略,实现智慧管控、动态扩容的效果,优化通行秩序,加快车流疏散。”江苏交控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车道管控年均开放1500余小时,高峰流量时段增加车辆通过近60万辆,通行流量效率提升11%,通行速度提升19%,司乘出行体验明显改善,以数字化手段提升通行能力、节约道路资源,在30公里范围投入2亿元资金开展智慧扩容,达到与投入70亿元改扩建基本相当的效果。
目前,由江苏公路运营、江苏公安交警、江苏交通执法、江苏交控以及部路网中心等多方联合构建的智慧路网云控平台,覆盖江苏省域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打造了全路网、全天候、全要素集监测、调度、管控、处置、服务于一体的云服务,融合汇聚10000+公路与高速侧监控视频、13个市路网中心情报板、55个省界交调点等外场基础感知数据,实现车辆路径精准查询、重点车辆实时动态监测、视频异常事件侦测、车牌识别、团雾风险等功能,突破性解决“一张网”动态监测难、路网应急处置效率提升难、恶劣天气安全管理难、大流量拥堵疏导难、重点车辆动态监管难、“悦其行”服务提升难等六大难题,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业务融合、平台统一、数据共用。
“智慧公路方面,我省还发布了全国首个智慧公路技术指南,以长三角一体化智慧走廊、沿江地区、苏南片区为重点,建成524国道常熟段、342省道无锡段、433省道启东段等智慧公路、苏锡常南部通道太湖智慧隧道。”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工作人员介绍,同时,建成桥梁健康监测系统420座,并在全国率先推广应用轻量化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普通国省干线累计智能化升级8000余公里,干线公路数字化率达到60%。新建高速公路全部同步配建数字化设施,同时利用“视频云联网”对存量高速公路进行智能化升级,全省5087公里高速公路100%“智改数转”,规模居全国第一。
智慧航道方面,率先发布智慧航道建设技术指南、内河电子航道图、航道外场感知设施3项省智慧交通行业标准。构建以电子航道图为核心的数字航道体系,实现干线航道管理服务一张图。启用全国首个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到年底前将再制成1145公里电子航道图,累计建成4010公里,里程数居全国前列,并联合长航测量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内河电子航道图干支联动。围绕航道“可视、可测、可控、可调度”的总体目标,加快建设航道外场感知设施,全面建成京杭运河江苏段、淮河入海航道、通扬线高邮段、通扬线泰州段等航道外场感知设施,全省累计完成约1000公里干线航道外场感知设施建设。
智慧港口方面,建成南通吕四港、苏州太仓港四期、张家港港散货码头、南京龙潭集装箱码头、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等智慧港口码头。建成了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提高码头作业效率近20%,人机比由1∶1降低到1∶3甚至1∶4。全省首个基于“车路云”一体化的智慧港口在南通港通州湾港区吕四作业区投入使用,部署省内首支自动驾驶集卡车队。
加速客货运输数字化转型
数据是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数字化转型的载体,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介绍,智慧运输服务方面,我省积极探索实现更好地利用大数据。
——淮安智慧出行服务一站式平台高效整合全市120多条公交线路、1500多辆公交车、4800多个公交站点、46个轻轨站点、2200余个蘑菇单车驿站、10000辆蘑菇单车、6000余台蘑菇电单车、48万多个停车泊位和1400余辆网约车资源,实现了“一码通”功能服务全覆盖。
“平台有效提升了城市交通公共服务能力,统筹发展与安全,线上与线下、服务与监管、运营与投资,形成出行一张码、服务一张网、监管一张图,打造全国一体化出行MaaS生态的淮安样板,输出淮安智慧。构建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及静态交通三大交通体系于一体的绿色出行体系,实现多种绿色出行方式一体融合。”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说。
——巴士管家为智慧客运进行全面AI赋能升级,实现包含刷脸购票、刷脸取票、刷脸进站、刷脸检票、电子发票的全流程无纸化和智能化的服务体验,已落地近200个车站,可使乘客乘车过程缩短至少30%以上的操作时间,进一步提高了车站的运转效率,缓解高峰期购票压力。
“利用数字技术将客运企业物理世界的业务、流程和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以实现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系统,可帮助客运企业更实时、精准了解市场需求、旅客行为和业务运营情况,优化企业的决策和创新能力,企业柔性化、精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得以实现,可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和满意度。”巴士管家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巴士管家将以创新性的服务模式,持续为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数字化赋能。从数字化运营、技术支持、智能设备、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赋能客运企业合作伙伴,共同为用户提供美好出行服务。
——南京禄口机场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已通过民航华东质监站的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试运行,初步实现了行李托运、安检、分拣、装车、装机、卸机、中转、提取等主要业务节点重点管控。沪宁沿江高铁江阴站已初步建成全景视频拼接和视频分析系统,实现客流量数据采集、智能安检、公共事件行为分析等功能。
——满帮平台整合千万级社会零散运力并打造了多元化运力产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了多元化服务生态体系,为广大司机、货主提供一站式服务环境,打造了有全球影响力的一站式智慧物流数字平台。目前平台业务覆盖全国300多座城市和超过11万条线路的全国物流网络,平台已经吸引超过200万名月活跃托运人、超过350万名货车司机入驻。
带动数字交通产业发展
加强省地协同,加快数字交通产业园建设,围绕探索“交通产业数字化示范区+数字交通产业化集聚区”创新模式,《江苏省数字交通产业园认定标准》印发,支持南通、苏州相城等数字交通产业园建设,引导自动驾驶、测试认证、云控平台、智慧出行等数字交通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推动形成数字交通产业完整产业链和良好发展生态。
南通数字交通产业园自去年挂牌以来,已入驻数字交通企业18家,年产值超1亿元。苏州相城数字交通产业园已集聚Momenta、智加科技等数字交通及相关企业超140家,初步建立全产业链,覆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30余个细分领域。无锡已实现450平方公里、856个点段的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覆盖,已有50辆无人驾驶小巴在7条线路投入运营,同时,结合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搭建了全市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与服务平台,整合1200余套智能路网设施、1512个路口灯态数据,拓展潮汐车道、智慧停车、行人过街信号控制等智能网联道路应用场景。
今年10月,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会上介绍,近年来,江苏统筹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接下来,江苏将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借助智能交通世界大会这一平台,深化交通运输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增创江苏现代化建设新优势。
“苏州积极抢抓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机遇,成功获批江苏省首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并以举办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为契机,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强链补链延链,构建了以智能汽车、基础支撑、信息交互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基本覆盖了自动驾驶算法、激光雷达、高精地图、高级辅助驾驶等30余个细分领域。”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说,全市集聚了智能车联网相关企业近45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4家。
以交通重大工程牵引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省交通运输厅通过科技示范工程支持盐城打造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支持徐工集团研发了无人驾驶压路机、摊铺机等养护装备,开展无人作业机组施工示范,壮大了我省施工装备产业。全省近400座桥梁完成低能耗、低成本的轻量化安全健康监测系统改造,并向省外推广,随之带动形成设备研发生产、数据分析服务等相关产业,规模达到每年2亿元以上。
加快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发展网络货运平台,打造多方式、全流程的综合性网络物流服务提供商,拥有了运满满、中储智运、南京福佑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网络货运龙头企业,目前,运满满和中储智运分居全国网络货运平台前两名。T3出行已登陆南京等129个城市,累计注册用户数超过2.3亿,日订单突破300万,累计护航超过15亿次安全出行。
持续加强创新推进产学研融合
“江苏交通注重加强交通运输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交通数字化治理效能不断提高、数字交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坚持“四个面向”,实施“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科研组织模式,已开展智能建造、基础设施建管养、车路协同、港口自动化、北斗精准定位等技术攻关,用一流技术支撑打造一流设施、一流管理和一流服务。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和南通市政府10月底联合召开江苏省数字交通建设推进会暨产学研对接会,展示数字交通建设进展和成效。省交通运输厅和南通市政府领导为南通、苏州2家数字交通产业园进行授牌。会上,8家企业发布了数字交通创新成果。
——江苏通行宝发布缴费机器人。机器人覆盖收费站全业务场景,先后在宁沪高速汤山收费站、茅山收费站、青龙收费站开展试点,单机日最大发卡量达到2000张,缴费机器人最快可在23秒内完成交易,已通过标准化准入测试,即将全面推广。
——省港口集团科技公司发布集装箱码头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围绕码头生产、经营、服务三个方向,提升码头作业智能化水平,现有注册用户6000多个,支撑150多家船公司、500多家代理公司服务全省5000多辆外集卡收提箱办理,后续将向散杂货、航运、物流、水上综合服务等领域推广。
——苏交科集团发布轻量化监测设备,包括智能图像裂缝仪、车船撞击感知元、无线振弦智能终端等低功耗、易安装、高集成的感知设备,应用于桥梁、隧道、边坡、船闸等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健康监测。
——华设设计集团发布AIRoad快速方案设计软件、VRRoad模拟驾驶与安全评价系统。AIRoad基于自主研发的CAD/BIM图形计算引擎,快速构建数字化三维地形,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三维可视化、参数化和智能化设计;VRRoad用于设计方案模拟、安全性评价。
——东交智控发布公路水运工程数字孪生智慧工地基座。该基座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和三维可视化引擎进行场景化设计,打造智慧工地一站式解决方案,已应用于344国道淮河大桥、420省道金湖段、126省道南京段、通扬线高邮段、常州魏村枢纽等。
——中路交科发布涉航桥梁主动防船撞孪生预警系统。该系统基于激光、视频图像深度融合、可视化孪生、全链轨迹跟踪,实现超高、偏航、失控、高速行驶、抛锚等实时监测及预警,已在苏通大桥应用。
——蓝泰交通发布智慧机器人。这是全国首个面向多场景应用的单体自移式交通隔离机器人,能够通过语言交互,应用于交通疏导、交通事故安全隔离等功能场景。
——南通智慧交通公司发布南通地铁支付系统。运用该系统,群众通过南通地铁APP“乘车码”可实现快速过闸;目前系统已服务乘车600万人次,开展“好通礼”、碳积分等活动,后续将拓展公交、地铁、停车等多个场景服务。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数字交通发展基础扎实,交通数字化治理效能正在不断提高,互联网出行服务和物流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数字交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尤其省建立数字交通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各类创新主体深化合作、产生聚合效应。下一步,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数字技术创新链,增强发展动能,培育数字交通产业链,强化数字赋能,发展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共享发展红利,建立数字化客货运输体系,激发数字潜力,助推行业治理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