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湛蓝的天空下,水面碧波荡漾,不时有俏皮的飞鸟掠过水面,掀起层层涟漪,河岸草木葱郁茂盛,散步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无论什么时节,漫步如东县城三河六岸主题公园,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美丽新图景总能跃然眼前。
近两年,如东县把环境保护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城更绿、环境更优美,不断擦亮生态名片,获得2022年省政府生态环境领域督查激励。一幅“美丽如东”的深绿画卷徐徐展开,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注脚。
提升生态颜值 推进治污攻坚
“天好的时候,我都会到公园里来晨跑,迎着初升的太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整个人都神清气爽。”早晨,碧空如洗,家住人民公园附近的刘先生正在公园跑道上慢跑。11月29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10月份全省54个县(市、区)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在全省PM_2.5浓度相对较好的前10位中,如东居第三位,截至12月11日PM_2.5年均浓度23.3微克每立方米,全省第二;优良天数比率87.8%,全省第一。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升空气质量,打响蓝天保卫战。坚持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减污降碳协同、臭氧和PM_2.5防治协同、区域联防联控协同,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开展浸胶手套产业集群、铸造行业、化工行业等废气专项整治,制定重点监管企业VOCs“一企一策”方案,全面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清洁生产审核,沿海经济开发区整体清洁生产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创新试点”。2020年以来,全县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省领先,群众蓝天幸福感明显提升。
决战水质达标,推进洁水行动。如东提出“奋战水质达标决战年”,构建“源头防控、系统截污、全面治污”三位一体水污染治理体系,试点开展9个农田退水生态化改造工程,全面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升级重点园区、行业、企业监测预警体系,实施重点时段涉水企业应急管控办法。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态缓冲区建设,开展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对浆纱企业废水转运实行“四联单”制度。县人大开展人大代表“问河长、问局长”、执法检查、专题视察、专项评议、跟踪问效等系列活动,县政协开展国考断面稳定达标视察督察,合力助推“水质达标决战年”提质行动落地见效。2022年,全县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100%,取得了断面考核以来最好成绩;2023年1—6月份,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仍保持100%。
全生命周期监管,打造如东一方“净土”。全面推进固废管理工作,将800余家产废企业、16家经营单位纳入危废全生命周期系统,300余家小微单位纳入集中收集体系。2023年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内一般固废处置能力,完善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持续推进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分批次完成55家企业土壤隐患排查“回头看”现场检查。2023年全县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整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地下水水质同比持平。
一招不落抓整治、一日不停抓落实。如东持续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如东。运用“环保贷”等绿色金融工具,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补贴等手段,去年共争取资金超1.2亿元,今年已获得资金超5000万元,目前还有5个待审项目,有力助推企业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 激发绿色动能
高质量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如东笃定绿色能源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沿海地区的功能布局,统筹协调用海秩序,合理布局海洋产业。逐步引导低档低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有序退出,着力招引含金量高、含绿量高、含碳量低的“两高一低”好项目在县内落户。
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赋能沿海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海上风电与海水养殖,开展立体生态牧渔试点。着力构建以风电、LNG、光伏、氢能为主体的多层次绿色能源产业格局,建成全国首个风电母港、亚洲最大海上风电群,全县能源总装机突破600万千瓦,全年新能源发电项目为电网输送清洁电力130亿千瓦时,占全县全社会用电总量160%以上,实现绿电净输出,推动形成“以发展反哺生态、以生态促进转型”的绿色路径。
强化监管,实现排放管控水平。推进全县工业园区(集中区)规划环评全覆盖,明确建设项目的刚性约束。稳步实施工业园区污染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健全在线监测监控能力体系,打好“测值测量”基础、划好“限值限量”红线、建好“用值用量”制度,实现排放总量和浓度精准管控。
强化管培,实现高效绿色化转型。出台《如东县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对印染、装备制造、化工、浸胶手套、非金属制品等12个重点行业制定准入门槛和转型标准。制定《全县“制造业转型升级攻坚年”实施方案》,推动发展模式向“创新集约型”“绿色低碳型”转变,诺德新材料、联亿机电等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嘉植保、科顺新材料等企业获批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嘉植保、精华制药、湘园化工获省绿色领军企业称号。
强化服务,做优转新转绿的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推行镇区污染物减排总量库制度,52个水污染减排项目,43个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形成的减排量为高端绿色项目提供了环境资源要素保障。聚焦营商环境提升,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专精特新项目组织专业服务队伍,提前介入环保服务,组建优质企业“体检”帮扶专家小组,对“白名单”、上市、拟上市和相关重点骨干企业,从环保手续、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环境应急管理落实等方面开展兜底式环保“体检”活动。
筑牢生态基底 打造和谐之境
银铃般悦耳的清亮叫声,藏在枝叶间若隐若现,打斗捕食身手敏捷……今年,在如东东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观测中,观测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鸟儿,这种鸟儿体态优美,圆圆的脑袋,厚厚的嘴喙,小爪子紧紧抓着芦苇秆,它就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为全球性近危物种,仅生存在芦苇荡,是一种依赖芦苇湿地生活的鸟类,也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挑剔的指示物种,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物种的回归和丰富是生态改善的“晴雨表”。震旦鸦雀、黑嘴鸥、斑头秋沙鸭……如今,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现身如东,得益于如东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如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强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海湾作为近岸海域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单元,是经济发展的高地、生态保护的重地、亲海戏水的胜地,也是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攻坚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区。如东是全省海洋大县,拥有全省九分之一的海岸线和海域面积,滩涂面积大,海洋资源丰富。小洋口段“美丽海湾”东濒黄海、南临长江,岸线总长15.84公里,拥有1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和6万亩的金色滩涂。近年来,如东积极开展小洋口段省级“美丽海湾”试点建设工作,紧扣“人海共生、三生相融”发展目标,建设沿海生态廊道,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防洪安全、环境保护,打造海岸线风光带。今年,洋口港—东陵段入选省级美丽海湾。
大力整治修复沿海湿地和自然岸线,开展互花米草治理,恢复滩涂原有植被,天然潮间带湿地为迁徙性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成为候鸟理想的停歇地。在湿地滩涂地带建立勺嘴鹬生态保护区,在保护勺嘴鹬栖息地的同时,给人们提供了观鸟空间,目前勺嘴鹬保护区已初步形成,大量鸟类应季前往。建立全省首个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修复示范基地,通过引导生态赔偿资金开展替代修复项目,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优势,为湿地生态修复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海滩湿地生物多样性优势逐步凸显,不仅珍稀濒危鸟类频频出现,鱼类品种也不断增加,真正实现了“渔鸥翔集”的目标。
打造生态家园 共享美好生活
乡村是绿水青山资源的聚集地。玫瑰环绕、“彩虹”铺就,走进如东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一幅美丽的乡村美景呈现在眼前。近年来,示范园通过融合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功能,拓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创意农业等新业态项目,逐渐蹚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子。
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稳步提升。聚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如东从绿色生产、生活两方面共同发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获批农业品牌6个,注册农产品商标4个。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成省市特色田园乡村9个、美丽宜居乡村19个,栟茶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
聚焦城市形象提升,绘制城市空间新图景。立足水资源优势,如东以“治水”为主线,“精雕细琢”城市空间,打造“城依水、水抱城、水城一体”的“三河六岸”生态景观项目,形成“一心、五脉多廊、水绿成网”的城市绿地生态格局。在河道两岸建成园路、骑行绿道、亲水漫步道,总长度约30公里,“虹桥咀公园”“关西咀公园”等通过绿道进行线性连通,将长江路、雁行路、人民公园、青年公园等具有较大生态价值的城市空间通过绿道整合串联,使“城市绿道”成为城市空间的生态廊道、健康步道、民心通道,成为市民游客生活、休闲的新型城市会客厅。
如东还新增廉洁主题文化园、法治文化广场、龙王河滨水游园、玉带公园等20多个中小型主题游园,先后实施人民路、江海路改造等市政重点项目59个,文体中心、青年公园、三号街区建成使用。全县建有公共绿地54个,建成区绿地率38.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8.72平方米,“举目见绿、百步见景、千步见园”的城市风貌日渐凸显,如东今年获评“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东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会议精神和部署,围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总要求,持续推进治污攻坚,激发绿色动能,筑牢生态基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百姓高品质生活,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不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如东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