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031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网络游戏“外挂”案件应提高入罪门槛及升档标准的建议)
时间:2022-05-27 14:11 来源:江苏省司法厅 字体:[ ]

沈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网络游戏‘外挂’案件应提高入罪门槛及升档标准的建议”收悉。经过认真研究,我们感到,您提出的建议对于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网络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结合我厅职能答复如下: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预防治理网络游戏“外挂”案件的关键之一是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近年来,省司法厅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系列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将青少年作为重点普法对象,认真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抓住青少年关键时期,持续加大青少年法治教育力度。

一是切实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将青少年法治宣传作为省“八五”普法规划重要任务和法治建设评估重要指标,充分发挥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省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普法责任制的意见》,着力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探索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深入实施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一书”制度,组织开展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明确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任务,督促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持续强化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五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二是积极拓宽法治教育渠道。坚持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多管齐下,不断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法治课程体系,建立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制度,推动法治教育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校内青少年法治教育受教率达100%,法律知识在中考政治课程命题中达25.9%。协同配合教育行政部门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筹备建立法治副校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法治副校长的推荐、聘任、培训、考核、评价、奖励等工作,全省近8000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实现全覆盖。依托覆盖城乡的322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1.8万余个法治文化阵地,举办“模拟法庭”“法治夏令营”“法治征文”“影视图片展览”等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活动,联合省广电总台丰富“双减”政策下同学们的“课后两小时”,开辟“法护青春‘未’你而来”为主题的沉浸式网上“法治第二课堂”,累计观看量超千万余人次。扎实推进校园德法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共建绿色校园”“传送德法三字经”等系列活动,推广青少年“法治成人礼”“法治入学礼”等,深入推进“法治入家”,引导青少年在人生各关键节点感悟法律真谛,在道德感悟中强化法治观念,增强崇德尚法、循法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是加强重点人群宣传帮扶。结合“清朗”“净网”行动,在加大对网上突出问题查处和整治力度的同时,重点针对中等专业学校、技校、职业高级中学学生等网络游戏易感敏感人群,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庭审观摩”“典型案例巡展”等,加强有关网络安全、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侵权责任、刑事责任、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普法宣传活动,使青少年对可能触犯网络犯罪的行为增强认识、提高警觉。结合“青春护航工程”,加强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损害修复,实现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损害修复率、教育帮扶率、社会组织参与率三个100%。针对95名因犯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在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做到分类施矫、因人施教,全面推行“一人一案、一事一策”,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结合“法治惠民实事提优行动”,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为刑事案件未成年人被告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名优律师,提供全流程无偿法律援助,做好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衷心感谢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心关注,我们将充分汲取您的建议,不断增强青少年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深化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损害修复,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推动青少年尊学守用,构建严密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体系机制,共同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江苏省司法厅

                          2022年5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