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73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传统产业与创新技术深度融合的建议)
时间:2021-09-16 16:32 来源: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字体:[ ]

戴凌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传统产业与创新技术深度融合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厅高度重视,联合省科技厅、教育厅会同厅内相关处室认真研究提案的内容,对您提出的高质量的建议我们将充分采纳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的采纳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做好前瞻研究

一是成立工业互联网工作专班。2021年2月,在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中,下设工业互联网推进工作专班,由省工信厅分管领导担任专班召集人,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厅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为成员,重点围绕平台体系化升级、数据汇聚赋能、新型模式培育、关键技术攻关、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各设区市建立相应机构,加强省市联动,明确分工协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各级财政专项统筹支持力度,工信、科技、发改等专项资金聚焦支持工业互联网重大项目。

二是积极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指导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拟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多次与工信部信管局沟通联系,努力争创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在工信部支持下,联合长三角工信部门创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牵头编制实施示范区建设规划和重点合作任务计划,深化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建设,推进一市三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创新。

三是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特色基地。2019年以来,以省内46家国家级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推进“平台+园区”联动发展,先后两批次创建16个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和5个重点培育对象。同时发布省级大数据产业园评估规范,引导各地建设省级大数据产业园10家。

四是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综合运用数据采集与集成应用、建模分析与优化等技术,实现制造系统各层级优化,以及产品、工厂资产和商业的全流程优化,打造了95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培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灯塔”样板。

五是加强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对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中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国家级核心支撑机构,分别签署工业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咨询诊断、测试评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联合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以及省工业互联网资源池309家重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组织实施专项工程。鼓励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联合重点平台打造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推进本地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二)强化综合协调,推动产业提升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我厅已将“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强化创新应用”、“完善融合应用创新服务体系和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列入江苏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工业互联网发展重大问题、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形成推动产业提升的社会合力。

二是点线面协同推进。我省在国内率先制定发布“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星级上云企业建设指南,创新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强链拓市”工作方案,“点线面”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在传统产业广泛推广云供应、云生产、云销售三大线上协作新模式,推动产业链供需对接,打造数字化供应链,推进打造C2M数字工厂,有力引领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是推动基础设施完善。组织推进“企企通”工程,省级以上开发区光纤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了100G,全省互联网高带宽专线接入企业数量达到4.5万家。打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建成5G基站8.3万座,基本实现全省市县主城区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推进未来网络在工业互联网应用。基于未来网络技术的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网络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开通,并具备长三角扬子江城市群8个城市的覆盖服务能力;联合多家企业部署应用TSN技术,打造确定性工业内网。

四是建设创新服务体系。支持重点高校院所开展产业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推动异构物联网、边缘计算、量子密码等前沿理论方法和工业互联网基础研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创新服务平台30余家,开展平台进园区等对接活动,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增强企业投入工业互联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优化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体系,推动资源开放共享,推动重大科技设施、高校实验检测平台向企业开放,增强区域辐射能力,提升产业结构水平。

(三)强化全员参与,助力企业发展

2020年11月我省印发《江苏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强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是在省重点产业园区已加快部署新型网络设施,推动企业开展内外网络改造,深化工业互联网“通园区、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布局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中心(IDC),构建服务产业园区和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框架体系。

二是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研发针对不同行业传统企业的需求场景,开发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加快工业设备上云步伐,引导传统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上平台。

三是深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培育打造一批影响力强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模式和创新商业模式。

四是实施企业上云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核心业务上云、数据和设备上云、基于“数据+模型”的创新应用等3个方向持续组织打造星级上云企业。目前,江苏上云上平台企业超过30万家,重点打造了7366家星级上云企业。推进建设国内首个第三方工业APP软件和解决方案汇聚平台,实现供需对接、应用推广、统计监测等功能,打造工业APP发展生态。目前,平台已汇聚全国2047个工业APP,其中江苏省1682个,行业通用类工业APP占50.51%,企业专用和基础共性类工业APP分别占25.01%和22.67%。

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总体来看,江苏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工业互联网正加速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但与江苏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研究提案中指出的问题,在“十四五”期间充分吸收提案中的建议,深化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一)推进融合发展基础能力提升行动

一是继续深化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全省推进建设20个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示范园区和200家示范企业;5G网络实现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覆盖,高品质宽带实现大中型企业全覆盖,加快推进IPv6在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应用部署。二是加快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布局推进30个新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形成30亿以上标识注册规模。三是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3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形成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100个示范应用企业,积极创建“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四是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培育形成10个全国百强工业互联网平台,100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五是培育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打造20个重点产业供应链协作平台,形成1家综合性和5家行业性C2M定制平台,打造50个销售过亿的C2M数字工厂。六是积极开展中小企业安全上云专项行动。编制江苏省中小企业安全上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

(二)推进融合发展创新载体提档行动

一是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营南京、苏州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支持常州天正、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建设国家级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无锡红豆、江苏电力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二是深化推进国内龙头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省内重点产业园区、龙头制造业企业共同打造1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业云基地),有效赋能行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三是依托省内重点产业园区建设15个“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重点打造10个产业链赋能平台,形成300个满足制造业企业应用实际需求的赋能APP。四是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支持和培育30家工业互联网领域独角兽、瞪羚企业,推进10家工业互联网企业上市,形成全省乃至全国工业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

(三)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行动

一是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新推动2500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二是分类培育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示范项目。三是在细分行业领域打造30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树立行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灯塔”。四是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计划,加快工业设备上云步伐,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全省新增10万家上云企业,重点面向中小企业新创建2000家星级上云企业。

(四)推进融合发展服务生态提质行动

一是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网络建设、数据采集、工控安全、工业互联网配套、“5G+工业互联网”等,遴选500家以上优秀工业互联网机构优化组建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二是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制造业真实需求,培育一批解决企业特定问题的工业APP,持续打造江苏工业APP汇聚平台,培树第三方工业APP应用商店品牌。三是组织省内外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实施“苏货云选”线上活动和“强链拓市环省行”线下活动,帮助省内企业“找配套、拓市场”,促成省内制造业企业达成3000亿以上的线上交易及服务订单。四是强化长三角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建设,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建设,深化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合作,提升工业信息安全联合预警、处置能力。

最后,再次感谢戴委员对我省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建议,我们将充分研究吸纳,规划好、建设好、推动好传统产业与创新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6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