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樊维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白马湖水质保护长效管护机制的建议》收悉,经与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扬州市政府、淮安市政府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白马湖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过境湖泊,江苏省十大湖泊之一,湖区跨淮安市金湖县、洪泽区、淮安区和扬州市宝应县,湖区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淮安境内92平方公里,宝应县境内21平方公里。推进白马湖整治工作对于区域滞涝、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省水利厅积极加强白马湖保护工作:一是做好本底监测工作。自2012年起组织科研单位对白马湖水生态进行监测,为开展白马湖退圩还湖、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组织开展白马湖空间管控,实行网格化巡查,有效遏制新增圈圩、围网,促进白马湖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三是组织编制《江苏省白马湖保护规划》,对湖泊的保护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科学分析保护形势,准确确定功能定位,切实制定保护方案,合理规范利用方式。
二、关于强化全湖联动共治责任机制。白马湖地跨淮安、扬州两市,实现白马湖的全面保护需要两地联动、共同治理。为加强联动共治,省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工作。一是加强法律保障,2021年颁布实施了《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对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建立跨行政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实施联合监测、共同治理、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二是推进水环境联防联控协议签订,2020年11月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高宝白跨界湖泊联防联控工作推进会,按照“一湖一协议”模式,明确扬州高邮市、宝应县和淮安洪泽区分别牵头起草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的水环境联防联控协议,由环湖县(区)政府联合签订。三是加强跨界水体水质监测。为进一步厘清责任,加强跨界区域水质监控,省生态环境厅于2020年组织开展了“十四五”地表水生态环境监测网优化调整。白马湖洪金点位责任地市增加扬州市,同时新增2条出入湖河流监测断面,分别为草泽河环湖路桥(入湖)和新河大桥(出湖)断面,进一步压实扬州市与淮安市协同治理责任。
三、关于推进白马湖退圩还湖工作。白马湖退圩还湖由淮安市和扬州市分别组织实施。淮安市于2010年启动实施退圩还湖,目前已经退还自由水面约30平方公里,省考断面水质提升至Ⅲ类,有力保障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通道水质安全。扬州市也积极推进退圩还湖工作。
省水利厅积极指导扬州市开展白马湖退圩还湖工程,退圩还湖规划于2017年获省政府批复,退圩还湖实施方案于2018年由省水利厅批复,该项目已列入省政府重大项目库。目前省市两级积极协调,共同推进白马湖(宝应县)退圩还湖工作。
感谢您对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水利厅
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