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80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加快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的建议)
时间:2020-07-08 10:27 来源: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字体:[ ]

关于加快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的建议收悉,经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铁路办、省公安厅,现答复如下:

宁杭生态经济带位于江苏西南部和浙江西北部、太湖西侧,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明显,生态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较好。近年来,在中央大力指导支持下,江苏、浙江两省密切协作,沿线地区深化合作互动,共同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开局起势,加快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关于科学编制规划。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2016年12月与浙江省政府签订《关于共同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要求两省发改部门联合开展《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委积极会同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在深入实地调研、数次集中讨论修改、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历时近一年于2018年底起草形成《规划》文稿。2019年江苏省、浙江省政府联合将《规划》建议稿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实施。去年以来,我委积极配合国家层面,做好《规划》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工作,争取国家尽快批复实施《规划》。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加强向国家发改委的汇报争取,推动国家尽早出台《规划》。届时,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发展任务,我们将协调组织省有关部门和沿线地区,扎实做好《规划》实施工作,努力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成为长三角地区绿色增长极。

二、关于加快宁杭合作示范区建设。

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推进区域整体联动,是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关键举措。宁杭生态经济带涉及两省、5个设区市、15个区县,行政层级和行政主体数量众多。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沿线地区加强联系、深化合作、联动发展,去年3月会同南京市成功举办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论坛,沿线各市签订共建宁杭生态经济带行动倡议,初步形成了共建经济带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溧水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率先和余杭开展务实战略合作,推进建设宁杭合作试验区,对于示范引领沿线区域合作、支撑经济带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您提出的“省级层面支持宁杭合作试验示范区建设,在空间规模、土地指标、功能集聚、政策创新等要素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的具体建议内容很有价值,我们将在下一步推动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推进《规划》实施工作中,把宁杭合作试验区作为一个重大支撑平台,协调有关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努力打造成为引领经济带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三、关于推动产业创新合作。

产业创新合作发展是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领域。南京、杭州地处经济带南北两端,分别以制造业、数字经济见长,是重要的区域性产业创新中心。发挥南京、杭州独特比较优势,强化协同联动和辐射带动,对于引领宁杭沿线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推进南京与杭州协同联动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都强调,要依托宁杭生态经济带加快南京、杭州协作联动、共建产业创新共同体。省工信部门积极推动沿线地区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工业技术软件化等领域加强技术联合创新和成果协同转化。省科技部门积极推动沿线地区在创新载体布局、关键技术攻关、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发展,先后支持白马农高区成功获批为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南京溧水空港智慧创业园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孵化6家公司,去年支持实施了“新一代半导体器件关键技术研发”等关键共性技术项目15项、联合开展了““硅基MEMS高深宽比三维结构的干涉显微无损测量技术”等一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共同实施了省成果转化项目19项(省拨经费达1.85亿元),支持沿线地区在创新收益共享、成果转移转化协同等机制方面率先探索,加快推进科技资源合理流动和开放共享。总体来看,沿线地区产业创新合作取得积极成效。您提出的“省级层面尽快研究出台政策,探索建立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联动机制,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共筑产业带。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一批产业合作‘飞地’,打造经济带先行示范区”等具体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力争合理体现到国家即将出台的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下一步,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我委将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中,积极鼓励和支持沿线地区探索产业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深化产业、人才、技术、资源等跨区域交流合作,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全面促进沿线地区互利共赢、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提速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促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沿线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畅通与浙江、上海等周边省市的交通联系,优化提升宁杭通道互联开放能级,促进跨省跨界交通网络一体化。目前,省有关部门已编制形成《宁杭生态经济带江苏交通运输实施方案》,同时,沿线地区与外界联系的多条跨界铁路、公路正在有序推进建设,例如,《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9-2025年)》将南京至宣城铁路作为近期建设项目纳入其中;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研究宁杭二通道规划方案,目前我省正在加强研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在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宁高、宁溧城际通车运行,宁句城际加快建设,南京等大城市轨道交通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宜长高速已开工建设;溧阳1号旅游公路成为知名品牌,等等。今后,在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支持保障作用,更加突出重大项目带动和示范引领,适时开展宁杭客货混跑第二通道、宁杭城际铁路西线、南京到溧阳、金坛城际铁路等项目的研究论证,推进各类跨区域交通方式互联互通、无缝衔接,优化完善以宁杭通道为轴带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全面提升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水平。

五、关于促进公共服务整合。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应有之义。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平台,积极承接共享上海、南京等特大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提升高端服务供给水平,对于增强宁杭沿线中小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尤为关键。近年来,沿线地区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理念,健全合作对接机制,深化务实交流合作,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取得积极成效,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分别在溧阳、金坛建设新校区并投入使用,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稳定运营,居住证实现“一证通用”、未落户人口持证享受越来越多的基本公共服务,等等。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依托宁杭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加快引导沿线地区建立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互惠互利机制,支持跨市域建设一批教育合作办学基地、文化交流中心、医疗合作中心和公共服务大数据中心,推动人口自由流动、社保服务统筹衔接,全面提升优质公共服务共享发展水平,切实推动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六、关于明确合作推进机制。

体制机制创新是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近年来,在编制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过程中,我委密切与浙江发展改革委协作对接,加强与沿线地区上下联动,初步构建了工作推进机制。您提出的“省级层面尽快组建推动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形成务实高效的协商合作机制”等具体建议内容很有价值,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考虑、积极落实推进。当前,我委将重点协调有关方面,争取将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纳入到长三角区域协调合作机制中,设置合作专题予以推进实施;鼓励和支持宁杭沿线各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深度合作,积极引导建立健全跨区域合作机制,切实推进形成宁杭生态经济带协同共建、合作共赢的强大动力。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2020年6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