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民进江苏省委: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最具地域特色和个性的历史文化资源,记录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了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当前,由于认定标准的局限、法律保障的缺失、保护经验的匮乏,以及一些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不少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产遭到破坏甚至消亡,抢救保护工作日趋紧迫。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启动了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试点申报工作,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我们认真部署,积极组织申报,目前我省有金陵机器局旧址、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錏厂、茂新面粉厂旧址及大生纱厂等4个项目通过现场核查,被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
一、江苏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工业遗产反映了工业化时代特征、承载着工业技术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保存工业遗产,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个城市在工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轨迹,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的尊重,是对新中国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也是对爱国实业家崇高创业精神的传承。江苏各级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工业遗产保护,积极探索工业遗产开发利用,主要有:
(一)将工业遗产纳入文物保护范畴。江苏各地在历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中,加大对工业遗产项目保护的力度,目前南通大生纱厂旧址、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和无锡茂新面粉厂旧址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南京、无锡、南通、常州、镇江等地也及时将一些工业遗产公布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南京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有66处工业遗产被列为文保单位,无锡有70多处工业遗产被列为文保单位。
(二)将工业遗产纳入城市规划保护。由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遗产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江苏各地认识到城市建设既要促进经济发展,也要促进文化传承,主动将一批工业遗产纳入城市规划保护。早在2007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就印发《无锡市工业遗产普查及认定办法》,出台无锡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从2015年开始,南京、扬州等市由规划部门牵头,会同国土和工业等部门,对近现代工业遗存状况进行普查。其中,扬州市选定24处工业遗存作为第一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利用。2017年,南京市发布的《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是全国首部工业遗存保护规划,公布了52处工业遗产项目,建设时间从1840年至1978年。
(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园区和工业旅游。挖掘工业遗产中潜在的功能,引进新的生产方式,在保持建筑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对一些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厂区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辟为文化创业园区和开展工业旅游等。例如金陵机器制造局旧址华丽变身为1865创意园区,常州第五毛纺织厂旧址开发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洋河酒厂和镇江恒顺集团等企业,利用正在生产的厂区和工业遗存开展工业旅游,不仅实现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还提升了品牌形象。
(四)充分发挥工业遗产的教育展示功能。江苏一些企业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传承着优秀的工业文化精神。对这些影响力大、文化内涵丰富,体现人文精神的工业遗产及故居,各地采取辟为博物馆或纪念馆等多种方式加以保护利用。如无锡市利用茂新面粉厂建立了“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无锡、常州等地区的荣氏家族和刘国钧故居等,采取辟为纪念馆的方式,既达到了对建筑遗址的保护,又发挥了它的教育功能。
二、江苏省工信厅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力争成为行家里手。近两年来,我们多次邀请省文化厅、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调研,赴南通、无锡、镇江等地区了解情况。主动联系相关单位,了解我省已经纳入城市或地区规划和文物保护范畴的工业遗产情况。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了解工业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困难矛盾,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省财政厅、文化厅、教育厅、省工商联等单位,积极沟通,征求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以及促进工业文化发展的建议。探索推进工业文化工作新举措,提出鼓励发展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工业文化产业,全面促进工业文化繁荣。
(二)认真宣贯《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宣贯推动工作。工信部《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我们认真落实宣贯要求,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工业遗产管理工作推进会,对《暂行办法》进行宣传解读,交流工作经验,部署我省国家工业遗产项目认定申报工作,择优推荐上报工信部。
(三)着手制定《江苏省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以顶层设计引领我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去年底,我厅会同省财政厅、文化厅、旅游局等单位,以《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为蓝本,结合江苏工业遗产现状和保护利用实际情况,深入调研、充分酝酿,着手制定《江苏省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针对江苏工业遗产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科学规划、妥善处理工业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改善的关系,切实做好江苏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目前文件正在会签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工信部要求,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积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
(一)继续我省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总结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经验,完善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机制;做好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的推荐申报;做好宣传推介,营造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工业遗产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调研力度。积极组织工业文化宣传展示活动,以多种方式宣传江苏工业文化,凝聚起全社会广泛共识;举办研究会,交流研究成果,探讨工业文化发展趋势;加强与有关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交流,共同推动我省工业文化发展。
(三)完善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工作机制。要求各地工信局确定具体承担工业文化工作的业务部门,明确职责,加强与规划、文化、旅游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发挥引导作用,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注重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同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地方政府对工业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四)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倡导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各地利用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产业园区及现代工厂等资源发展工业旅游,重点支持金陵兵工厂旧址、无锡茂新面粉厂旧址、镇江香醋传统酿造遗承、常州第五毛纺织厂等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工业旅游;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促进工业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工业科普教育相结合,支持南京冶山铁矿、徐矿等工业转型;鼓励企业通过开放生产车间等形式进行产品展示和品牌宣传,建设一批具有社会公益功能的工业旅游示范点。
(五)积极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工业遗产文化工程。工业遗产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运河沿线工业化进程及运河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大运河江南运河段沿线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江苏的无锡、常州和镇江等地,各类工业遗产沿运河呈线性分布,是城市风貌和记忆的重要物证。做好大运河沿线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不仅能更完整地展现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促进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也有利于复兴传统工业地段,促进城市更新及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2019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