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毕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注,谢谢您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正如您在建议中指出的,工业互联网作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推进全省工业互联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自2017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50号),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推进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聚焦工作重心,明确目标定位,抢抓发展机遇,系统化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工作。一是推动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2018年7月,牵头拟制并推动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确立以构建与江苏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水平为总目标,提出了2020年、2025年、2035年“三步走”阶段目标,以“建平台”与“用平台”双轮驱动、“强支撑”与“建生态”系统布局、“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紧密结合为基本思路,部署推进七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二是制定实施“企业上云”行动计划。为大力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推动实现建设与应用双轮驱动,我们制定实施了“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发布了“企业上云”工作指南和星级上云企业评定工作指南,组织了“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环省行宣贯活动近20场,2018年新增上云企业4.5万家,累计上云企业22万家;认定了省首批25家五星级、62家四星级、187家三星级上云企业,引导推动广大企业用云用平台。三是打造本土龙头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产业,关键是打造国内领军型本土龙头工业互联网平台。四是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制定实施了“一市一重点平台、一行业一重点平台”培育计划,制定发布了省级重点平台建设标准,重点支持跨行业跨领域、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江苏分联盟,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营造协同共进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推动产学研各方在平台建设、标杆打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合作,培育形成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
我省在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方面组织推进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总体上说全省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如您建议里所提到的,在实践中,由于工业设备数字化改造和数据联网建设前期投资大,加之标准欠缺、人才匮乏、安全问题等,导致现有网络互通性差,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生产高安全、高实时、高可靠等需求,造成部分传统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虽有借助互联网转型升级的意识,但却缺乏扶“云”直上的现实动力和能力。今后,我们将充分借鉴考虑您的建议,立足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要求,进一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一、突出加强工业互联网建设。一是推进核心企业重点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一市一重点、一行业一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计划,推动龙头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省内行业性平台深化合作,重点打造在国内“叫的响”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示范平台。二是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着力抓好重点产业集群平台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围绕技术、市场、资本层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发展;联合中国信通院专家,对我省已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评测、咨询、诊断等工作,优化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发布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水平指数。三是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依托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强化供需对接服务,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建立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优胜劣汰机制,制订相关标准,对资源池单位服务水平和绩效进行评估,并建立资源池单位分级机制,对其中优秀单位给予重点支持,对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滞后单位予以淘汰;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强化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产业链集成创新,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持续开展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企业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高一线技术工人数字设备操作维护水平,培养出与“互联网+”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二、加强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一是大力实施“企业上云”计划。鼓励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低费用使用平台通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降低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建设成本,快速提升企业应用水平,通过推动上云用平台让企业获得先进“互联网+”技术能力和对应的行业资源,并避免中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平台。力争2020年前,新发展10万家核心业务上云企业和百万台设备上云,重点建设5000个三星级、1000个四星级、200个五星级上云企业。二是推进重点平台带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开展全省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并开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研发设计、协同制造、网络众包和投融资等“双创”平台,引导中小企业依托平台开展供需对接、协同设计、众包众筹等创新型应用,提升社会制造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其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门槛,实现工业互联网与上下游企业的深度融合。将中小企业纳入龙头骨干企业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等体系,加强专业化协作配套,优化配置制造资源,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三是联合开展行业解决方案攻关。组织重点制造企业、互联网龙头企业、ICT主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立足企业应用需求,面向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联合开展工业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攻关,使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应用成果真正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四是实施工业APP培育工程。推进软件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培育形成一批工业APP,并推动工业APP向平台汇聚,在行业内、产业链上下游推广优秀工业APP及应用解决方案,开展用户个性化需求与产品设计规模化定制服务,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扩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范围。
三、加强产学研协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推动成立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推动成立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围绕大数据、物联网、制导与控制、智能制造、网络安全等方向,守正出新,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工业经济政策研究与国家标准制订、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攻关、人才培养与产业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的国家战略(政),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产),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学),引领一流科学研究(研)。二是建设工业互联网研发创新中心。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依托省内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业互联网研发创新中心,推行企业主导、高校主研的联合运作机制,通过共建技术中心、实训基地、教育基地等方式,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重点打造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研发创新中心,突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做强产业链。
四、突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设立安全专家工作组,制定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规范和工作指南,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认证工作。二是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围绕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多个层次,全面建设工业信息安全“一网一库三平台”,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和监测处置技术手段建设,提升工业企业风险隐患发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管理指南,强化工业大数据的安全评估与保护,完善数据共享、开发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三是加强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保护。制定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管理指南,加强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应用等环节的安全保护,推动企业建立企业层面的数据防护机制。强化工业大数据的安全评估与保护,加强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监督检查,明确重要数据保护要求,完善数据共享、开发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四是大力推动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加强工控安全技术攻关,引导有实力的本地企业研发系统软件等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鼓励本地企业优先购买国内企业可以提供的工业互联网产品,重点支持安全检测工具、防护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提升信息安全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水平,培育安全服务市场,全面推动工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2019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