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王冀宁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绿色生物塑料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绿色生物塑料作为新材料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一直是我省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早在2011年,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就将生物纤维等生物基材料纳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超前谋划和部署。近年来来,省科技厅切实履行部门工作职责,重点在关键技术突破、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等方面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推进我省绿色生物塑料产业发展和创新水平提升。
1、强化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部署。围绕低成本聚乳酸、可降解材料、生物基合成材料、新一代生物医用塑料等生物塑料相关技术方向,整合各类省级科技计划,从基础研究、产业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等各环节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布局,积极支持相关企业、高校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不断提升我省生物塑料产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十三五”以来,我厅共组织实施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60余项,安排省拨经费34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技术进展。支持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海阳化纤、联发印染等企业开展生物基尼龙材料-56的清洁化制备技术研究,有望通过高效菌种利用廉价生物质原料直接生产尼龙纤维材料,将对促进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和减少对石化资源的依赖起到积极作用。
2、加强产业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围绕绿色生物塑料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高校打造一批创新载体平台,不断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挥省内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在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布局建设生物材料与器件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家,推动生物塑料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引擎。依托苏州汉丰新材料、九洲生物技术等骨干企业建设生物基材料、绿色生物新材料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体制机制,深化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促进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加强创新型企业队伍培育。牢牢把握生物塑料产业正处于实验室研发向工业化生产转移的重要发展机遇,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健全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加快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生物塑料创新型企业队伍,支撑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实施科技企业 “小升高”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全面落实高企所得税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质态。目前全省共有常熟耐素、苏州荣昌、苏州龙杰等50余家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支撑我省生物塑料产业发展的重要主力军。加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孵化培育,支持南京工业大学等优势高校建设南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工劝业公社等一批创新创业载体,举办“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先后涌现了美迪斯达生物材料、晶俊新材料等一批生物塑料领域的初创型小微企业,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后备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收王冀宁等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绿色生物塑料发展的建议”,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点聚焦产业应用推广需求,进一步加强全淀粉基塑料、纤维素基塑料、木质素基聚氨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加快突破生物塑料降解慢、成本高的技术瓶颈,为后续大规模产业化推广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把标准研发作为省级科技计划的重要创新成果形式予以推动和支持,鼓励省内骨干企业联合优势高校加快制定生物塑料领域相关技术标准,抢占未来产业发展话语权。
2、推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进一步完善“首投、首贷、首保”为重点的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开展“科技金融进孵化器”行动,把生物塑料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服务重点,通过“苏科贷”低息贷款、天使投资等方式,引导更多金融资金投向生物塑料产业,帮助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2、深化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改革30条”落实力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税务部门及时兑现高企所得税减免、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感谢您对江苏生物塑料产业的建言献策,今后也请您继续给予江苏科技创新工作更多关注、更多支持。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9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