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农工党江苏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出台《“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江苏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VOCs综合治理要求和各地各部门职责任务,我厅联合13个设区市政府和22个省相关部门,持续开展VOCs综合治理工作。一是深化重点工业行业VOCs综合治理。严格限制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高VOCs排放建设项目,严格涉VOCs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全面落实环保部《“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和整治要求。开展“散乱污”企业分类整治;化工石化行业全面完成首次LDAR项目,化工园区按要求建立LDAR信息管理平台。二是推进面源和移动源VOCs治理。加强机动车排放控制,分别于2018年10月、2019年7月提前实施国VI燃油和机动车国VI标准,全省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划定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的区域;强化船舶污染防治,推行低硫含量燃油使用,加大对内河船舶燃油使用的监督检查,对严重超标的船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积极推进港口岸电建设,港口岸电已覆盖13个设区市的沿江、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高压岸电在专业化码头的覆盖率达31%;强化餐饮油烟、汽车维修行业面源VOCs污染治理,持续推进低VOCs含量涂料替代工作;全面推进长江、京杭运河沿线和沿海地区油码头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启动加油站油气回收深度整治和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三是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建成“江苏省重点行业VOCs排放总量核算系统”,将重点行业企业VOCs物料使用、主要污染源排放、治理、监测等信息纳入平台统一管理;编制制定《江苏省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指导各市开展VOCs源清单和源解析工作;发布江苏省VOCs排放重点监管企业名录(第一批),制定出台《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监管企业污染治理方案评估及治理效果核实指南(试行)》《江苏省“泄漏检测与修复”项目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对重点监管企业VOCs排放控制、LDAR实施项目提出治理评估要求,推动企业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实施,将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我厅每年将工业企业、面源、移动源等治理项目列入大气污染治理年度重点工程项目,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确保治理工程有序推进。2017年、2018年分别完成5938项、9808项。截止2018年底,全省VOCs排放削减量较2015年减少17%。
总体上看,我省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监测监管、标准制定、科研投入、精准治理、宣传引导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距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群众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贵委建议,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一是提升监测监管能力。加强执法人员装备和能力建设,逐步在基层环境监察部门配备便携式VOCs检测仪,加强对企业VOCs排放日常监管。以非甲烷总烃、苯系物等为重点监控因子,推进有组织排放VOCs在线监控能力建设。探索将化工、涂装、木材加工等VOCs排放重点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主要排污口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其他企业逐步配备自动监测或便携式VOCs检测仪。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开展无人机监测、走航监测、激光雷达等先进监测技术的业务化应用研究,全面提升VOCs监测能力。二是健全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出台涂料VOCs含量限值标准,组织编制江苏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细化各领域VOCs管理要求,制定餐饮油烟治理净化、汽修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鼓励各设区市结合省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制定化工行业废气管控要求。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加快编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指导各地编制高精度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健全覆盖关键VOCs组分的成分谱和精细化清单,推进排放清单动态更新,推进精细化源解析;推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大科研和示范项目,针对PM 2.5和O 3 协同控制的重大科技需求,组织优秀科研团队进行协同攻关;充实全省环保专家库,组织若干环境问题“诊疗”队,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定期开展把脉问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四是实施精准管控。对大中型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梳理本企业生产现状、VOCs排放情况、治理设施现状,后续配套相关效果评估与核查机制,确保治理设施稳定有效运行。对小微企业,在解决有机废气治理设备低端无效、功率严重不足、不正常使用等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全行业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削减替代;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园区(聚集区)推广“分散吸附、集中回收”治理模式,建立区域集中喷涂中心、活性炭集中处理中心。五是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倡导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动员社会各方践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群防群治,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回应社会关切。在宣传内容上,既宣传正面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又曝光负面案件,形成震慑效应;在宣传方式上,既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又嵌入微博、微信、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做强正面宣传。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治,强化社会协同,既发动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科研院校、智库的力量,又发挥“环境守护者”“绿色伙伴”以及环保NGO的作用。积极发动群众,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环境违法行为,鼓励有奖举报,构建人人参与的良好格局。
感谢贵委对江苏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2019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