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9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时间:2018-07-20 09:19 来源:江苏省商务厅 字体:[ ]

近年来,我厅会同省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农村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着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大力开展农村电商示范创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监测,截至2017年底,全省网上活跃店铺87万家,在淘宝(天猫)平台的县域活跃店铺达到23万家,农产品网店15万家。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7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县、28个省级电商示范县、125个省级电商示范镇、260个省级电商示范村、50个乡镇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在农村经济和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方面,共认定示范基地143个。

一、加快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4年,商务部、财政部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我厅会同省财政厅,积极组织发动,通过竞争性选择程序,向商务部、财政部推荐了宿迁沭阳等7个县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商务部、财政部确认我省沭阳等7个县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首批全国共56个县,我省也是唯一获得综合示范县的东部省份)。2015年起,商务部、财政部响应中央精准扶贫要求,将国家级贫困县纳入电商扶贫对象,电商综合示范县的选择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倾斜。2015年至今,包括我省在内的东部沿海无国家级贫困县的省市,均没有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范围。期间,我厅积极向商务部争取,希望继续支持我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因商务部考虑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我省一直未再争取到名额。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向商务部建议,争取把我省纳入下一批综合示范范围。

二、推动知名电商企业拓展与深化在宿业务

2016年,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京东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们积极推进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相关项目加快在江苏落地,打造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农村电商双向流通渠道,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目前,京东在宿迁投资建设了电商产业园和“四个中心”(呼叫中心、运营中心、研发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推动大平台加快在农村地区渠道下沉,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和地方特色馆,截至目前,宿迁发展京东、淘宝、苏宁易购农村服务站点1028个,其中京东站点543个、农村淘宝服务站335个、苏宁易购农村服务点150个,建立市县地方特色馆10个。我厅将全力支持宿迁深化与京东、阿里、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推进相关项目落户宿迁或在宿迁进行试点,帮助宿迁完善农村电商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健全活动策划、产品包装设计与视频拍摄、代运营等公共服务,拓展村级服务站代收代缴、代买代卖、小额信贷、生活服务等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支持淘宝大学、京东大学、苏宁大学等平台培训机构在宿迁开展人才培训;支持宿迁举办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创客论坛等活动,为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三、推进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省邮政管理局联合省商务厅、省农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快递下乡”工程 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苏邮管〔2016〕100号)和《关于推进快递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苏邮管〔2016〕117号),提出推动全省各地完善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络,建立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快递骨干网和末端投递网。目前,宿迁各县区均建设了不低于200亩的物流快递园,初步建立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省经信委协同有关部门,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建设力度,大力推动光纤宽带网络、4G无线网络在农村地区的部署建设,全省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截止2017年底,农村地区宽带覆盖率由2013年的68%提升至96%(主要是光纤网络覆盖),宽带接入能力由2013年的10Mbps普遍提升至100Mbps。全省农村地区共建设4G基站22.3万个,覆盖率达到92%。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发挥在规划、政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物流快递企业在宿迁加强信息网络、仓储、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快递运输方式,提升服务能力,降低物流成本,解决好乡镇和农村之间“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问题。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全省农村地区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组织实施农村宽带设施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升农村宽带普及率和用户接入带宽,力争使我省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全面超过100Mbps,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宽带网络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引导电信服务商对打算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农民合作社、农业大户和涉农企业建立或优化网络基础设施予以政策扶持。对于通信基站建设、免费WIFI布点等问题,建议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协调当地相关企业,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商务厅

                      2018年6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