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张健红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江苏加快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建议”收悉,现结合省教育厅、财政厅、民政厅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疗机构中,社会工作者作为医疗团队成员,运用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从社会和心理层面评估并处理病人及其家属的困境,目的是帮助病患早日康复,解决因疾病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增强、促进、维持和恢复其社会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发挥其应有作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的2018-2020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首次把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明确提上议事日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医疗机构已逐步形成各自的医务社会工作模式,成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必要补充,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有力保障,坚持医院公益性的重要体现。
按照行业管理规范,我省医院协会于2013年11月成立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60家医院,包括所有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在推动医务社工发展方面作出了一些实践探索。一是出台行业工作要求。2015年制定了《江苏省医院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指南》,对医院开展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进行了规定与指导。二是开展“爱,就在身边”主题活动。各医疗机构展现工作成果、宣传先进事迹、讴歌优秀典型,并通过“江苏省医务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为省内医务社会工作搭建交流分享、成果推广的平台,不断总结和交流医务社会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成果,促进我省医务社工工作整体向前推进。三是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2015、2016年度全省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和项目征集活动,每年度评选优秀案例和项目各30个。其中包括癌症家庭社会支持、哀伤辅导、老年人高血压自我管理、产后抑郁社工介入、阿尔茨海默病非药物治疗干预等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和项目,较好地鼓励了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热情,为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医务社工服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四是开展一系列特色工作。早在2009年,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设立了社工部门,聘请专业社工开展医务社工服务,迄今已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断加入。江苏省人民医院建立了“angels”的服务模式,开展了乳腺患者支持计划、肾移植患者支持计划等服务。江苏省中医院与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省二中医院等单位成立服务联盟,开展以中医保健、中医药医疗服务及文化知识传播为主的服务等。南京鼓楼医院建立了“1234+N”——社工、义工联动的服务模式,脊柱外科患儿陪伴项目获得国家级医务社会工作试点项目、临终关怀项目获得江苏省青年公益项目大赛优秀项目等。与省文明办、团省委等连续两年联合举办江苏志愿服务交流会,搭建志愿服务交流对接平台。江苏省人民医院“仁医之声”音符有爱、镇江市“南丁格尔为健康护航”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在志愿服务交流会上斩获荣誉。五是制度上予以保障。2017年,江苏省民政厅与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等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鼓励相关事业单位加大社工岗位开发,要求医院、妇幼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截至2017年底,全省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共有4.27万人,居全国第二位。在全省范围内评选50名“最美社工”,来自精神卫生、残障康复、人口计生等医务社工领域的社工占比约15%。
虽然过去几年我们做出了一些探索,但正如代表们在提案中所提出的,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政策制度保障还不完善、医务社工专业人才匮乏、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取采纳代表们的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医务社会工作开展机制,在《江苏省医院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指南》的基础上,出台医务社会工作实施指南,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政策引导、督导落实等方面推进医务社工工作。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民政、财政、教育等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共同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注重政策创制,研究制定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医务社工专业岗位开发、民办社工机构参与医务社工服务等政策文件,为医务社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围绕国际社工日等纪念活动,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扬奖励。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优秀人员、优秀组织、优秀项目案例征集活动,提升社会对医务社工的知晓度和认同度。
三是加强保障力度。卫生计生、编办、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医务社会工作保障机制,打通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准入机制,解决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人员在岗位、职称评聘上的问题,扩大医务社工组织规模。
四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鼓励我省从事医务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升医务工作者的社工专业素养。在医疗机构加大医务社工专业岗位开发力度,通过多种措施吸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各类医疗机构开展服务,切实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组织开展医务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建设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
五是扩展第三方参与力度。继续完善公益创投、招投标等政府购买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建设,通过一定时期的运行磨合,形成有效的服务机制,最终逐步减少政府投入直至退出。以项目实施为抓手,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医务社工服务,着力培育民办社工机构承接医务社工服务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提升医务志愿服务水平。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