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373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从国家战略层面支持徐州扩大采煤塌陷地
综合治理范围 创建全国治理示范区的建议)
时间:2018-06-21 10:59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 字体:[ ]

招启柏等10名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从国家战略层面支持徐州扩大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范围, 创建全国治理示范区的建议”收悉。省政府对建议的办理工作高度重视,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国土厅、徐州市政府等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徐州市采煤沉陷区基本情况。徐州作为我省唯一同时纳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地级城市,煤炭开采已有130多年历史,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矿兴业以来,煤炭探明储量40亿吨以上,年开采量2000万吨以上,80%以上的煤炭供应苏南乃至华东地区,为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徐州形成了大面积采煤沉陷区。全市累计形成采煤沉陷地38.19万亩,占全市面积的2.15%,其中基本稳沉沉陷面积23.37万亩,因沉陷形成水面14.5万亩,主要分布在贾汪、铜山、沛县、泉山、鼓楼、丰县6个(县)区,其中沉陷面积较大的地区为贾汪、铜山和沛县,分别占总沉陷面积的30.11%、30%、28.51%。主要涉及28个乡镇(办事处)、183个村庄、37.54万人,占全市人口约3.84%。依据现有煤炭开采规模和规划推算,到“十三五”末全市将新增采煤沉陷区1.2万亩,影响人口7万人。

二、我省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及成效。2009年,国家开展资源枯竭城市申报工作后,我省主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接,认真做好申报材料等各项准备工作。2011年,徐州市贾汪区被纳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国家每年向贾汪区财力转移支付2亿元左右,用于支持贾汪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为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2012年省政府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支持徐州市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从产业发展、财税金融、土地利用和环境治理、民生和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支持政策。2017年11月25日,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的全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高级研修班上, 徐州市贾汪区就煤炭型资源枯竭城市绿色转型发展实践探索作了典型交流发言。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徐州市贾汪区采煤塌陷区潘安湖整治工程时指出“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对采煤塌陷区整治的有益经验,要注意总结推广”。

2017年上半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6﹞102号)精神,省政府批复印发实施《徐州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同时还指导沛县组织编制了《徐州市沛县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估, 当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支持资金1.34亿元。需要说明的是, 省政府批复的《徐州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实施范围涵盖了徐州市所有采煤沉陷区, 不存在再扩大范围的问题;确定沛县为重点采煤沉陷区,是根据国家明确提出的“一个省份只能报一个县级行政区” 的要求, 由徐州市推荐上报的, 也不存在扩大多个重点的问题。  

2017年下半年,为进一步推动徐州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加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意见》,从城市定位、平台建设、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深化改革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徐州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开展“矿地融合”创新试点,打造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徐矿集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在对市本级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缺口给予一般补助和重点补助的同时,加大专项补助力度,逐步建立收支平衡机制,帮助解决徐矿集团等矿井关停后涉及的采煤沉陷区农民生活保障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在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徐州市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十三五”以来,徐州市共关闭矿井12对,退出产能1000万吨。截至目前,徐州市区煤矿已全部关闭,现有还有徐矿集团、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天能徐州煤电有限公司、徐州李堂矿业有限公司4家煤矿企业8对矿井,实际总产能1360万吨。根据国家化解煤炭过剩产能部署要求,至2020年计划关停上海大屯龙东煤矿、三河尖煤矿,对华润天能沛城煤矿改造提升,共保留其4家企业7对矿井(沛县6对、丰县1对),核定生产能力为1320万吨/年。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国家的部署和要求, 结合省情实际, 指导徐州扎实做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创新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借鉴国内外采煤沉陷区先进治理经验,积极引入科学先进治理技术,以高效、科学、协调的治理方法为手段,实现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二是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优化采煤沉陷区产业结构,加快构建采煤沉陷区传统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采煤沉陷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改善区域居民生活条件。着力改善采煤沉陷区居民生活质量,有序推进采煤沉陷区的居民避险安置工作,完善采煤沉陷涉及地区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四是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体制。落实和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强化企业防控措施,严防城矿范围重叠,拓展治理资金渠道,为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同时, 徐州市人民政府作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责任主体,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相关政策,确保综合治理资金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评价和统计制度,加大主要目标任务实施跟踪反馈力度,确保采煤沉陷区治理指标体系统计数据权威、准确和及时。同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创建全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区。

感谢您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18年6月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