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007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推动在我省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的建议)
时间:2017-07-03 10:12 来源: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字体:[ ]

对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007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推动

在我省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的建议)

 

金鑫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推动在我省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节点。只有企业强,才能产业强,经济强。省科技厅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坚持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在企业、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科技政策落实到企业,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您在提案中,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些建议针对性很强,我们将认真研究、梳理,并在实际工作予以吸纳。现阶段,我们正在通过以下工作,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

1、优化政策环境,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12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苏发〔2012〕17号),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十二五’末,培育形成由百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千家科技型拟上市企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苏发〔2016〕12号),提出:“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国际一流、规模与品牌位居世界前列、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各市、县(区)也相继出台文件,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培育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发展特色,构建起了上下联动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工作机制。

2、加强分类指导,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集群。针对科技企业的成长特点,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集成创新资源,突出企业主体,着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一是加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引导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支持其开放配置全球创新资源。截至目前,全省入库培育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达140家,31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016年,省科技厅又开展了百强创新型企业评选,遴选出100家经济效益好、创新水平高、行业带动性强的企业,入选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榜单,树立典型、形成“标志”。二是加强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培育。联合省证监局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建立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库,推动企业通过上市直接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大。截至2016年底,入库培育企业达1289家,累计有53家培育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386家培育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板挂牌托管。三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开展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认定工作,为培育企业提供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引导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向高成长、新模式与新业态转型。截至2016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1000家。四是加快培育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抓手,以支持人才创业为重点,高标准提升创业孵化水平,高水平建设新型创业载体,完善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立了“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体系,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涌现,为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3、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江苏科教资源丰富,企业需求旺盛,当务之急是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健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校企联盟等产学研合作组织,推动高校院所主动融入企业创新活动,建有“校企联盟”超1.1万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2万项。推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的“三站”建设,累计建有“三站”达3000多个。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企业研发机构“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启动建立国家级研发机构培育点,实施重点企业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开展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创新方法推广培训、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稳定在90%左右,其中国家级126家、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在全系统启动实施“千人万企”、“百院百校”专项行动,组织1493名工作人员担任企业科技政策辅导员,编印发放各类政策辅导资料12万册,培训企事业单位16482家,帮助减免科技税收超过300亿元,基本实现了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部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和省级高新区、国家和省级众创空间等“四个全覆盖”。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和扶持,着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一是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企行动。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互联网+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工程、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等五大工程,引导1500多家企业夯实知识产权管理基础,支持78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制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强企,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稳居全国第一。二是着力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2016年受理专利案件6390起,结案6295起,案件数量居全国前列。充分发挥维权援助作用,2016年,全省8个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及30个分中心进一步完善智力援助和资金援助双轨支撑的工作机制,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规则应对知识产权纠纷,重点针对337起调查开展了多次维权援助活动。三是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专项培训。采取发放培训手册、巡回宣讲、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全省规上企业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参训人员超过4.5万人,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有效提升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

5、积极搭建平台,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优化企业创新创业环境。一是搭建双创载体平台。深入实施“创业江苏”行动计划,开展众创集聚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试点,全省拥有省级以上备案众创空间384家、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82家,在孵企业超过3万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其中创业类人才占全国近1/3,居全国第一。二是搭建科技金融平台。高质量提升科技金融发展水平,降低中小企业创业成本,扩大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和备选企业库覆盖面,入库企业超过17000家,累计发放“苏科贷”贷款283亿元,全省新型科技金融组织达147家,创业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100亿元。三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启动建设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立足“连两头、促中间,小平台、大服务”的建设理念,同步开发了网上服务平台和线下交易服务中心,汇集有效数据信息18.9万条,初步实现了信息集散、项目对接、市场融资、服务集成等功能。

6、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人才等核心创新要素向企业汇集。一是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科技服务业升级行动,成立省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推介发布百强科技服务机构,举行科技服务示范区现场会,启动建设7家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达6家、居全国第一,全省规模以上科技服务机构4700多家,从业人员70.7万人,2016年全省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超过6200亿元。二是引导科技人才到企业干事创业。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推进“科技副总(企业创新岗)”试点,选聘700多位高校“产业教授”,遴选640多名企业“科技副总”,在互动交流中释放人才活力。深入开展科技镇长团工作,从2008年起,已连续选派九批科技镇长团成员,省内外高校院所、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共选派了4380名教授、博士到江苏。首创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发展平台,推动千名科技管理干部、万名研究生、8万多名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基层和企业一线。三是深入一线走访问诊。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三解三促”、“找补改提”、“百千万大走访”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到基层一线进企入园,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实地察看、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走访,听取企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意见和建议,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2016年完成产业人才培训超过12万人次,推进全社会开展企业培训超过30万人次。

感谢您对江苏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吸收您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全省科技型企业发展,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做出新的不懈努力。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7年6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