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对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14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借机“众创空间”发动“双创”引擎的建议的提案)
民盟江苏省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借机‘众创空间’发动‘双创’引擎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科技厅积极发挥省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开展“创业江苏”六大行动,大力建设发展众创空间等各类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着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努力打造我省创客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和科技型企业、企业家孵化的“摇篮”。截至去年底,全省省级以上备案众创空间达384家,其中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9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注册各类企业23.7万户,同比增长31.3%,高于全国增速2.8个百分点,日均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占全国的10.63%;全省扶持劳动者成功创业10.7万人,以创业带动就业42.8万人,有力缓解了全社会就业压力。主要做法包括:
一、明确建设发展思路,优化扶持政策措施。把众创空间建设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突破口,坚持市场导向,加强统筹协调,集成政策支持,大力实施众创空间建设行动。一是强化众创空间建设总体部署。2015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2015-2020年)》,明确了全省众创空间建设以社会力量为主、运用市场化机制的总体原则,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总体要求,以及到2020年底建设500家特色鲜明、国内知名众创空间的总体目标。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科技厅专门制定了《江苏省推进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支持措施和年度计划,落实责任分工,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众创空间,建立市场化、企业化管理运作机制,并围绕大众创业服务需求,集成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孵化+创投”“研发+孵化”等新型服务模式,在为创客提供创业场所、宽带网络等基础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提供创业辅导、技术转移、股权投资等专业服务。全省省级以上备案的众创空间,超过80%以企业为运营主体,其中涌现出苏大天宫、百家汇、创客邦、材智汇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众创空间,依托自身集聚的优势创新要素资源为创客提供创客学院、创客金融等高水平创业服务。三是不断创新扶持政策。2015年,省科技厅安排了1亿元省级众创空间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后补助的形式,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支出,以及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提供创业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的支出给予补贴。引导孵化机构紧紧围绕孵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提升服务水平,2016年启动实施了省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计划,省拨经费6092万元,采取“孵化机构+创业企业(创业项目)”的新模式,对孵化机构进行综合资助,推动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科技创业企业持续涌现。同时,省财政设立苏南专项资金10亿元,其中奖补资金3亿元,主要面向国家级高新区,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可对众创空间的基础运营等支出进行补贴。今年增加安排2亿元,将奖补政策的覆盖面扩展到省级高新区的众创空间。
二、以众创空间为重点,构建创业孵化链条。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把建设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作为重要抓手,以点连线、聚线成面,着力构建众创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共同组成的创业孵化链条,形成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一是大力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围绕制造业强省建设,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为契机,重点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聚焦细分产业领域,建设能够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孵化服务的专业化众创空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新动能。例如,南京民营企业先声药业创立的新型医药类专业化众创空间百家汇,将企业成熟的研发平台和制药资源开放给外部创业者,按照市场化机制与他们开展协同创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目前已入驻初创期医药研发企业近100家,涵盖生物免疫、化学制药、医疗器械、CRO平台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专业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质量。转变孵化机构原来主要以政府建设运营为主的发展方式,积极引导政府、大学、企业、创投机构等多元主体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围绕推动孵化器建设提质增效,省科技厅制定发布了《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启动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强化目标导向,引导全省各类孵化器围绕服务能力、孵化绩效和社会贡献加大建设力度,提升孵化服务能力。同时,大力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深入开展“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为创业企业提供高标准厂房和市场开拓、人力资源、上市并购辅导等全链条服务。截至去年底,全省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620多家,孵化面积3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0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均位居全国第一。三是积极建设众创集聚区。在苏州、南京等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引导知名企业、资本、媒体、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试点建设了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创业长廊、南京珠江路创业大街等34家省级众创集聚区。在此工作基础上,着眼于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有关工作部署,启动众创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和省级以上高新区,结合地区资源禀赋,以培育高成长性创业企业和区域战略新兴产业为核心,高效组合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创业要素,集成各类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创业功能、产业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等有机融合的众创社区。同时,加快推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南京大学探索建立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的成果转化孵化平台,成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常州武进区围绕石墨烯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建设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超过5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800家,成为我省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新型示范载体。
三、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实施创业服务提升行动,着力搭建创业投融资、创业培训、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创新创业服务,帮助创业者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一是搭建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在省级众创空间备案工作中,把设立天使投资(种子)基金(资金)作为基本条件,引导众创空间与民间投资机构等共同组建孵化投资基金,拓展投融资服务功能。目前全省省级以上备案众创空间,普遍建立了天使投资(种子)基金(资金),截至去年底管理资金规模达到190亿元,累计2000多个创业团队和企业获得投融资支持。同时,发挥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作用,通过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的方式,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投资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载体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截至去年底,省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已累计引导创业投资机构,面向330家(次)初创期小微企业,股权投资超12亿元。二是搭建创业培训服务平台。发挥创业导师作用,建立了由2700位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组成的创业导师队伍,积极推行“众创空间+创业导师”的服务模式,引导创业者树立共享开源的创业理念和清醒的创业风险意识,并为创客提供个性化、一对一创业辅导服务,帮助创客规避风险因素、提高创业成功率。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针对高校大学生等不同人群创业需求,重点围绕培育创业精神、防范创业风险和提升创业技能,设立了“创业学堂”“创业讲堂”和“创业殿堂”三大创业培训平台,并组织编印了《创业百问》、《筑梦》等系列创业培训教材,每年培训创业者700多人。同时,支持南京大学等有条件的高校积极引进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三是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省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等平台,打造“一站式检测服务平台(虚拟实验室)”和“技术转移网络交互平台”,启动建设了40家专业检测服务站(虚拟实验室服务站点)。积极推动公共创新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引导高校院所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等向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及创客开放,共享共用。鼓励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一站式专业服务平台,就近就地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专业技术服务。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转让交易、运营等知识产权服务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一是落实知识产权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有关改革措施。推动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即“40条政策”)有关政策落实,省财政、教育、人社和知识产权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出台了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目前,我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主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审批或备案,成果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单位,不再上缴国库;高校可与研发团队以合同形式明确各方收益分配比例,并授权研发团队全权处理科技成果转化事宜;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横向项目到账经费等作为其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二是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省科技厅每年举办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和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组织海内外高校院所和技术专家与我省企业对接洽谈,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来江苏转移转化。我省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大力建设“校企联盟”,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去年,全省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各类对接活动3400场次,实施合作项目超过2万项。同时,加快建设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着力打造集展示、交易、价值评估、投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交易和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推进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健全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切实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易、维权难问题,为创业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鼓励支持创业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积极运用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方面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新成果。
感谢民盟江苏省委对江苏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收借鉴你们“关于借机‘众创空间’发动‘双创’引擎的建议”提案中的有关意见建议。一是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两聚一高”战略部署,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着力构建涵盖创业项目发现、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商业加速、后续支撑等全过程的孵化服务体系,更大程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二是结合省科技厅“大走访”活动,组织有关处室部门深入众创空间一线,重点围绕推动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宣传可复制、可推广的众创空间运营管理经验。同时,加强众创空间专业管理运营人才培养,鼓励各地及有关单位、社会机构等组织开展众创空间管理人员培训,帮助众创空间管理人员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提升众创空间建设质量和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政策落实,鼓励众创空间用足用好“40条政策”“人才新政26条”“知识产权强省18条新政”等政策措施,积极帮助创业者申请“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金融产品,帮助创业企业开展的知识产权申请、注册、代理和转让等活动申报有关税收优惠,让好政策落地见效。同时,充分发挥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作用,加强政策宣传与辅导,帮助众创空间及创业者及时了解和享受最新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7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