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属企业 > 省农信社
海安农商行大力助推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发布日期:2019-05-06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海安农商银行立足涉农领域新业态、新功能、新措施,创新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全方位、多层次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三产融合发展。至2019年4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316.97亿元,占比达88.34%,其中发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贷款401户,贷款余额22.46亿元。

一、因地制宜,延伸金融供给链条

力推产业链金融。随着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链方面出现了“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强化服务配套,该行立足产业链布局,创新“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农业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经济的支持,把服务链条延伸至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产业群体,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集团企业的深度合作,由主要支持农产品加工环节向支持产前农业生产资料和产后转化增值、储运保鲜、营销流通及进出口贸易等全过程转变,把产业链上、中、下游关联的环节进行整合,满足供应链各环节的资金需求,将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打通,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态势。在该行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链企业中典型的如江苏中洋集团,从最初的特种水产规模养殖,到集水产养殖—水产加工—休闲观光—水产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该行对其集团支持力度已近3亿元。

发力整村授信。扎实推进推行“阳光信贷”提档升级,通过高质量、电子化客户信息档案,全面推广“整村授信+”模式,实施网格化管理,强化机制、产品和服务配套。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机遇,积极支持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围绕“1+6”的服务新格局(其中“1”指信贷授信,“6”指农户家庭走访建档+阳光信贷提质升级+产品推广与业务营销+金融知识普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阳光精准扶贫),不断满足“三农”服务需求。截至2019年4月末,累计走访14.93万户,走访率63%;成功授信6.98万户,授信率近50%。

聚焦“一镇一品”。围绕海安提出的“一镇一品”转型要求,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的特点,充分考虑全市各镇区传统农业产业分布情况,实施“金融支持一镇一品”项目,配套专项信贷资金、贷款规模,打造“企业结算+信贷资金+代发工资+电商融资”等一揽子“菜单式”服务方案,着力培育地域特色主导产业体系。在该行信贷资金支持下,海安已培育出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余家,包括白甸草莓、李堡百叶、大公山羊、老坝港紫菜、鑫缘丝绸等全国农业特色品牌。

二、产品配套,提升精准供给能力

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经营效益好、信用状况佳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级农业龙头企业,重大农业基础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土地流转、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示范村、特色农业基地、优势农产品培育与发展。先后推出农户贷款、涉农商户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致富贷”等多款产品。至2019年4月末,发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68户,贷款余额20.76亿元,家庭农场贷款173户,贷款余额0.86亿元,农民合作社贷款35户,贷款余额0.22亿元,专业大户125户,贷款余额0.62亿元。创新推出线上贷款产品“税易贷”,以客户在税务部门的税收申报数据作为主要依据,采用系统自动审批的方式,给予客户一定授信额度的信用贷款。

创新保证方式。探索创新金融保险服务“三农”新模式,稳妥开展“涉农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试行工作,凡涉及农业项目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均可通过该公司进行担保,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提供农业生产风险和融资需求双重风险保障。该类贷款利率一般为5.22%,远低于其他类型的贷款加权利率,进一步降低了客户融资成本。在全市率先开展“两权”抵押试点,自开办业务以来共办理143笔,涉及金额5.31亿元,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市场份额达90%。坚持科学降低客户抵质押担保依赖,重点关注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在“合规、控险”的前提下创新涉农贷款产品,先后推出“组合贷”“信易贷”“税易融”等多款信贷产品。

创新办贷模式。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对户计余额50万元以内的新型农业主体贷款,在支行贷前调查基础上,直接提交授信部审批,省去前台部门调查,保证信贷资金能够及时发放到位。作为全省预约转贷首批试点行,早在多年前就率先启动转贷政策,解决借款人因实际经营周转占用资金较多或资金回流周期延长等原因导致的资金紧张问题。近年来,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季节性特征,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申贷、用贷流程,对到期贷款续贷建立预授信制度,对同意续贷的客户提前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在贷款到期日前审批手续办理完备;审批完备后提前落实相关用信条件,确保在贷款归还后次日及时发放贷款。

三、资源倾斜,健全长效供给机制

优化定价机制。推动降低融资成本,以较低利率向三农、小微企业倾斜资源,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主动承担抵押登记费、抵押物评估费,推动人为定价向系统科学定价转变,2018年,该行启动产品定价系统,综合成本盈利导向、价格盯市导向以及客户分类、客户贡献度等客户营销导向,确立以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等成本要素和目标利润为基础的定价模式,实现“一企一策”,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更好促进企业发展。2018年度该行涉农贷款加权FTP价格为4.45%,较2017年度下降0.06个百分点。

优化激励机制。在投向引导上,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建立绿色信贷考核机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打造绿色金融品牌。2018年该行信贷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优先服务优质粮油业、休闲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等项目;将信贷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农民聚居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和城镇化建设。为提升三农客户营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行坚持将贷款增户扩面工作作为考核重点,列入客户经理月度百分考核范畴;强化FTP考核,在客户经理绩效薪酬管理办法中,区分贷款金额大小设定不同薪酬系数,降低1000万元以上企业贷款FTP系数,提升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FTP系数,对3000万元以上贷款按10%打折计算,通过精准考核推动信贷资源向三农、小微企业倾斜。

优化转贷机制。为打通转贷绿色通道,对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三农”和小微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帮助企业缓解资金过桥难题,2018年创新推出周转贷、循环贷等无还本续贷产品。其中,周转贷针对保证类贷款设计,企业贷款到期后无须筹资还款,新签一笔借款合同用于归还原欠贷款;循环贷针对房产抵押贷款设计,企业贷款到期办理二押直接归还一押。产品推广近半来,共计发放周转贷、循环贷2.7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