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施工现场。许丛军 摄
9月2日,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海太长江隧道“江海号”盾构机,在南通海门地下30多米处顺利穿过新通海沙围堤,由陆域段转入长江水域段掘进,标志着这条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进入最关键、难度最高的核心施工阶段。
该隧道位于长江入海口江苏段,北起南通海门,南至苏州太仓,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本次右线盾构隧道段长9315米,4月启动掘进的“江海号”已推进超1500米,正以日均12米至16米速度掘进。
进入江域后,“江海号”盾构机需完成剩余约8公里独头掘进任务,将穿越复合软土地层。为应对长距离、高水压、大埋深带来的挑战,项目团队依托智能监测技术,对关键部件实施实时健康状态追踪,增强设备在江底超高水压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此外,依托“数字盾构”与“盾构智慧管控中心”系统,对掘进关键参数、注浆质量、油脂状态、主驱动密封性能及刀具磨损情况实行全天候监控与自动预警。
海太长江隧道计划2028年通车,将有效疏解苏通大桥压力,助力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高效互通,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