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12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以大农业观引领我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时间:2025-07-02 14:32 来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字号:默认

夏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大农业观引领我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切实把农业建设成现代化大产业,对于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意义重大。近年来,我省以农业全产业链为主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进延链强链。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4+13+N”农业全产业链体系,累计获批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87个,培育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204个,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果蔬等4条省重点链和13条细分产业链持续壮大。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市域链及农产品加工单体项目建设,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6万亿元。深入实施“数商兴农”推进行动,加快推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持续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和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34个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引导各地特色产业集群与电商融合发展。

二、持续拓展农业功能。立足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耕文化发掘、乡土特产开发等,持续打造“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品牌及乡产、乡游、乡食、乡宿“四乡”品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推动实施“农业+”文化、旅游、科教、康养、体育、健康等产业创新组合、跨界融合。2024年,新增3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6条线路71个精品景点获农业农村部集中推介,省级推介各地100个“百优乡产”、238道“百味乡食”,满足游客“吃、住、娱、研、学、健”等休闲体验需求。与省文旅厅共同举办第十五届乡村旅游节,全年指导举办200余场休闲农业系列推介活动,进一步丰富休闲农业多元化消费场景,激活农村消费潜力,全省休闲农业年综合收入超1000亿元。

三、持续强化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加强品牌精品培育,多方位提升品牌价值,江苏省农垦麦芽有限公司、江苏黎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获得江苏省省长质量奖,累计15个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4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意见》,省财政安排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支持46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实施江苏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公布66个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创新赋能推广形式,连续举办江苏品牌农产品营销促销大赛、江苏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十强大赛、“农情四季”品牌推介活动等,全省各地每年举办100多场产销对接和促消费活动,扩大江苏品牌知名度。

四、持续优化政策支持。探索盘活集体资产有效路径,指导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利用多种资源,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休闲观光、农创文旅、农耕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渠道,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产业。积极保障乡村产业用地,稳妥有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024年单列下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计划8930亩、批准增减挂钩建新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9.44万亩。实施科技强农“六百工程”(2025-2027),协同建设乡村产业相关科技平台载体。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现代农业领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30余项、乡村振兴科技支撑项目近200项,示范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600多项。大力培育新农人,聚焦乡村产业领域“新农创”“新农匠”“新农服”“新农商”“新农干”五支队伍,培育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新农人”领头雁。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借鉴吸纳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抓好全产业链建设。继续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着力培育集聚程度高、业态类型多、链条韧性强的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产品优化升级,培大育强农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打造农产品加工“单项冠军”,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二是抓好休闲农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融合发展,鼓励发展夜经济、民俗经济、亲子经济、赛事经济等休闲农业消费场景,支持各地创新开展“苏韵乡情”休闲农业系列推介活动。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四季)景点线路。三是抓好农业品牌提升。启动新一轮农业品牌目录征集,加快省级目录提质扩容。按品类挖掘品牌资源,扩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规模。做强“农情四季”品牌营销名片,鼓励各地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培育品牌消费新增长点。开展品牌推介发布、农超对接、消费帮促等活动,创新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四是抓好要素保障创新。加大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力度,对重点项目实施“场景化”“送上门”定制服务。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省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行线上交易,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的融合创新,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新农人”素质层次,搭建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人才矩阵,推动乡村各领域人才规模日益壮大、能力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感谢您对乡村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省“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