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近年来,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盐城市亭湖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交响曲正奏出强劲音符。全球首套燃煤锅炉全烟气碳捕集系统在清华大学盐城中心诞生,捕集的二氧化碳直接供给化工企业生产醋酸;南京大学研究院研发的滩涂菌草技术,实现亩均吸碳6吨,为盐城广袤湿地注入全新生态动能。这些硬核科技,正是亭湖区推动科技与产业“互融互促”的生动缩影。
筑强平台,打造科产融合“核引擎”。聚焦环保、新能源、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亭湖“筑巢引凤”,以盐城环保科技城为主要载体,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顶尖机构,建成16家实体化研发平台。亭湖区还拥有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9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相继落地。这些高能级平台如同“创新反应堆”,持续突破产业共性技术瓶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企业领航,锻造创新“生力军”,亭湖区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的全链条培育体系。建成孵化载体超50万平米,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标杆孵化器等省级载体7家。该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43家,培育出省级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1家、省瞪羚企业1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2家。同时,还创新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全省首创“首席技术官+成果转化员”队伍体系,带领20余家链主企业“西进”拓展市场。
成果转化,打通创新“高速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盐城分中心推动亭湖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百亿元,征集高校技术成果325个,助力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按照“突破国家级、壮大省级、提升市级”,完善企业技术中心梯队培育机制,亭湖持续开展“一企业一中心”建设。截至目前,该区已成功培育省首台(套)重大装备2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技术中心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6家。
生态赋能,厚植创新“沃土”。通过“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等政策引力,已集聚24名中外院士、60余名国家级领军人才、400多名行业翘楚。清华大学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为强化产才融合,亭湖区布局20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组织企业家进高校担任产业导师,让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耦合。金融支持上,设立5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聚亭基金、绿色基金等四大专项精准滴灌不同阶段企业。该区已建成人才公寓超4000套,今年累计发放人才绿卡540张、人才补贴4230万元,厚植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步履不“亭”,布局未来新赛道。今年1—5月,亭湖区四大主导产业开票销售171亿元,增长68.3%,占全区工业比重达73.4%。在巩固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同时,该区充分发挥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作用,全面布局机器人未来产业,积极探索“机器人+新能源”领域深度融合。目前园区已吸引16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入驻,具有内核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