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地方动态
苏州基本形成AI全产业链体系
时间:2025-02-12 14:19 来源:苏州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作为科技部、工信部同时战略部署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苏州全力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苏州已基本形成AI全产业链体系,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AI赋能新型工业化,在苏州低空经济“起飞”上可窥一斑。2024年10月,苏州低空服务监管平台正式对外发布。该平台位于吴江苏州湾畔的科创园内,全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也设在这里。该平台还融合了全市水网、人口热力分布、电子围栏、适飞空域、航路航线、起降点等庞大数据,有效解决了“看不见”的痛点,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一中心”“一平台”的市域一体化监管模式。

低空经济AI服务平台不断完善,让苏州充分发挥制造业长板优势,培育一批集研发、生产、运营于一体的低空经济领域企业。《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苏州力争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全市AI全产业链体系已基本形成。基础层核心硬件竞争优势明显,引进和培育以中科可控、长光华芯等为代表的AI硬科技领军企业;框架层开发平台创新突破,涌现出同元软控、千视通、思必驰等框架层领域领军企业;模型层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在工业、科研、文旅、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42个重点算法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7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大模型备案;应用层企业阵营不断扩容,拥有华兴源创、博众精工等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科创板上市企业,以及汇川技术、科沃斯等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此外还有一批提供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优秀企业。

AI正在重塑工业未来,苏州一方面继续发展和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另一方面继续以“AI+制造业”为主线,引育工业垂类大模型,扩大智算规模,强化公共算力平台调度功能,进一步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行动。2025年,推进重点传统产业焕新项目100项以上,智能工厂培育企业达3000家;人工智能领域累计领军人才数量达240人、创新技术供给企业达145家,新增参与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标准制定项目18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