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降本增效 连云港打出组合拳
时间:2025-11-04 07:17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默认

10月30日,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里,龙门吊吊起集装箱稳稳落在中欧班列平板车上。这个集装箱里,既有来自韩国的净水器、泰国的自动切纸机、日本的恒温器等过境保税货物,也有来自浙江的家居建材出口货物——这是连云港首创的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新模式。

“以前企业为了凑整箱,可能要等上十几天甚至更久,现在利用出口箱的闲置空间,我们让小批量货物‘搭顺风车’,平均每票可以为企业节省七成的物流成本,节约发运等待时间15天以上。”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祥伟说。

这样的高效物流运转场景,正在连云港的港口、铁路、航道处处上演。通过完善基建、创新模式、数字赋能等“组合拳”,连云港推动物流成本持续下降。1—9月份,连云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69%,集装箱量同比增长8.34%,海铁联运及海河联运量也稳步增长,一系列数据印证着这座“一带一路”强支点城市的物流活力。

织密陆海联运网,打造“一带一路”联通枢纽

哈萨克斯坦境内,里海东岸、阿克套港码头后方,由连云港港与哈国铁合作共建的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的先导区已正式启用,集装箱在这里转运、堆存,从太平洋到里海的国际运输走廊再添现代化的“加油站”和“调度站”。“阿克套港项目年设计吞吐量20万标箱,建成后将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形成‘三节点枢纽一体化运作’格局,让搭乘中欧班列的货物更加顺畅地跨过里海,运抵里海西部的西亚及欧洲国家。”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吴治明说。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和“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城市,连云港以海港为枢纽,布局5个出境口岸,开行至中亚五国及中欧、中土等6条班列线路。今年1—9月,累计开行国际班列682列,运量规模居全省首位,还新开加密红海、东南亚、日本集装箱航线6条,连云港至俄罗斯“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线成功首航。

此外,连云港还全力推动内河航运物流体系高效循环,开发了全省首个“预约过闸零等待”微信小程序,对有夜闸需求的船舶开放预约功能,经水上执法部门核定符合夜航条件后,船闸部门将根据预约数量合理编排闸次,统一进行提放,内河航道通航保障率达100%,船舶待闸时间同比下降71.6%。

畅通“最后一公里”,打造高效绿色港口

“连淮高速连云港段双向半幅通车后,从淮安拉钢材到连云港港,每趟能省下近半个小时。”刚把一车钢筋送到港口,货车司机陈师傅指着手机导航里的新路线说,“听说连宿高速徐圩至灌云段年底就能交工验收,等通车了我们去徐圩港区也更方便了。”

今年以来,连云港聚焦“最后一公里”堵点,推进一批关键交通项目:连宿高速徐圩至灌云段计划年底交工验收,204国道赣榆城区段加快建设,311国道连云港东段年底开工,30万吨航道改扩建、宿连航道连云港段持续推进,徐圩港区实华30万吨级原油码头即将建成投用,将极大提升徐圩炼化企业进口原油接卸和输转能力等。

不久前,连云港港迎来了一位“超级巨无霸”——“远神海”轮,装载着39万吨铁矿砂、吃水达23.14米,一举刷新了连云港港进港船舶吃水最大历史纪录。目前,连云港港4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实现常态化靠泊,接卸40万吨船舶累计突破50艘次,为大宗商品运输打通了“快速通道”。

走进连云港港,全国首支纯电拖轮船队已投入作业,一艘艘纯电拖轮,在海上推着大型货轮往来靠泊,一改传统柴油拖轮高能耗、高排放的环保问题,打造出绿色、环保、高效的港口作业拖轮新模式。“据测算,一艘纯电拖轮的年综合运营成本,较同马力传统燃油拖轮低近300万元,能减少近9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轮驳分公司党委书记谢飞说。依托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连云港港建成了全国首个纯电拖轮产业示范基地,将纯电动拖轮的应用向全国推广,为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再添新路。

数字自贸双驱动,创新物流便利化新路径

去年以来,连云港全面加快口岸智慧化应用场景建设,打造连云港口岸一体化智慧公共服务平台——连云港“E港通”,联通各口岸单位,构建连云港口岸对外综合服务一张网,以“E港通”实现“一港通”。

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的创新则为物流降本增效“加码”。跨境多式联运“船车直取”零等待服务模式让中转时间省75%,过境货物“集改散”直装模式压缩全流程时间60%,多式联运“一单制”更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通办”。铁水联运“一单到底”提升多式联运服务质量、打造专兼常备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应急救援联盟模式等3个案例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案例。全国首创“五定”方便旗轮免引航作业模式在连云港—仁川客货班轮上完成一年试点,已转入常态化运行阶段,实现船舶进港直进直靠、出港直离直出的零等待、零延时运行。

从中欧班列的钢铁车轮到“E港通”的数字数据流,连云港正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契机,让物流通道更顺畅、成本更经济,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