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深化产改模式 筑牢向“新”磁场
时间:2024-07-29 14:44 来源:淮安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自2018年成为全省第一批产改工作试点县以来,盱眙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将产改纳入全县改革发展大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1234”产改模式,培养一批领军型、技术型、工匠型工人,筑牢县域经济发展“强磁场”。

紧扣党的思想引领这条主线,盱眙县构建县-镇(街道、经济开发区、产业链)-企业三级责任体系,制定出台《产改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方案》,建立产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产改工作有序推进、做深做实。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用好用活技能人才为根本,盱眙县向“新”而行,创“新”提“质”,通过实施三大行动,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实施政策支持行动。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龙虾产业、凹土产业发展,兑现凹土能源环保材料研发中心等13家企业政策资金499万元;全市首创以“技能竞赛”形式在伟复能源公司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指导淮河化工等4家县域30强企业建立技能等级认定机制。实施创新培养行动。采取新型学徒制、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以工代训培养方式,组织技师院校与多家企业以冠名办班、订单培养的方式,培养“零磨合”入企的“能工巧匠”。实施“才聚都梁”行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作用,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科技攻关,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盱眙县通过为产业工人提供四项保障,即维护合法权益、拓宽发展通道、提高政治地位、开展关爱活动,赋予产改无穷动力。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信访等资源力量,建成“一站式”调度大厅,成立县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站;设立劳动争议联合调解服务中心,打通“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办理全链条。打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13名高级职称人才直接认定为高级技师(全市最多),48名中级职称人才直接认定为技师;全市首开乡土技能人才初级职称评审,取证人员直接认定为高级工;为10名企业高级工打破学历限制,评审为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2016年,盱眙县在全市率先开展工匠评选,截至目前,共评选出盱眙工匠27人,其中市级工匠2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