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徐州市以其坚定的步伐和显著的成效,绘制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新画卷。6月20日,徐州市林业资源管理技术中心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经过不懈努力,徐州市监测到的野生鸟类已达326种,较第一次鸟类普查时的189种增长约72.5%。这一数据的跃升,不仅是对徐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承诺。
2021年以来,彩鹮、青头潜鸭等极度濒危鸟类陆续在徐州现身,黑冠鳽、丹顶鹤、白尾海雕等13种新鸟类的驻留,以及今年新发现的白额雁和北朱雀,无不彰显着徐州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
徐州市设立了铜山、新沂和沛县三个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并在野外布设了15台红外监测相机,在九里湖湿地公园安装了湿地鸟鸣声学识别系统。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34种鸟类物种得以标记,并对其中14种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算法,分类准确率高达95%,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随着野生鸟类的增多,徐州的多个湿地和景区成为了观鸟的好去处。丰县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近期入选“江苏省首批10处最佳观鸟胜地”,徐州市泉山森林公园已经记录到130多种鸟类,云龙湖、大龙湖、金龙湖等地也成为鸟类资源的聚集地,铜山下洪水库、悬水湖曾观测到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
徐州市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其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救护体系。为了给鸟类营造宜居的栖息地,徐州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修复治理,新划定的“三区三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794.90平方公里,对全市范围内的266处废弃露采矿山实施治理。年度造林绿化面积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林木覆盖率稳居全省前列。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目前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湿地保护小区116个,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7%。
在救护体系方面,徐州市成立了两个市级救护中心和四个野生动物救护站点,形成了覆盖全市的野生动物救护网络,确保救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今年还将改扩建动物园救护中心,改扩建后的救护中心面积将达到300平方米以上,预计12月底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