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在南京启动。
活动介绍了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技术、资源应用与推广方面的举措,以及该项目的概况,对项目实施工作提出要求。要提高站位,对标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着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局谋划推进项目工作。要高度重视,加强项目组织和管理,保障项目工作高质量开展。要落地见效,对标“虚仿2.0”建设要求,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专业能力。要加强省级指导,凝练推广区域经验。
活动指出,教育数字化成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安全、更灵活和更丰富的实验体验,实现远程学习和实验资源的共享,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近年来,江苏抢抓数字时代机遇,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去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数字化工作的意见》,率先在全国高校领域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推进高校教学数字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江苏搭建了省级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汇聚了约60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中,江苏分别有93门和6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入选。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中,已有24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入选,今年拟再认定59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为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活动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作专题报告,清华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兰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6所项目学校代表分享交流经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高等教育发展处有关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目标和年度工作,对活动进行总结。
2023年,为推进数字技术与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建设和创新应用水平,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启动了该项目的遴选工作,经过高校自愿申报、汇总审核等环节,最终确定全国173所高校的325个教学团队入选。江苏有21所高校的42个教学团队入选,高校数量、团队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