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擦亮生态金字招牌释放城市绿色活力
时间:2024-03-05 11:18 来源:盐城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默认

2024年3月3日是第11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盐城市在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随着相关法律不断完善、生态湿地科学修复、社会保护意识增强,充分彰显了独具盐城特色的生态魅力与发展活力。

健全法律体系强化执法力度

保护生物多样性,法律先行。2023年以来,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野生动物保护联席会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系列制度,制定实施《盐城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盐城市绿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对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安全有建设性作用。

盐城市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加大对破坏鸟类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尤其在鸟类迁徙季节组织专项打击行动,为鸟类的栖息提供了有效保障。2023年开展了“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违法行为专项行动”“2023年清风行动”等多次专项检查活动,重点对盐城大丰区动物园、驯养场所、集贸市场、宾馆饭店、渔具店铺等场所进行了检查,及时制止非法收购、出售、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

2023年8月,盐城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组织开展全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水生野生动物持证单位5家、大型商超综合体2家、中药门店3家、观赏鱼经营门店6家,发现未经批准销售海马制品案源线索1起,发放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资料30余份,依据相关条例,对违法单位进行处罚。

实施生态修复打造适生环境

作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盐城市坚持“全面保护、修复为主、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海岸线整治、退化湿地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打造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区域。

2023年,盐城市积极组织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修复退化湿地面积合计1.17万亩,修复面积位列全省第一。2023年9月,盐城市有两个湿地生态项目入选第二届江苏省“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分别是:世界遗产名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条子泥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最美生态河——盐城蟒蛇河生态修复。东台市政府将条子泥720亩高潮位栖息地进行微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并实行封闭管理,成功打造了“720保护模式”。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公益组织多方参与下,2023年条子泥修复湿地1.9万亩,启动外滩面1.2万亩互花米草治理。

开展科普宣教增强保护意识

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重要时间节点,进社区、进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营造保护野生动植物浓厚氛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科普教育品牌。

盐城珍禽保护区自然教育和研学活动发展迅猛,推出的“观鸟识花赏自然”研学活动,获得梁希科普活动奖;编制出版的《盐城市湿地科普教育活动手册》,成为盐城市首套黄海湿地科普校本教材,获梁希科普奖作品类一等奖。2023年2月,盐城市开展中小学湿地科普知识大赛,在校园播撒珍爱湿地、保护自然的种子。

随着科普教育宣传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生物多样性和湿地修复的重要性,市民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经常有热心群众报警救助受伤被困的野生动物。大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110报警服务台高效对接联动,一旦群众发现受困、受伤、死亡野生动物,拨打报警电话,会立刻转接该局快速有效处置。2023年大丰区共救助东方白鹳、黑天鹅、猴面鹰等珍稀鸟类共132只,无害化处置因交通事故及自然死亡的麋鹿147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